APP下载

创新农业发展体系 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

2017-03-10沈鹏超徐琳石朝霞

智富时代 2017年1期
关键词:特色农业乡村旅游

沈鹏超+徐琳+石朝霞

【摘 要】通过对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土门子镇苹果生产、销售等情况的调查研究,结合河北省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驻村工作过程中深入群众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反映出该地区独具特色的“苹果经济”的运行状况,作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例子,从发展理念、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建设和模式构建等方面为创新特色农业发展体系带来启示,同时,为本市其他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驻村工作;“苹果经济”;特色农业;乡村旅游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巩固和拓展全省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成果,2013年,按照河北省委统一部署,燕山大学派出工作组进驻青龙满族自治县土门子镇景杖子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笔者作为工作组成员之一,全程参与了整个驻村工作过程,进行了为时一年的驻村帮扶工作,经过三年来持续帮扶和跟踪,以景杖子村和丰果村两个苹果产量大村为基础,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了解青龙满族自治县土门子镇在果树种植、教育、交通、医疗、困难群体等方面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村民对帮扶工作的要求和建议,进一步巩固帮扶成果。

一、土门子镇“苹果经济”发展现状

青龙满族自治县土门子镇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燕山东麓古长城北侧,与辽宁省建昌县老达杖子乡隔山相望。该镇地形以山区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土壤结构和水资源等自然环境非常适宜苹果的生长,所产苹果具有色鲜、个大、含糖量高、适口性好等特点,声名远播,苹果种植也自然成为该镇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据统计,仅景杖子村和丰果村两个区域,苹果年产量就可达到300万斤。然而,受地形所限,道路狭窄,坍塌现象严重,交通不畅,且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扬水站等相应水利配套设施,给当地苹果的种植和销售带来巨大阻碍。

为克服地理劣势和硬件设施缺乏等困难,进一步发展苹果产业,增加村民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驻村工作组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该地区创新發展理念,计划充分利用当地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围绕“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在土门子镇和毗邻的大石岭乡打造2万亩苹果示范基地,致力于充分打造绿色、有机、品牌产品。同时,综合发展多种相关产业,通过实行土地流转、建立果品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尝试组建集采摘、观赏、养殖等多种经营形式于一体的“田园式”农业园区;加强网络建设和信息管理;建立“公司+协会+基地+农户”这种“四位一体”的农业生产社会化协作模式;利用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建立大型苹果集散市场,实现农超对接等。

二、“苹果经济”为创新农业发展体系带来新启示

土门子镇“苹果经济”的发展运行情况从转变发展理念、重视组织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动人力资源和构建新模式等方面,为秦皇岛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创新农业发展体系带来重要启示。

(一)转变观念,确立正确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在未来很长时期指引我国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三农问题的解决也要以此为遵循和指导。发展乡村经济,将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把乡村旅游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形态,开发农业的生态保障、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等功能,拓宽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在美好乡村建设中,镇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依托特色资源,带动基层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加强基层基础,全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依托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挖掘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现真实的乡村生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也是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基本要求。乡村旅游集聚区主要依托当地特色果木这一特色资源,结合满族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发挥毗邻冀、辽两省的区位优势,集聚发展农家乐、民宿、赏花摘果等旅游项目。

旅游集聚区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迷人的田园风光,硕果累累的果园景致,风味独特的美食,古韵久远的地域风情。野外果林露营,欣赏飘香果林景观,游美丽的农耕花圃果园,采摘新鲜的精品水果,品尝风味独特的美食,鉴赏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和生态农耕文化、入住温馨的乡村客栈、采购“溜达鸡”、“生态猪”、“高山羊”等绿色生态的农副产品,充分体验恬静的田园生活,是久居闹市的人们选择回归自然的绝佳去处。旅游集聚区力争打造乡村旅游品牌,让游客真正体验“融大自然、深生态、活文化、真生活于一体”的农家生活。

(二)狠抓村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镇、村基层党员干部,处在基层党建工作的最前沿,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要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就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村党组织把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出来,把农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的指导作用发挥好,以“十件实事”为契机,把实用技术、农村电商等培训抓好,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让农村旅游发展的前景更加敞亮。

土门子镇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有多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党员仍在基层党支部中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将我党的精神和传统延续下去。农村党员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排头兵”。农村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一方面,在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等方面对困难群众进行帮扶,由“输血式”救助变“造血式”的帮扶,促使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富”作用。鼓励农村党员致富能手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进行土地流转,向群众传授实用技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正是依靠农村党员实实在在的行动,做乡村旅游发展的排头兵,乡村旅游建设才能得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各个项目才能又快又好的推进。

以发展乡村旅游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向心力。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村党组织要集思广益,改造基础设施。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不仅以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参与活动、民俗文化等吸引游客,而且以优美的环境给游客以美的享受,因此,植树种草,美化环境、弃旱改厕、生活垃圾综合治理等是其必要的投入,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这是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基础。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农民生产生活得到改善,群众对基层党组织信任度提高,基层党组织向心力明显增强。

以发展乡村旅游优化群众致富途径,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乡村旅游的发展,为村里闲散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机会,村党支部要出谋划策,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使群众得实惠。可以为有意愿自己创业农家乐的农户提供各种支持,通过学习先进地区和先进典型,增强创业能力,并对创业农家乐的农户给予补贴支持。还可以对农民群众统一在农产品展示中心销售自家果蔬,这样集聚起来便于统一管理、规范经营,形成品牌效应,改变原来分散的销售模式。聘用闲散在家的村民进行核心区域的保洁,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依托乡村旅游业,村级党组织想方设法帮助农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对乡村道路、供电、通讯、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突出特色、弘扬传统、彰显文化的原则,严格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民风民俗,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改进和现代观念的提高。大力解决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从小的方面说,修路、沟河疏浚这种工程本来就是为民的实事工程,就算不进行旅游开发一样要进行这种民生工程,如今正以乡村旅游业建设为契机,率先进行区域内的工程开展,进行环境整治,将为村民创造良好的宜居环境;从大的方面来说,乡村旅游开发有利于提升当地知名度,提高特色农产品的价钱,引导农民创业增收。农村村水泥路的全覆盖,道路路灯的亮化和绿化建设等等,既使老百姓有了宜居的生活环境,也为吸引城市人到乡村旅游打下了基础。

国家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农村,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帮助协调具有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乡村,加快解决交通、通信、供电、饮水、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参与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

(四)提高技术水平,充分开发人力资源

农民群众对于从事乡村旅游,无论是经营管理、接待服务、产品加工,都需要必要的技能培训和不断的学习提高。各级政府要重视解决从业人员培训的问题,把对农民的旅游培训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来抓,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专业培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在提高果树栽培技术的培训中,党员干部和技术骨干与群众一起研究果树生产经济发展途径,技术人员刻苦学习和钻研种植技术,要扶持一批重点农户和乡镇基层领导为主的带头人,培育果树种植能手。

结合土门子镇区位特点,引进栽种适合多个时节种植的果木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同时根据果园发展的实际情况,实行生产责任制,增强群众积极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打造区域果品生产基地,并向外辐射,充分利用多年来逐步形成的良好口碑,努力成为河北省及辽西地区最大的果品生产基地之一。

通过积极开拓思路和提高技术水平,进行果树果品改良,引进新品种,并邀请河北农业大学和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高校的技术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积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成立了瓜果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品牌,同时培育了种植能手、优秀农民经纪人,打造农产品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提升乡村果木经济发展动力和品牌影响力。

(五)构建“三位一体”新模式,统筹协调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应纳入到建设新农村的整体布局中,按照国家、省、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积极适应旅游产业发展和供给结构性改革要求,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农业、文化、工商、科技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协调专业机构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创新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吸引资金、多方投入,在规模、档次、品位上下工夫,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发展,新增建设果园基地和农产品展示中心,全力创建生态环境好、文明程度高的“苹果小镇”,拓展和深化观光体验型、传统文化型等多种乡村旅游模式,打造当地特色旅游品牌,打造适合大众旅游消费的乡村旅游经济带,构建“产业、市场、旅游”三位一体的格局,促进乡村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当地农业走出一条生态型和谐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刘颖.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生态旅游研究.经济论坛,2007(10);

[2]向富华.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机制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7);

[3]盛若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人民日报,2016年10月4日04版;

[4]王振才.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四平市人民政府网站,2015年5月25日。

猜你喜欢

特色农业乡村旅游
“互联网+”下特色农业的思考与发展—以湖北秭归脐橙为例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