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妇女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03-09訾媛媛

关键词:高校现状对策

訾媛媛

摘要:高校妇女组织承担着维护女性合法权益,促进女性全面发展的重任,必须努力解决缺乏科学定位、重“服务”轻“维护”、社会性别教育缺失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找准目标、选好角度、提升品质,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社会性别意识、热忱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妇女工作水平。

关键词:高校;妇女工作;现状;对策;社会性别意识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6)05008603

女性的发展进步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新中国成立以后,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使女性在受教育程度与职业成就等方面得到了极大发展。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充分发展并没有完全实现。高层次教育与就业中的女性比例仍然较低,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屡见不鲜。作为妇女中的精英代表,知识女性虽然具有高学历、高素质、高收入,但在历史文化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发展不足和发展滞后问题仍然存在,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高校妇女组织作为以关心女性各项权利为目的的群众组织,对于推动高校女性素质提升,维护和发展女性权益,促进男女两性和谐发展,负有重要责任。

一、高校妇女组织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校妇女组织普遍建立并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举办适合女性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增进彼此交流,缓解女性工作与生活压力;关心女职工身心健康,举办健康讲座,开展妇科检查;选树典型,评先评优,引导女职工“学、比、赶、超”等。但是,与其应担负的基本职能相比,高校妇女组织的作用发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各高校妇女工作普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社会的共同关注。

1.缺乏科学认识。 高校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妇女组织,其科学定位是什么?其与全国妇女工作有何联系,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工作对象除了女职工是否还包括女大学生?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是什么?男性群体在高校妇女工作中扮演什么角色?是否将男性纳入妇女工作思考范畴?对此,各高校没有科学的认识,致使高校教职工包括女教职工对自身组织缺乏深刻理解。

2.重“服务”轻“维护”。 目前,各高校妇女工作形式多样,但普遍停留在“讲座、报告加春游,唱歌、跳舞加打球”的层面,场面热闹,社会效益与长远影响略显不足。对于女职工的呼声与诉求,也仅限于做“传声筒”。这种将工作目标锁定在“服务”和“反映”层面,而很少做实质上的“维护”和“帮扶”的工作状态,远不能满足女职工对高校妇女组织的期待。作为女性合法权益与特殊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对于关系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事项包括涉及女职工切身利益的实施方案的讨论、制定,对于女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等,高校妇女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够。

3.社会性别教育缺失。 当前,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已逐渐被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所接受,并有日渐加强的趋势。然而,“男主外、女主内”、“男人主导、女人从属”的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依然广泛而深远。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当代高校女性,也很难摆脱这些观念的束缚,尤其是女性中的重要群体,日后参政的重要力量——女大學生的性别平等意识也模糊不清。由于高校妇女组织对妇女工作缺乏深层次挖掘与思考,没有意识到男女平等理念的推广与实现对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对女职工尤其是女大学生缺乏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教育与传授,致使高校许多女性社会性别意识模糊,致使一批又一批女大学生走向社会、面对性别歧视时无能为力,自我维权意识薄弱。

4.工作多配合性少主动性。 高校妇女组织受同级工会和上级妇女组织的双重领导,平日多是响应上级指令性号召开展工作,或是被动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缺乏积极主动的有效活动。工作安排以及对自身实际的思考缺乏系统性、长远性规划,比较零乱。配合性、季节性活动多,如配合同级工会开展“三八节”庆祝活动等,整体性、发展性的活动少,无法体现高校特点。

5.干部队伍薄弱。 在高校,作为妇女工作的主体,妇女干部多是兼职。专职、专业的妇女干部人员很少,兼职情况较为普遍,由工会(副)主席直接兼任妇女主任,或者从资深女教师中选任妇女主任的情况在高校中十分常见,兼职的身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妇女工作的开展。首先妇女干部都有自身业务工作,精力有限;其次,妇女干部大多是“半路出家”,加上缺少培训,普遍缺乏做好妇女工作所需的专业素质;其三,妇女干部基本无职级、无待遇,工作不考核不评价、不计工作量,没有硬性任务,没有责任压力。各种因素综合作用,致使妇女干部既缺少工作精力和热情,也不具备应有的专业素养,工作效果与广大高校女性的期盼存在一定差距。

二、加强高校妇女工作的路径选择

1.找准目标。 找准高校妇女工作目标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由于高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笔者认为,高校妇女组织应以维护女性权益,促进男女两性和谐发展为己任,其妇女工作的目标应体现导向性。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国家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才。今后,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男女两性的和谐发展能否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校为一批又一批大学生树立了什么样的性别观,取决于高校教师是否将男女平等理念通过日常教育传授给学生,取决于高校性别教育大环境的营造。而高校妇女组织正可以利用与女教师联系密切的先天优势,通过深层次的宣传教育,将性别平等意识渗透到女教师、进而渗透到大学生的观念中。

2.选好角度。将妇女工作置于全国妇女事业中去思考、谋划,并非易事。高校妇女组织应选好角度以带动妇女工作的创新发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规定:“加强高等学校女性学学科建设。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中充分体现社会性别概念,引导学生树立男女平等的性别观念,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社会性别意识。加大对教育管理者社会性别理论的培训力度。在师资培训计划和师范类院校课程中增加性别平等内容,深化教育管理者的社会性别意识。”这一规定为高校妇女工作开辟了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渠道。高校妇女组织应当以此入手,开展女性学教育,借以促进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女性主体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它是激发妇女追求独立、自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动机。可见,女性的充分发展还要依靠女性自身。高校妇女组织在开展女性学教育时,应注重加强对被教育者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引导,充分唤醒女性主体自觉的独立、自主和平等意识。同时,积极扩展女性学教育层面,将教育面扩展到学校全体成员,包括男性群体,这不仅是要建立男性群体的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理念,更重要的是帮助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3.提升品质。 从全国妇女工作发展状况及高校示范性作用看,高校妇女工作不单是一项面向校内的工作,更是一项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事业,其品质必须提升。从高校女性心理素质特点看,高校女性文化素质高、参与意识强,思想活跃,片面注重活动的娱乐性和大众化而忽视其内涵、效益及影响的运作状态,必然不能长期吸引和凝聚高校女性。高校婦女工作应从高位着眼,体现科学性、功能性、前沿性,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应追求高水准、高层次与高品质。要认真研究高校女性心理特点,围绕其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实际需求,通过先进、科学的理念,赋予妇女工作挑战性、前卫性,以吸引知识女性的积极参与。高校妇女组织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女性研究中心,调查研究当前困扰女性发展的突出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决策参考和专题辅导;也可开设女性论坛、沙龙、联谊会,或邀请专家学者与成功女性做励志报告等,帮助女性成长成才。只有将广大高校女性最大限度地吸引到妇女组织周围,积极参与、探索妇女工作,才能推动新形势下妇女事业再上新台阶。

三、树立三种意识,做好当前高校妇女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化,妇女的生存与发展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妇女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妇女组织要树立三种意识,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1.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学习是提升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每一个社会成员包括妇女工作干部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将学与思内化为自觉行为,使之成为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有可能具备应对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才能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高校妇女工作不仅是一项社会性、系统性的实践工程,也是一项专业的理论研究工作。因此,拥有一批思想活跃、业务精通、乐于奉献的妇女干部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妇女工作者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仅要了解女性心理特点,掌握妇女工作规律,具有群众工作经验,还要具备一定的法学、心理学和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必要时可以从专业层面对女职工工作家庭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咨询解答。同时,广大女性的自强还要依靠其自身素质的提高,而学习正是这一必由之路。高校女性应放眼未来,自觉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新要求,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用高雅的文化陶冶自己,通过学习来把握发展主动权,开创人生新天地。

2.树立社会性别意识。 “社会性别”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当代妇女理论的核心概念,指的是以社会性的方式构建出来的社会身份和期待。社会性别理论认为男女两性各自承担的性别角色并非是由生理决定的,而主要是后天的、在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形成的;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评价、关于性别的成见和对性别差异的社会认识等等,更主要的是社会的产物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uSOOwPujjCYJQ1U5OfGij07cJmovhafxX1B-WQVHOOKY_bKqHQJeLfBkawqq84n-MTmTN7Le_Ff6Greb3DpNq。目前仍大有市场的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对男女两性的性格、形象、智力、社会分工、家庭角色等进行了固化,如男强女弱、男尊女卑。因此,革新传统性别观念,确立现代性别意识,宣传先进性别文化,是女性解放与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校妇女组织要广泛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大力倡导相互尊重的进步观念,坚决抵制和批判性别歧视和侵犯女性权益的行为。一方面要努力使社会性别意识进入学校决策主流,争取学校在制定决策、方案时,能够考虑到男女两性的特点,从性别的角度审视现实,使这些决策、方案体现男女两性拥有同等的机会和权利。另一方面,组织、动员女性问题研究专家与学者,加强对先进性别文化的研究,在校内营造两性和谐发展的先进性别文化氛围,积极推动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深入人心。

3.树立热忱服务意识。 高校妇女组织是女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团体,各级妇女干部都是广大女职工通过民主程序选举出的妇女工作热心人。在任何时候,高校妇女组织都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密切联系妇女群众,切实把“服务”作为一种义务和责任,把全心全意为女职工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女职工满不满意、拥不拥护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加强服务意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变想法为行动。要从目前高校女性较为突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益维护问题入手,争取各方资源,努力帮助其排忧解难。服务工作不是大事,但每一项服务都不是小事,细小的疏漏都可能造成高校女性信任感和积极性的流失。因此,面对高校女性日益多样化的利益诉求,高校妇女组织要克服急躁情绪,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不断反思提高服务意识,加强提升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扈春华,张妍妍.社会转型期高校妇女组织的角色定位与职能发挥[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55-57.

[2]吴佳怡.浅谈高校妇女工作对女大学生健康发展的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B):177-178.

[3]邢振红.对高校妇女工作定位问题的思考[EB/OL]. http://bktl.sdwu.edu.cn/bencandy.php?fid=7&id=266.

[4]邱晓露.搭建性别研究平台 促进知识女性发展——上海高校妇女组织的新载体研究[J]. 中国妇运,2008(1):36-37,43.

[5]丁桂兰,芮小兰,高太梅.当前高校妇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杂志,2009(3):156-157.

猜你喜欢

高校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