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探讨
2017-03-09司国斌从金梅靳孝峰
1.司国斌 2.从金梅 3.靳孝峰
1.焦作大学 2.焦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3.焦作大学
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探讨
1.司国斌 2.从金梅 3.靳孝峰
1.焦作大学 2.焦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3.焦作大学
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企、国家机关等能提供给大学毕业生的岗位逐渐减少,而科学技术的提升,办公方式的优化,也使事业单位招聘的人数在不断下降。毕业生数量持续攀升和就业岗位不足形成的人岗剪刀差,要求大学生必须更新就业观念,实现由被动就业到主动就业的转变,而创业是最积极的就业。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进行分析。
大学生;创业能力;对策探讨
1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在问题
1.1 缺乏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才逐渐兴起。现阶段并没有被社会和高校完全认同接受; 人们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尽管国家提倡大力发展创业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但要达到蓬勃发展时期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加之中国长期以来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多数大学生和家长仍追求稳定的生活;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价值取向还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2]。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严重缺乏创新创业的理念,对于未来职业没有合理的规划,依然热衷于考证或 “捧铁饭碗”。总之,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
1.2 政府、社会支持力度不够
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形势,我国政府提出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力的新举措,制定了许多政策支持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甚至鼓励大学生可以休学去创业。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要实现自主创业,高昂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本,政府很难给予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支持[3]。尽管当前很多企业走进高校,但绝大部分学生很少参与到校企合作的项目,很难得到实践的机会。更无从谈及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其次,政府政策要求银行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投资力度和利率优惠。但是在现实操作中缺少指引,大学生创业者面临众多的门槛。这些因素都制约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探讨
2.1 树立创业意识创业意识
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创业意识,那么推动创业便成为空谈。因此我们要从培养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做起,做好创业的精神准备。一是做好创业教育。要将创业教育纳入整个教育课程体系,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创新意识培养,强化创业实践,使学生在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的互动体验中树立理性的创业意识。二是改变父母对孩子的单一就业预期。在调查中发现,89%以上的调查者表示父母对自己毕业后的期望是毕业后找一个好工作,而被调查者对毕业方向选择结果与家长对毕业后的方向选择有着惊人的相吻合度。因此我们要完善现有的家庭教育模式,强化开放式引导,培养孩子的发散和创新思维,切勿用家长的思维模式固化孩子的发展。
2.2 构建具有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
各高校校情不同、专业各有特色、学生实际情况各异,因此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上应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相互联系,形成体系,同时,体现差异、立足校情、突出特色,满足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3 完善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训机制
创业培训是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之一,要协调劳动、人事、科协等部门对大学生创业培训进行政策指导,同社会创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广泛的合作,整合培训资源,开展有实效性的创业技能培训。首先要做好规划工作,计划是控制的标准,对市场和企业用人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建立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积极打造创业培训品牌。其次确保培训效果,在强化师资队伍配置的基础上,培训内容上要与创业紧密结合,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再次要进一步完善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共青团各级部门的联合作用。最后是发挥劳保平台的作用,全面指导各级组织为大学生创业打造创业绿色通道,做好创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贷款担保,信用档案的收集等工作,通过机制的完善,才能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2.4 注重创业实践
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要改变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立健全实验室、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并切实发挥作用。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积极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ERP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课外科技竞赛,开展创业交流和创业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2.5 充分发挥创业实践基地的作用
高校共青团结合自身的优势,加强对创业实践基的建设。一是可以通过高校共青团的资源优势,在校外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与企业进行长期的合作,将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利用校外的基地进行实践,同时,也可以通过校外的基地对创业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锻炼。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真正的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岗位职能,从而增强学生在校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二是充分挖掘学校的内部资源,利用校内的创业市场,组织大学生参与和体验创业过程,建立创业孵化基地,让学生自主运营和管理,在老师的指导下,实施和体验创业过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在校内、校外资源以及创业指导和培训机制的结合下,为大学生搭建有效的创业平台,从而为大学生未来的创业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体现了时代精神,亦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需要。政府、社会、高校要形成合力,从理念、技术、保障等全面进行科学统筹,最终构建出一个归大化输出创新创业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理想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为平台、学校为主体、知识型创业为主要创业形态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周必彧.创业学习、创业自我效能与大学生创业导向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
[2]尹文芬,许旭.湖南省农民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的对策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01:120-123.
[3]潘丽.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5,1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