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才地理学:从雅典到硅谷,探索天才与环境的关系

2017-03-09

第一财经 2017年7期
关键词:天才

作者踏遍全球七座文化名城,研究历史上创造型天才涌现的时间和地点,他一路上有很多发现:为何混乱的环境有利于天才涌现,为何行走有利于思考,为何牡蛎对于启蒙运动至关重要,为何没有瘟疫爆发文艺复兴可能不会发生?……天才不仅仅是基因或勤奋与否的问题,孕育天才关键在于文化。这并非个人行为,而是大众责任。

天才泛滥的时代

我们真的理解天才吗?

在我小的时候,周围人就觉得我与众不同。10岁时我对各种物理定律充满好奇,琢磨着要是拿个气球灌上水,从15楼阳台扔下去的话会怎样。因此,我跟随着牛顿、达尔文等伟大科学家的步伐,做了这个试验。“你怎么不去当爱因斯坦呢!”气球砸到楼下车上,挡风玻璃被砸得粉碎,车主冲着楼上大声嚷道。管他呢,科学进步总得付出代价不是吗?几年后,又发生了一起事故,我把壁炉的烟道给堵上了,结果可想而知:消防部门来了,他们对我说:“你在干什么?想当天才啊!”

啊,我可不是天才。这事之后,大家都把我当成了另类。现如今天才泛滥,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称作天才:网球运动员、程序设计师等。足球运动员还分成“防守天才”和“进攻天才”;还有“时尚天才”“烹饪天才”。碰到个小孩就说是未来的爱因斯坦、莫扎特。有很多书鼓吹说,每个人都有成为天才的潜质,我们乐意接受这样的观点,却忽略了一个事实:每个人都是天才,意味着没有人是天才。

我一直在观察着“天才”这一概念的演化,“天才”令人神往,不过,我们真的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吗?“天才”的英文“genius”是个拉丁词,但它现在的意思与古罗马时期已大不相同。在古罗马时期它指的是无处不在的守护神,形象点儿说,就像是带有神性的“直升机父母”。每一个地方,城市、小镇、市场都会有自己的守护神。现代词典对天才的定义是18世纪浪漫主义人士给出的:“在创造性活动中体现出的超凡智力”。诗人们就为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而绞尽脑汁。“天才”一词直到1870年才被大众接受,1950年代得以广泛运用。有的情况下“天才”用来指聪明、智商高的人,但这样的定义过于狭隘。有很多智商高的人一生没什么成就,而“智商平平”但成就斐然的大有人在。所以這里指的是在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

人工智能专家玛格丽特·博登对于“创新天才”的定义最为准确:创新天才“能够想出新颖独特、出人意料且极具价值的观点”。这恰好也是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专利的标准。

举个简单的例子,把一个咖啡杯喷成萤光黄算是比较新颖的做法,但不够出人意料,也没什么实用价值。那么把咖啡杯的杯底去掉呢?新颖且出人意料了吧,却没有了一点儿实用价值。怎样才能让这个杯子获得发明专利呢?得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比如,发明个会自动清洗或可折叠的杯子。另外,要获得专利、要成为天才可不能指望一点一点渐进式地创新,要有跨越式的进步。

研究天才之旅

天才创造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像我这样对地理充满兴趣又是历史专业出身的人来说,关注的问题不只局限于怎样才算跨越式创新创造,我会深入地去挖掘天才创造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因此我决定做一项试验。我开始了一段旅途,就像18世纪至19世纪英国贵族子女遍游欧洲大陆开拓视野一样。最开始我在伦敦求学。假如你像我一样对所谓的“天才学”很感兴趣的话,你一定得去看看“高尔顿盒子”,这个盒子可以在伦敦大学学院找到。盒子的主人是弗朗西斯·高尔顿爵士,他是19世纪的科学家,智商接近200,与达尔文是表兄弟,他开创了统计分析、问卷调查、复合肖像、法医指纹等新的研究方式,也是全球最早的一批气象学家之一。此外,“先天与后天”这个词组也是他创造的。

高尔顿的座右铭是:“能统计的时候就统计!”在他眼中,有价值的事情都可以用数字来计量。有时,他要将遇到的问题“拆成一个一个的字”才能理解。高尔顿不善社交,与数字相处才会让他觉得自在。

高尔顿曾经制作一张英国美女分布图,在地图上体现最美女性集中在哪些地方。该如何下手呢?在维多利亚那个时代,让生性害羞的高尔顿举办个选美比赛似乎是不大可能的。他的办法是在兜里装上毛毡和针,自己来到各个城市,在街边角落偷偷观察美女。看见一位他认为特别漂亮的女性扎4枚针、不那么漂亮的扎3枚,以此类推。他走遍英国,用这样的方式偷偷地给每个城市的女性打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伦敦女性最美,而苏格兰亚伯丁女性最丑。

大家对高尔顿的这张美女分布图并不是特别感兴趣,但他所著的《遗传的天才》却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该书出版于1869年,对杰出发明家、领袖、运动员等人群的家族做了深入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天才是由基因遗传而来的。高尔顿认为可以用基因来解释为什么有的家庭能培养出多名杰出人物,而有的家庭一个天才都没有。移民和难民多的社会往往能取得更为杰出的成就,原因在于“引入了珍贵血液基因”。

这本书引起了巨大反响,不过,他那天才是遗传的说法很不准确。天才基因并不存在,各大文明也不会因为基因库的变化而大起大落。诚然,基因是创新天才得以出现的部分因素,但并非绝对因素。与天才是天生的这一说法相对的是天才取决于后天培养,现代心理学证实了爱迪生的名言:“成功等于99%的努力和1%的灵感。”的确,汗水是成功重要的因素,但似乎还缺点儿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天才会成群出现

创新的关键在于文化

几个月后,我去了1万公里外的另一个校园,看到了另一个盒子,里面装的是上万张索引卡片。每张卡片上记录着某个历史事件和当时的一位名人。盒子的主人是凯斯·西蒙顿。他是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潜心研究的是“天才学”这一新兴领域。研究这一领域并非易事。以包容著称的学术界其实向来不喜欢制造麻烦的家伙。到了1970年代,“创新”和“天才”都还未引起学术界的研究兴趣。罗伯特·格鲁丁说过,“文明中有两种领域往往缺乏研究:其最嗤之以鼻的和最看重的领域”。“天才”这一领域在当时恰好符合以上条件,不被重视也在情理之中。我们虽赞赏打破陈旧模式的孤独创造者,但同时又会在背地里蔑视他们,对新观点更是格外防范。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蒙顿开辟了“历史测量学”这一新兴领域。历史测量学主要通过运用社会学数据等工具研究历史,将整个社会看作一个整体来解剖其心理。他的早期研究主要侧重于历史测量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天才出现会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天才不会单独、分散出现,而是扎堆出现,比如公元前450年的雅典以及公元1500年的佛罗伦萨出现了大量的人才和新观点。为什么会这样呢?现在已经证实并非基因作用,黄金时代的起落比基因库的改变要快得多,那么关键因素是什么呢?气候?财富?还是运气?

我们往往局限于在“自身因素”中寻找答案。假如真的仅凭个人内部因素,天才扎堆现象又该如何解释呢?天才各式各样,有的像米开朗琪罗一样阴郁内向,有的像提香一样快乐开朗。我们犯了高尔顿一样的错误,把针插在错误位置,导致问题偏离了方向。与“创新是什么”这一问题相比,更该问的是“创新在哪里”。可千万别只想到大都市里那些琳瑯满目的寿司店和剧院,它们只是创新的产物,而非来源。并不是靠躺在懒人沙发上吃免费食物就能创新,黄金时代的到来往往源于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因素。创新的关键在于文化。

新书速递

齐泽克的笑话

作者:[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月

定价:58.00元

在这本结构紧凑的笑话集中,齐泽克拿出他最擅长的语言装配形式,举重若轻地将读者引入他的哲学空间:他反复玩味那些又猥琐又好笑的段子,分析它们背后的逻辑,用笑话的荒谬对冲某些常识结构或理性情境。

东北游记

作者:[美]迈克尔·麦尔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月

定价:48.00元

生活在现代中国的人,都明白见证传统流失的感觉。相比之下,东北的历史还不算遥远。作者1995年作为美国和平队志愿者来到中国,他自信透过在东北的观察,能对中国的过去一探究竟,也能一瞥这个国家的未来。

从幕末到明治:1853-1890

作者:[日]佐佐木克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年1月

定价:39.80元

日本国家的现代化始于幕末时代。作者跳出以往幕末史以“倒幕”为中心的惯例,从现代化国家建筑的角度,梳理了从幕末到明治时代近四十年的历史,关注了日本近代最重要转折的诸多细节。

猜你喜欢

天才
天才or怪咖
天才or怪咖
天才or怪咖
天才or怪咖
天才小钓手
天才的创意
天才毕达哥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