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巧妙结合

2017-03-09广西柳州市融水县怀宝镇中心小学周庭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生字学科信息技术

广西柳州市融水县怀宝镇中心小学 周庭武

通过小学校长的提升培训学习和外出上海,福建等地的参观实践活动,我深刻的懂得,现代教学与信息技术运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彰显了她强大的生命力;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因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上更直观、生动、形象、逼真,更能产生强大的诱惑力,感染力,使学生更主动地获取知识,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课堂教学操作简单,目的明确,更能吸引小学生的眼球,从而达到了有效的教学效果。所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整合运用,应该成为所有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陈旧的教育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了学生的发展。十八大三中全会后,我国教育目标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知识,有健康身体的社会主义创新人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告别一支粉笔走天下,两袖清风、一身粉笔末的一言堂形象,必须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应该适应教育媒体的现代化趋势,把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制作课件、运用网络,达到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所需要求。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语文学科教学中。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的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有机地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的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人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的媒介。

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因为没有哪一个学科的学习不涉及到语文,另一方面,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其实也同时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认识这个世界。比如,《麋鹿》《动物过冬》等讲的是动物的世界;《姥姥的剪纸》《安塞腰鼓》讲的是民间艺术的知识;《清清的溪水》讲的是环境的保护《草船借箭》讲的是历史故事;《牛郎织女》讲的是民间故事;《大自然的文字》讲的是科普知识的等等。正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就可以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的丰富的信息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发展,还能有效地提高识字课堂教学实效性。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一直枯燥的进行生字讲解,很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所以在充分利用自己所喜欢的识字方法后,教师就应该创造情境,采用游戏的方式,来检查孩子识记生字的效果。利用多媒体展示,用“找朋友”的游戏来检查学生对单个生字的认识,用开火车的形式来检查个别同学的发音。然后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词语。用游戏作为载体,学生乐于学习,更会主动、轻松、快乐地去巩固学习的生字,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插图以视觉的直观性、形象性再现课文内容,并且可以表达那些用文字难以言状的空间和具体的细节。这些特点使插图可以从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两个方面影响学生,调动学习者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其学习动机,促进整体记忆、想象和理解,从而对学生阅读理解产生积极的效应。有的课文内容比较复杂,学生受生活实践所限,单凭文字叙述,很难有切身、直观的感受。而一幅插图的出现,就可让学生一目了然,理清文章脉络和作者思路。同时,又可以把插图与文字进行比较,切实感受作者简练而生动的文字功力,从而达到感性和理性的双重审美愉悦。《詹天佑》这篇课文写了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其中最令人赞叹的是他设计的“人”字形线路,解决了火车爬坡难的问题。文中写到:“北上的列车到了南面,就用两个火车头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尽管这段话写得很清楚,可是学生没有见过“人”字形铁路,只读过这段话,要弄清“人”字形铁路是如何在山间修筑的,也是有困难的。因此,课文中加了一幅真实、美丽的插图,在崇山峻岭之间有一条“人”字形铁路,一列火车的两个车头正冒着白烟,从“人”字形铁路折向西北前进。教学时教师借助插图,稍加指点,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能体会出詹天佑的“杰出”。

比如《鲸》一课,在鲸的种类中介绍了鲸分成须鲸和齿鲸,但是具体哪些鲸属于须鲸,哪些鲸属于齿鲸,课文只字未提。这些鲸各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有什么区别,我们也无从知晓。课文只提到“虎鲸”,它属于哪一类却没有说。教师在备课时通过信息网就可以查到大量的关于鲸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你还知道哪些鲸是属于哪一类的?”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对动物了解的极大兴趣。例如在《最后的姿势》这一课,我运用视频播放了地震前,地震时,地震后的情况;让学生深刻了解地震前的逃生知识,地震时的惊心动魄,地震后的悲情惨状等等;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谭千秋老师的精神所在;触动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思想感情。让他们明白做人的人生价值。培养学生走向社会之后的无私奉献精神。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运用,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面貌改变了,学生的精神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在小学毕业测试中,我们班在全年级测试中名列前茅。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巧妙地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将音、像、视、听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进而使学生获取最多的知识,优化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充满活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生字学科信息技术
【学科新书导览】
读儿歌识生字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生字辨识大闯关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