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在云上

2017-03-09许诗雨

第一财经 2017年3期
关键词:养猫熊猫社交

许诗雨

社交网络上最红的动物是什么?把狗、熊猫、企鹅、长颈鹿都过一遍,然后看看这个你一定会服气的答案:猫。猫在网上究竟有多火?可以参考Twitter上流传的这样一句话:“互联网就像古埃及,人们用象形文字交流,并且崇拜猫。”

为什么会是猫?饲养的基数大当然是原因之一,但显然没这么简单。The Daily Beast的编辑Justin Jones有一段总结目前最为被广大猫奴认可。他说,“相比狗主人‘外向、开朗、喜好社交的形象,猫主人通常会被刻画为‘孤独、神秘、反社会的怪咖,守着一屋子猫咪直到死亡都无人发觉。而社交网络的出現,赋予了猫主人们发声的渠道,给予了他们可以尽情讨论猫咪和个人生活的空间。”社交网络就这么成了BuzzFeed撰稿人Jack Shepherd口中的“虚拟的遛猫公园”。

当然,在这个公园里,除了不停晒着自家主子的铲屎官,还有很多星星眼看别人家猫的在线猫奴,这也直接催生出一种新的—或者说最近才有了系统名称的—life style:云养猫。

关于云养猫,百度百科上能查到的一个比较严肃的解释是:指生活中因为家庭条件或者是环境因素不能养猫,每天靠看其他博主发的猫咪的图片或视频来安抚一个猫奴的撸猫欲望。

概念虽新,节奏并不陌生有没有?同样的范式似乎可以有很多化用。比如去网上搜集诺一、夏天这些别人家的漂亮孩子的近况就像是云养娃,蹲直播看大神打游戏则好比云练级,而靠着摇手机让微信运动的步数冲进前三,妥妥的云健康啦。这么掰着手指算下来,我们的生活简直充满了云概念。

不过,这种云生活和当下如火如荼的云计算产业似乎又有点不太一样。

怎么说呢,我们织成的那片云,它的存在更像是……法国诗人兰波喊出的那句口号:生活在别处。或者我们再换个具象点的说法,就是高晓松老师的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米兰·昆德拉笔下,所谓的生活在别处,其实就是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努力追寻的理想生活状态,或者简称为梦想。所以似乎也可以这么说,我们的云生活,其实就是一片梦想的集合。而相对于19世纪文艺青年终其一生求而不得的遗憾,现在我们拿起手机打开电脑起码能在视觉和心灵上获得一下慰藉,是不是堪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最佳典范。

当然,即使技术如此便利,依然有人身不由己。比如最近,云养猫界就错失了一位大咖加盟。科技新闻网站The Daily Dot在1月3日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人们发现特朗普的Facebook上除了家人朋友和商业伙伴,新关注了一个叫Emrgency Kittens的账号。这个账号平日里一直在发一些可爱的小猫咪的照片。只可惜,就在大家纷纷在猜测(也有吐槽)特朗普为什么会关注这个账号的时候,他突然又取关了。撇开特朗普的人物设定单纯地YY一下,一位连当美国总统这样的梦想都实现了的老爷爷因为不好意思只能按下云养猫的念头,真是又可怜又有点萌哦。

如果硬要从这个故事里总结点什么,大概是:想要畅享云生活,建个小号很重要!

梦想,在云上

云养熊猫

养猫的难度和养熊猫比起来简直小巫见大巫。难得的是,对于这个全球最难获得饲养权的物种,熊猫界KOL的云养成计划的意识觉醒得特别早—成都大熊猫保护基地从2013年就上线了24小时直播大熊猫的生活的新媒体产品iPanda。从此以后,滚滚爱好者终于不用再守着整点新闻才能看一次熊猫幼儿园排排坐喝奶的画面,或是特地飞一次大熊猫保护基地才能花上半小时静静地看小滚滚卡在树杈上下不来的折腾样了,比心。

云“养”汉/妹

可不是在说远距离恋爱哦,而是云养猫的一个分支,是粉丝的一种专属行为。微博网友“扶他柠檬茶”详细解释过云养汉的动机心理:人类男性的保质期低到让人发指,过了30岁就出现了各种油腻、打呼、赤膊、脚臭,社会同步率急剧下降,自理能力基本为零的糟心模样。于是妹子们开始发自内心地觉得不如看屏幕上的小鲜肉谈恋爱,不喜欢了就换个剧看,永远赏心悦目,还不用承担洗衣服做饭的辛苦。

云许愿

大家真的相信转发锦鲤、分享菩萨的画像或是在名侦探柯南的图片下许愿能奏效吗?到底是真有诚心还是凑热闹啦。还不如初五迎财神的时候,在窗口偷偷留条缝幻想被炸烦了的财神会跑到自己家躲清净花的心思多啊!

云逛街

加了代购但几乎不买东西,只要看看他们发的逛街图就有一种假装在海外的治愈感。当然,今天某个包包限时折扣,明天那款麦片实力促销,稍不留神就冲动消费的例子也不少。心疼吗?不啊,这不还有拆快递的满足感在供给着后续的温暖嘛。

云吃

睡前看一集《深夜食堂》或是《舌尖上的中国》是一天中最治愈的时刻,看着大胃王木下吃下100个汉堡、5公斤烤肉心情也变得愉悦了起来,实在不够再上微博看看深夜发吃系列图或是去B站逛逛看几个老外最喜欢的中国小吃视频……有没有突然明白为什么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里,色、香、味,色字排第一?美食这件事真是饱饱眼福也满足。

云旅行

虽然工作日看到朋友圈有人又去碧海蓝天了难免会闹心,但闲下来的时候偶尔也会看下旅游达人的游记、幻想着自己的海阔天空吧?期待一次旅行有时候比在路上更有意思呢。当然,度也很重要,一个地方的攻略、游记看太多把新鲜感都看没了就有点得不偿失哦。

我们编织着云

云开会

用会议系统开个con-call、拉个群组在线语音,办公距离早就不是事儿了。如果万物能够具象,那每间写字楼(或者居民楼)的上空应该都飘着一朵一朵的小云朵吧。当然,云一多就有点阴沉沉的感觉咯。所以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大部天晴,偶尔多云,阴天少少吧。

云排队

现在看病呀,吃饭呀,不在云上领先一步真是没准。比如看着店门口没人排队却被告知要等3桌,比你后到的人却提前吃上了。几次三番下来终于吸取教训打算在线排队,偏偏被告知自己想去的那家没有开通这项服务。

云“散步”

此散步就是彼“散步”啦。自从社交媒体被挖掘出了公众议事厅的功能,各种血泣、上书、状告、致信就没有停过。比如雷洋事件之后人大朋友们的网上万人签名就能算一次规模空前的云“散步”。虽然在占地面積上没有人潮汹涌感,但在营造出全社会关注的火爆氛围上一点都不输。

云美人

有没有发现,网上的漂亮女孩或者男孩总是比路上见到的多一些?是好看的人都不出门吗?当然不是啦。背后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大部分姑娘小伙自拍的时候会突然变好看一点,修过图之后会更好看一点,这么累加起来,社交网络上就是另一番世界了。其实也没啥不好的。多亏了大家对网络形象的尊重,起码大幅提升了中国网民的综合颜值水平哟,棒棒哒。

云领袖

社交网络放大了安迪·沃霍尔的那句话,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不论是英语特别好、画画有趣或是观点犀利甚至特别会旅行都能有成名的机会,而且不止15分钟。但一个迷思是,为什么在网上一呼百应的KOL真的开始干一番事业时又得从低做起,或者说看起来又没了高人气的感觉?唯一的解释似乎只能是云端和地面之间其实还是有一条巨大的坎,一边是自己可控可粉饰的一亩三分地,另一边则是会牵扯各方面利益的现实世界。下凡不慎容易踏空。

云祈福

要不是去年有明星去世后,其好友因为没有发微博悼念而被网友围攻,人们可能还没有发现,原来网络上的“点蜡”祈福悼念活动早已成为一种社会风俗。在微博上搜一下“云祈福”,竟还能看到有一家公司开设了网上祭祀祈福平台,把世间所有的天灾人祸都记挂心间。当然,在国外的社交媒体上R.I.P文化同样源远流长。

云公益

在刷××宝的年度账单时,看到“为地球减少了碳排放”多少kg时有没有内心一虚?虽然从字面上看好像为人类做了伟大的事,但仔细想想这份环保贡献中有不少是我们用夏天空调冬天暖气的电费刷出来的功劳,简直自己这关都过不了。Anyway,有心的话不如赶紧打开捐款页面献一点爱心,让自己尽量做到知行合一吧。虽然体验上和当年买一瓶矿泉水就能给贫困孩子捐一分钱一样有点儿飘渺。

云存款

支付软件的年度对账单大家都看过咯?不管是多是少,都意味着一件事,那就是这些钱你摸都没摸过便没有啦。钱,到底是什么?如果你已经过上了无现金的生活,那答案可能就是“在一个App上变少,在另一个App上变多的数字而已”。

猜你喜欢

养猫熊猫社交
社交之城
养猫还是养狗,这是个问题
钱钟书清华园养猫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养狗和养猫,哪家主人幸福
我爱“熊猫”
我与熊猫的二十年
猫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