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信息的对称 有效促进课堂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2017-03-09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蚌湖小学杨意妃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蚌湖小学 杨意妃
课改已不是热门的话题,在语文课改以来,教师不断去认识,研究培训,让教师新的理念如春笋般越涌越多,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老师们的教学模式理是层出不穷。于是呈现了语文课堂“精彩”,可是语文课越来越不像语文课了,没有了那样纯朴与严谨。五彩缤纷的课件,信息教学的先进却失去了语文课堂的语言文字,缺少了语文应有的东西。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是:小学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质在语文方面的体现,既包含了在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方面的要求,也包含了对人心理素质和人文修养的要求。所以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语文知识、语文学习方法和思想的信息互动过程。那么在有效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最终缩小乃至消除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状态是教学的基本功能和目标。教师解读教材能力、有效的课堂前设计、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都是实现信息对称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对策措施。
一、觅对称谋对称——教材的解读与教师之间的信息对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递的信息深度与广度,是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能力的一个衡量标准。教师要想实现教学高效率,首先就是提升解读课标、教材能力。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能把教材这一载体体现课标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把静态的语文理论体系转化成动态的探究过程,是教师有效实施教学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语文课程主角,是学生学习交流语文、展现认知的平台。教学内容处理: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语文教师实施教学的必备素质之一,也是教材处理的艺术,故此课堂上,老师们对教材或整体处理,或长文短教,或难文浅教,或短文细教,或浅文趣教……
二、思对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对称
在课改的新体现下,各校以着本校的教学特色,都有着大同小异的教学模式,不管怎样,教师都根据本校的基本模式设计适合自己班的教学设计,而详细的教学设计是为实现师生双方的信息。如果能存在某种程度的重叠,拥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的信息平台,就能为好的教学效果提供基本前提。教学的设计是教师的教学思路的体现,同时体现着对学生的学习思路的指导,既包括教师完成导的部分,又包含学生完成探的部分。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详细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学习差异,而且要对教学内容有本质的理解和深刻的把握,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教学设计要预想教学的可能性,使教材的最终目的、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教师的设计,去架设桥梁,有效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相对对称。
三、凸对称——信息交流,是实现生生之间的信息对称
教学活动不局限于师生交流,更需要有生生之间的信息互动、思维碰撞过程。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因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在课堂解决。有时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创造条件,促成学生在课堂上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合作解决。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同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
我们知道学生是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以往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总以听客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在课堂上,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无论是个体活动,还是同桌活动或小组活动,课堂活动能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活动的开放性,决定了学生学习创新的潜能。因为活动是自主的,是在宽松、宽容、民主、友善的环境里进行的,教师只在活动中起“导”与“托”的辅助作用。活动越是充分,学生之间的自主性越强。
四、变对称——现代信息技术不对称的磨合
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获取、加工、传递信息发挥方便快捷的功能。特别是信息虚拟化,智能化,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丰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内容 ,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现今的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已占领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前沿阵地。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和建立课堂教学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的效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我们过去教学的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比较重视书面知识。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分析、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和教材自然就成为信息的载体,除此之外很少有别的信息来源。而在信息条件下,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教师和教材再也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他们的分析强了,问题自然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根据教学设计与预想,提出教学要求和问题,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搜集信息,然后进行讨论、总结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对各方面能得以提高,而且学生的课堂兴致有所提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部分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几乎是同步共享的,在这一方面,教师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特别是对于年老的教师来说,甚至会处于劣势。要保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对称与威信,教师必须持续学习、不断创新,从而让自己跟上信息时代。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只有不断提升教师解读课标教材能力、有效设计课前导学案、增强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建构科学激励机制,才能逐渐减缓语文教学中信息不对称的消极影响,才能努力实现理想的语文教学效果。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指引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使学生获得真知,获得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语文素养,更使学生的才情和性灵得以自由地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