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学对美的探究
2017-03-09辽宁省海城市耿庄中心小学
辽宁省海城市耿庄中心小学 林 艳
美是一种能体现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能全面体现人的创造才能、智慧、品格、思想、感情等;加强审美教育,它能培养人的敏锐感知力、丰富自由的想象力,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创造力。进行审美教育便构成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其形式和内涵都蕴藏了许多美的因素:自然怡情美,社会多样美,人物形象多维美,劳动过程苦乐美等。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加强对美的探究与创造,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达到以美怡情、以美启真、以美导善、以美暴美。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感受自然情趣美,以美怡情,陶冶学生的情操
小语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描写大自然的散文,它们通过细致地描绘自然形象,展示无穷魅力。如《草原》“一碧千里”的鲜明流畅让学生领略草原的“畅旷美”和鲜明的“层次美”,使人心胸开阔,满目生辉《可爱草塘》“清流图”的神秘恬静,让学生领受小河色调的“调和美”和“对比美”给人鲜明、振奋美的陶冶;《桂林山水》的绚丽多姿,让学生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山水“清秀美”和“映衬美”,充满诗情画意,余味无穷。它们都通过工笔细描自然的绰约风姿,让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使精神愉悦,陶冶其情操。在教学过程中,自然领受和创造重在丰富想象力的展开,形象思维的创设。这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使学生进入美的情境,从而激发美的共鸣,进一步去感受美解美。以《火烧云》一文为例:从美学的角度看,本文描写自然景物内容丰富,更富于形象变化。全文紧扣一个“变”字,先写地上霞光在人和动物身上色彩绚丽多彩,再写天上火烧云的颜色:采用摹状写色彩的光亮,采用拟物描写色彩之多,接着写火烧云的形状,运用拟物写形状的瞬息万变,千姿百态。都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描绘,在教学过程中,开启学生形象思维,再造想象,使火烧云的景象在学生脑海中构成一幅神奇瑰丽的图画:既有层次变化之美,又有神奇变幻之美;既有动态之美,又有形状变化之美。使人陶醉,产生遐想,充满迷恋与向往,从而达到以美怡情,激发学生对美的探究,进一步深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理解课文内容生活美,以美启真,以美创美,领悟课文思想,感悟人生真谛
小语教材大多数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它们反映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进教学过程中,从美的角度,加强审美思想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让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应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道快餐,能有效地把“文道统一”起来。那么,课文怎样通过美来揭示生活的“真”让学生以美创美呢?
如《养花》,老舍先生先写为什么养花,是因为花能给人一种自然情趣之美——只要开花,我就高兴,接着讲种什么花,好种易活的,化自己会奋斗,而不娇贵,体现作者一种朴实平淡生活的追求美,也是作者心境的体现,对朴实再立新功生活的追求美,也是作者心境的体现,对人生不求过分雕琢的自然之法。再接着讲养花需要摸门道,需要辛勤劳动,领会劳动过程的苦乐美,体会一种价值的实现是艰辛劳动的付出。最后讲养花有成果时与人共享,有害时与人共悲,体现的是作者对劳动成果的赞赏、珍惜之美,“有喜有悲,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升华了劳动品味,是一种劳动之美,创造美的劳动价值观,人生观。给人一种无穷回味之美,感染学生,提高审美理想。生活是复杂的,而美无处不在,如《狼牙山五壮士》的“豪壮美”,《凡卡》的“悲剧美”,《给颜黎明的信》意味深长的“隽永美”,通过美的生活感染和领悟,提高生活的真,给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创造美好人生,是语文教学的思想真正体现。
三、人物形象的多维美,以美导美,塑造完美人格
小语教材中描写的人物,栩栩如生,他们的性格各具特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形成。人物形象美是多维的。有人物个性美,主要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神态、内心等方面来表现其个性品质。如董存瑞英雄献身精神;桑娜勤劳、善良品质;詹天佑工作严肃认真的品质等。有人物形象立体美,如《将相和》中蔺相如对敌人不畏强暴,机智勇敢,而对队友是胸怀宽广,忍辱退让,展现了他性格的丰富性,构成了立体式的人物。有人物形象的映衬美,如《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有知识、有计谋、有胆量、有胆略,与周瑜心胸狭窄,凶狠狡诈,形成鲜明的对比,起到了烘云托月的审美效果。对各种人物形象美的发掘与创造,能让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文思想。同时,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有着教育和培养的作用,可达到以美导善的目的。
语文教学中的美是多方面的,语言文字的优美,课文结构的设计美,情节体现的意境美等,都有待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去发现和创造。同时美的发掘与创造,要注重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审美情感的培养,才能入春风化雨,潜移默化,起到直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