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

2017-03-09陈光宜

南北桥 2017年4期
关键词:拓展阅读教学研究小学语文

陈光宜

【摘 要】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还还存在种种问题,尤其是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方面的教学还有待提高,因为只有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并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拓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拓展阅读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03

阅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同时阅读也是充分体现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全面贯彻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教学方针,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必须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优秀人才。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阅读教学是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能力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教学内容,必须重视拓展阅读教学,并逐渐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缺乏语文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当前,我国大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现状是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主要是在老师或者家长的要求和规定下完成阅读,缺乏阅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而这种被动阅读的情况则无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而且随着当前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吸引了无数学生的注意力,丰富了小学生的娱乐方式,更进一步弱化甚至剥夺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学生的阅读面相对狭窄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前,小学语文老师对学生的拓展阅读主要是局限在语文教材上,没有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阅读空间和范围,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阅读的面,无法拓展和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三)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大部分小学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其采用的方式比较固定和单一化,没有意识到拓展阅读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因此也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设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常小学语文教师主要是采用固定不变的阅读分析方法来对文章进行逐一讲解引导,老师进行主导式的讲授,没有在教学过程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样则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让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也阻碍了小学生思维的扩散发展。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开展“读书月”的活动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可通过开展读书月这样的活动来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式的阅读平台,这个平台的构建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并不断发现自己喜爱的课外读物,通过阅读将书中自己读到的感受和新鲜事物拿来与学生、老师之间进行交流分享,不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作用。同时老师应鼓励学生在读书与活动中把自己在阅读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并学会将这些知识学以致用。例如,在阅读“四大名著”后,学生可归纳总结出各种自己感兴趣的成语、诗句以及典故,并可在语文课堂上开展阅读分享会,彼此探討和交流这些知识,不断让学生参与到阅读中,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把握好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尺度,恰到好处地开展拓展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的教学应把控好引导教学的尺度,注意把握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作为老师,应明确拓展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重视学生的体会和感受,改变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因此在教学中应以教材学习为主,而拓展阅读为辅的理念来展开教学,老师要意识到拓展阅读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一种辅助教学。所以老师在选择拓展阅读材料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水平来进行,要注意篇幅长短和内容难易程度都是学生可接受的范围,适合小学生阅读。例如,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三国演义》,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三国演义》整个篇幅较长且难度大的文本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阅读压力,可以引导学生只是对《三国演义》中第四十六回的“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部分的阅读,通过这种适度的拓展阅读引导,不仅让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三)穿插教材课文的写作背景与作者介绍的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所以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无法理解地透彻深刻。但如果老师通过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相关信息,那么就能引导正确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对课文阅读时因知识和阅历受限,对文本语言表达的情感感知有理解上的障碍和困难,此时通过巧妙穿插文本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点拨文本的内在写作意图和相关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理解文本,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例如,学习四年级下册的课文《生命生命》时,这篇课文的中心是围绕“生命”展开叙述,但学生在小学这个年龄阶段缺乏生活阅历,无法体会和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此时老师可介绍文本作者来拓展阅读材料如下:“作者原名叫刘侠,其笔名是杏林子,作者在她12岁时,患上了一种叫做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患这种疾病后,作者的手和脚时常会又痛又肿,非常难受,这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需要承受病痛并忍受这种疾病带来的痛苦,并由此与病魔顽强地斗争,同时开始广泛的阅读,即使腿脚不便也还是坚持写作和阅读,并最终写出了几百万字的优秀作品。也正是因为这些身体病痛让他学会了珍惜生命并感恩生活。”并结合作者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材料的阅读,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人生历程和顽强不屈的精神,从而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文本所表达的情感的深刻体会,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过程是语文这门学科学习的重要教学方法,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并结合学生的特点、能力和当前的教学层次来选择合适的书籍作为拓展阅读的内容,注意把握拓展阅读的度,并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只有在这样的拓展阅读的教学引导下,学生才能自觉而主动地吸收课外阅读知识,并充分地应用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拓展阅读教学研究小学语文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