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贤利民二三事

2017-03-10杨刚

当代贵州 2017年3期
关键词:印江乡贤村民

杨刚

“村两委+乡贤会”模式创新和丰富基层社会治理,弘扬中华民族反哺桑梓的传统美德,激发游子回报故土热情。

乡贤会是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社会组织。早在2014年,铜仁市印江自治县就已在全县开展“村两委+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试点工作。通过试点,这一模式逐渐成熟,于2016年3月在铜仁市全面推行。

“乡贤在村子里地位较高,村民听得进他们的意见,可以起到弥合社会分歧的作用,有利于农民、农村顺利融入现代化进程,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铜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代军告诉记者,铜仁将着力构建支部引领、村民自治、乡贤参与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发挥乡贤智囊参事议事、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创业就业、助力公益事业、化解矛盾纠纷等作用。

目前,铜仁已成功组建559个乡贤组织,吸纳17151名乡贤会员,帮助群众办理实事好事5000余件,帮助资金2251万元,帮扶项目500多个,帮助谋划思路1367个。

印江昔蒲村

助力脱贫攻坚 化解基层矛盾

1月6日,在印江自治县郎溪镇昔蒲村委会广场,该村乡贤会会员吴春梅正带领十几名妇女练习土家摆手舞。

“除了摆手舞,我们还练习金钱杆舞,为春节表演的节目做准备。”吴春梅告诉记者,昔蒲村每年会举办“过年七天乐”活动,有篮球赛、歌唱比赛,还有猜灯谜等。

这些年,村民不仅富了“口袋”,还富了“脑袋”,村集体文化活动变得越来越丰富。

早在2012年,时任昔蒲村委会主任田广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自己是昔蒲村人,希望支持家乡发展。

田广起初半信半疑,经对方表明身份后,田广接受了这位好心人的资金支持,并制定计划:凡是本村人士,只要考上大学,村委会给予一次性奖励4000元。

这一善举得到村民的支持,村民纷纷自发向村委会捐款,支持这一项公益行动。资助学生的同时,田广还组织村委会成员和村民一起慰问本村孤寡老人以及病残人士,送去生活费和生活用品。

为了监督资金的使用,取信于民,田广请来村里十几位德高望重的村民,组成一个监督小组,每一笔资金的提取,必须有小组成员参与并在会议纪要上签字同意,方可使用。

这个“监督小组”就是昔蒲村最初的乡贤会。

“乡贤参与治村”模式引起了时任印江自治县县委书记陈代军的关注。2014年,印江在全县开展“村两委+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试点工作。郎溪镇昔蒲村乡贤会也在这一年正式挂牌。

“党的领导是前提,两委团结是基础,乡贤参事是补位,共建共享是目标。”这是昔蒲村乡贤会的定位。

田广现任昔蒲村乡贤会副会长,他创办了一家集贤山庄,从事旅游商品加工和农家乐服务,带动本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每年发给本村村民的工钱达60多万元。

“昔蒲村乡贤会现有会员50余人,有一直生活在本村的‘土专家,也有在外发展的成功人士。”田广告诉记者,昔蒲村是水果大村,主要种植桃子和柑橘,在水果嫁接、虫害预防等农技方面,乡贤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还有在外的一些本村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帮助本村农特产品走上了电商之路。”

乡贤会不仅助民增收,还是群众的“调解员”。昔蒲村党支部书记田井付告诉记者,304省道(印江朗溪段)改扩建时,因涉及到征地拆迁,有两户人家一直不同意,村委会以及镇政府工作人员几次动员无果。后经乡贤出面劝说,并积极交流沟通,矛盾得以化解。因为乡贤的作用,昔蒲村率先在全县完成了征地拆迁以及居民安置工作。

经过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印江自治县试行的“村两委+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逐渐成熟。2016年,该模式被列为铜仁市10项精品改革之一,同年在全市推广。

碧江老麻塘村

参与基层党建 激活乡村旅游

“乡贤会员带头干,全村党员群众跟着干,村子现在是越变越干净和漂亮,日子也越过越顺心。”铜仁市碧江区滑石乡老麻塘村一村民告诉记者,依托乡贤会资源,老麻塘村修建了1200平方米的公共文化活动广场,有舞台、文化墙,还有不少体育健身设施。

老麻塘村乡贤会于2016年6月挂牌成立,现有会员近50人。老麻塘有好山好水,一年四季都有靓丽的风景,但却没有知名度。以张向东为代表的老麻塘乡贤,从自身职业出发,纷纷献计献策。

张向东是老麻塘村老麻塘组人,现任碧江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他根据自身多年的党建工作经验,常常协助村党支部组织全村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开展党性修养以及业务技能培训。碧江区党员干部实训基地建在老麻塘,也主要是他的“功劳”。

“举办村干部培训班、党前培训班、党务干部培训班等,已有各级干部群众300余人到老麻塘参训。”张向东告诉记者,铜仁市直机关党员实训基地也在此挂牌。

实训基地还吸引了荔波、榕江以及湖南麻阳等地的企事业单位。“以党建为引领,老麻塘用活手中的资源,实现村民脱贫增收,村集体经济也逐步壮大充实”。张向东说,自从村里成立了乡贤会,各项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比如,通过“村两委”与“乡贤会”的出谋划策,牛王城生态园规划建设了2000亩的功能区,包括休闲垂钓区、赏花摄影区、水上烧烤区、果蔬采摘区、儿童游乐区、美食享用区、土特产购买区等。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得有‘看点,让来此培训或游乐的人能够记住老麻塘,留住他们的乡愁。”牛王城生态园负责人杨坤说,生态园全面建成营业后,预计可实现旅游年收入200万元,带动100人就业,带动61户贫困户脱贫。

沿河新仲村

规范制度立会 优化乡贤组织

有人这样描述沿河自治县新景镇新仲村的景象:三分山水七分田,半村瓜果绕茶园;果香飘出三万里,茶韵袭来两千年。

1987年,新仲村成为省政府命名的第一个小康村。上世纪90年代,是全省有名的社会主义文明新村,老支书张太洪还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如今,新仲村是有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乌江中下游特色生态观光农业村。

“2016年夏季这里发生洪水灾害,当时我们的乡贤会积极参与抗洪救灾,义务排洪清淤,在地质灾害点轮流值班监控。”新仲村乡贤会会长田继峰告诉记者,乡贤用自己的知识和人格修养成为乡民维系情感联络的纽带,让村民有“家园”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在新仲村乡贤会办公室,记者注意到乡贤会的统一标识:红旗飘扬、归雁徐飞,呈现出一幅生态、阳光的美丽乡村画卷。

“按照‘群众推荐、个人申请、支部审查、集体研究、常态管理方式,本村村民或有姻亲关系在当地,以及在当地投资创业的品行好、有威望、有能力、热心公益事业的党外人士、国家工作人员、雁归人员、乡土人才等乡贤人士,均可申请加入乡贤会。”沿河自治县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乡贤会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完善的规章制度、标准的工作台账,还确定了参事机制、对话机制、回馈机制、服务机制等几项工作机制。

在新仲村乡贤会办公室的墙上,不仅挂满乡贤会工作章程,還分门别类挂满乡贤任职承诺书、参事台账,资金收支台账,公益活动簿,引领、服务产业发展台账,村务工作乡贤派遣单等。

“两委”领头,聚力谋发展;“乡贤”参事,同心奔小康。

如今,沿河自治县共有各类乡贤人士3500多名,乡贤会募捐助贫资金300多万元,办理实事好事500余件。在乡贤人士的牵线搭桥下,有54个民营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责任编辑/李 坤)

猜你喜欢

印江乡贤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新乡贤是乡村振兴重要力量
印江自治县全力做好老干部健康体检工作
非暴力
“支部+”乡贤护航乡村治理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靠大多数,还是靠“乡贤”
书法为媒 打响品牌
别让“乡贤”成“乡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