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感一切皆无

2017-03-10娄兰时评人

当代工人 2017年1期
关键词:三观解构包子

娄兰+时评人

人有很多感覺,人也有很多看法。看法升华并恒定以后,就会成为观念,比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三观”一词早已遍布人的视野,并且极有被滥用之嫌。当人们对当众晾脚、随地吐痰都以“毁三观”来评论、指责时,三观就越来越边际效益递减。何为边际效益递减?用一个例子说明,你吃第一个包子时,这个包子给你带来的效益最大;吃了5个包子已有饱感后,再让你吃第六个包子,这个包子给你带来的效益就会为零,甚至是负效益。

现在三观的频频出现,其效益对人们来说,正从第一个包子向第六个包子转化。这3个本来颇哲学、颇庙堂、颇严肃的词汇,正沦为市井俚语、口头禅,并在使用时越来越具有调侃、戏谑、自虐的含义。也许这本身就是在毁三观。解构的时代,从来都意味着一切都可能被解构。

那如何“立三观”而非“毁三观”?并非所有人掌握方法论。这就牵涉到了感觉。心理学认为,感觉诞生了,其他心理现象就会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源头、胚芽和地基。

三观的产生和建立,同样是感觉带动心理,心理触发思想,思想达至信仰的过程。抛开人的生物性感觉不论,单就社会性感觉而言,人若没有耻感、共感、社会感,那心理就会失衡,思想就会偏激,正确的信仰也就无从产生和建立。所谓由三感对应三观,正由此而来。

耻感是人们自觉免辱的道德情感和价值意识,是体验到价值被亵渎,在人格深处产生的自我谴责、贬低意识。耻感是古今中外伦理极力褒扬的道德品格,东西方都把耻感作为人的良心、建立道德标准的重要力量。

再说共感。这一心理学词汇与社会结合后,衍生出“换位思考”和“同理心”二词。即在已发生的事件上把自己想像成他人,以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最后说社会感。简言之是对社会道义、秩序和公正的积极维护。

耻感是生物性的自己与社会性的自己的关系;共感是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社会感是自己与群体的关系。这三感是三观的感觉和心理基础。三感是人们当下就能把控的形而下,三观是三感基础之上自然而然形成的形而上。跨过形而下直接达致形而上,是违背感觉、心理、思想和信仰形成规律的。因此,少说点三观,多培养三感,才最契合当下社会实际。工

猜你喜欢

三观解构包子
还原
三观壁画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包子有毒
“惹祸”的包子
写于斯德哥尔摩
包子有毒
解构二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