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动脉开口闭塞性病变分型与介入治疗
2017-03-09迟路湘,张景良
锁骨下动脉开口闭塞性病变分型与介入治疗
本刊编委,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内科迟路湘教授(通讯作者)指导其学生张景良等在《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2017,13(5):2 022-2 028,IF:1.261)发表了题为"Endovascular treatment and morphology typing of chronic ostial occlusion of the subclavian artery"的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1 研究背景和目的: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通常导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从而引起上肢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其它并发症。根据血管堵塞的程度,该病变可分为狭窄性病变和闭塞性病变。狭窄性病变的开通有很高的成功率,而包括血管开口处闭塞在内的完全闭塞性病变的开通成功率比较低。本研究首次对锁骨下动脉血管开口处完全闭塞性病变进行影像学分型分析,并追踪其疗效。
2 方法:2010年-2014年,共有8名锁骨下动脉血管开口处完全闭塞性病变的患者(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60-72岁,平均65.6岁。根据患者造影形态表象,将锁骨下动脉血管开口处完全闭塞性病变分为鼠尾型,山峰型,丘陵型和平原型四种类型,并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治疗。
3 结果:共于7名患者的锁骨下动脉开口处植入了9个自膨式支架和1个球囊扩张支架;1位女性患者未行支架植入治疗。2位患者出现了明显的穿刺点出血,均由纱布加压处理。未行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在出院3个月后发作过一次短暂性脑缺血,随后随访丢失。其余7名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是15.7个月(范围:1-36个月)。这7位患者均未出现缺血表现、内膜增生或者再狭窄症状。
4 结论:介入术式选择中,鼠尾型和山峰型闭塞病变更适合采用经股动脉入路,而丘陵型和平原型闭塞病变更适合采用股动脉及桡动脉双重入路。本研究中提出的基于造影形态的分型,为选择介入手术策略提供参考,以提高完全闭塞性病变的开通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