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印
2017-03-10何涵妃吴俞晨陈燕平
何涵妃+吴俞晨+陈燕平
年味里的手艺
逢年过节,漫步闽南街市及村庄,常能看到巴掌大的红龟粿出现在粿祭和宴席上,加上本地旅游的恩泽,某种意义上,龟印这种老手艺并未被边缘化,许多外地甚至东南亚的游客慕名而来,定制龟印,老手艺人的生存状况甚至比过去还好一些。只是刻印耗神,一些老人体力已大不如前,产出单薄难以应付市场,并且用粿模来制作传统食物的功能也日渐式微,来买龟印的人多是将它摆在家中镇宅辟邪或装饰。
早先巷子里几乎家家都有一把龟印,许多人家的龟印比孩子的岁数都要大。在闽南人眼中,红龟粿不仅是好看又可口的吃食,更是神明诞辰、家庙祭祖时常出现的供品。闽南地区崇神重祀,从腊月到正月,从灶神的供台到天公的供桌,巴掌大的红龟叠放在蕉叶上,出现在大大小小的拜神祭祀场合,和红圆、发糕一起,成为供桌上的主流配置。甚至有人说安溪一带祭祀茶叶的守护神法主真君,最好的供品即是红龟粿。不知这个说法是否准确,但足见红龟粿甚至会出现在闽南一些小区域的民间信仰活动中。
红龟粿还常用于做寿场面或生儿育女,举凡有民间喜庆大家都会将红龟粿分赠给亲朋好友,婴孩满月的时候也会吃红龟粿,龟者善爬,象征婴儿能很快开步走路。
传统龟印制作如今已经成为极为稀有的手艺。手工耗时长,一个巴掌大小的龟印,要耗上四天的光景,制作龟模选用樟木为佳,樟木不易腐烂,木质较软容易雕刻细节。有条件的话,可将原木浸在水中,将树的汁液滤出,再蒸,木料祛除了病菌,防虫防蛀,用其雕刻出来的龟印可以用上百年。早些年,龟印雕刻不大追求繁复的图案,只在简单的龟壳上下功夫,到潘师傅父亲手里,图样日渐丰富起来,围绕着龟壳纹点缀些花草,现在为了讨喜,潘师傅还会在两个侧面添上连钱纹与鱼形纹。
印模好坏差别很大,如果角度、斜度不准确,红龟粿在模具压印后,往往就不易拿下来,影响到做粿效率。这些粗细有致的纹路,细看十分讲究,要用上二三十种工具。一只好印模传三代几十年下来,刻痕清晰如新,经年累月使用油脂渗入木质,整只印模黑的发亮。它朴笃的生命力,来自闽南传统文化的生活信仰与智慧,亦来自手艺匠日复一日对枯燥重复劳动的耐心。
有許多像龟印雕刻这样,仰赖闽地民俗、宗教、文化的老手艺,它们大多小区域生存,走到今天,日渐变成可贵的文化符号。除了边缘化、后继无人的困境,整个上下游的手艺生态也同样值得关注。那些关于自然、传承、协作、故土的独特技艺,如何更长远地走下去,仍然需要我们更多的认同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