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百工坊传承手艺人的技艺
2017-03-10孟露窈
孟露窈
互联网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今众多的兴趣爱好者们可以在网上同大家分享自己的手艺,他们中的许多人有着精湛的技艺,并在许多艺术品的创作中加入新奇元素,吸引了许多有同样爱好的人们参与到他们的兴趣部落中,制作一件属于自己的艺术品。这种方式给人们提供了新的交流渠道,给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灵感碰撞和新的思维方式。
网络百工坊呼朋唤友
对于初学手艺的爱好者而言,网上各类开放的手工课程为他们提供了便捷的方式,可以足不出户,在家“拜师学艺”学到新鲜的手艺。相关社区网或APP,如“手工客”“手工爱好者”“动手网”等,集纳了布艺、折纸、刺绣等21种图文教程和视频教程,零基础的用户可以对照教程一步步学习,从雕刻一把木勺、叠出一朵玫瑰起步。除了手工门类,教程还就“风格”“人群”“难度”“材料”“制作时间”等进行了进一步细分,使更多的手工爱好者们更加方便地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
学艺之余,这些平台大多提供“秀”的功能,无论是技艺精湛的大师制作的作品还是新秀的作品都可以在平台上传,展现自己的得意之作。除此之外,一些主打创意的手工艺品集市类网站还推出了交易平台,人们不但可以叫卖自己的作品和手工材料,同时也可以淘到其他人“脑洞大开”的作品。
小兴趣也是大饭碗
木藝、皮艺、纸艺……眼花缭乱的DIY,不少看起来颇为冷门,但爱好者们乐在其中,享受着手工带来的质朴与温度,享受着那种全然随心的状态,不少人甚至放弃原有工作,将兴趣当成事业来经营,并成功赚到了第一桶金。
熊家华,原IT程序员,这位前“码农”的最大乐趣就是亲手制作各类木头小玩意儿,周末在楼顶的小工作室一泡就是一整天。在做程序员的日子里,他发现这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自问“我为什么不在有限的人生里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呢?”于是,他毅然辞职,凭着爱好半路出家当起了木匠,并创立了手工木艺网店。现在的他不仅可以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还在网上招募更多“小木匠”。
乔姑娘,85后,打小就被祖母手中那些栩栩如生的钩花作品深深感染。过去,在潮汕地区,大姑娘小媳妇只要一根钩针、一卷毛线,就能娴熟钩出各式工艺品,而如今盛行一时的钩花已沦为往事,会手艺的老人们都拿不动钩针了。“一针一线有着机器制造无法替代的温暖”,乔姑娘无法忘记祖母手中变幻出的绿叶黄花,更深感手工艺也需要创新和传承。她用了五年时间,逐渐从一个广告人、设计师,变成了一个手工编织网店店主,专门推广潮汕钩花,现在她所创立的网店也慢慢上了正轨。
秦坤,90后,被前辈称为“折纸天才”。他将儿时的折纸兴趣保留了下来,埋头研究折纸类书籍,摸索书上介绍的新样式。后来,他偶然间读到一本国外杂志的现代折纸文章,不剪、不粘、不贴,仅凭反复折叠,就能创造出造型复杂的动物,让他大开眼界。毕业后经历过公司主管、摄影师等岗位,秦坤决定辞职,只专注做折纸。如今,他的作品已价值不菲,无心在微博上发送的“大圣归来”折纸,已收获了网友们600万次点击。
“互联网+”传承老手艺
机器大批量快速生产让现代人沉浸在制成品和一次性的环境中,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钻研繁琐的手工艺,许多技艺也不为人知。而通过“互联网+”的展示,大量作品在惊艳之余,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去接触和钻研,一些传统手工艺也似乎找到了传承下去的希望。
重庆工商大学毕业生蒋琳的裁缝师傅就是她在网上找来的。当时她在网上看到一则老裁缝颜永恒拾金不昧的新闻,很快根据报道中的地址找到颜老拜师,开始了自己传统裁缝技术的学习。同时,许多想要把手艺传下去的老人,也试着通过网络扩大收徒范围,芜湖市捏面人40年的民间艺人刘银亮,无为县剔墨纱灯传承人朱晓钟,都是通过网络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手艺,希望将自己的老手艺传承下去。
更重要的是,有了网络平台,再冷门的手工作品,只要是精品,都能够交流、变现。通过集市网站、APP,或是自己开网店等各种途径,均可出售手工作品。一些手工爱好者还在网上发起众筹,为自己感兴趣的手工项目融资,迅速实现从爱好者到创业者的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