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风险及规避
2017-03-09蒋轶霖
蒋轶霖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浅谈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风险及规避
蒋轶霖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现代企业发展理念不断更新升级,我国各领域的企业都更加重视科学化管理机制的构建及其在企业成长中积极作用的发挥。采购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同样受到关注,随着建设活动的增多,以及市场的变化企业如何降低在采购物资中的风险,如何合理的规避这种风险,引起了行业人员的重视。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风险及规避,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物资采购;风险;规避
1 、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1.1 外部风险
1)社会风险。由于政治、经济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对物资采购所造成的损失的不确定性,称之为社会风险。在政治因素中,由于国内政治的不稳定,或者政府管理机构的调整,对物资采购产生的间接影响。经济政策中,由于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货币紧缩或者通货膨胀的出现,造成物价的波动,从而影响材料成本价格及运输价格。国家对钢铁或者其他材料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对材料生产和供应产生一定的影响。2)市场风险。指在材料市场中因材料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材料采购未预料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虽然物资采购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但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市场环境在不断的变化中,媒体发布虚假材料价格信息,误导采购,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出现“柠檬市场”,造成物资采购中材料质量、价格等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形成市场风险。3)意外风险。采购过程中的意外风险主要是指政治变动、异常天气、流行疾病等引起的采购风险。如由于战争等带来的不确定性引起的采购风险;以及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引起的交通系统瘫痪,采购产品在加工运输途中出现供应延误,变质等问题引起的采购风险。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较低,但是一旦发生就很难有办法进行有效的规避。
1.2 内部风险
1)采购管理风险。对物资采购市场行情动态调查不够及时和详实,导致信息不畅;对所购物资的性能、材质、规格等主要要素纵横比较不全面,导致采购的价格高于市场行情的风险。2)合同风险。在采购合同签订过程中,合同文本前后矛盾或者用词不严谨,导致双方对合同条款的不同理解,而导致的风险;或者是采购人员贪求蝇头小利,牺牲企业利益,致使合同有失公平造成合同风险问题。3)验收及库存风险。存在数量验收不准确,质量上以次充好等问题,有时还会出现供应的货物和采购合同中的货物不一致的问题等;库存不准确导致的停工待料、资金积压、场地的浪费和管理成本增加的风险。
2 、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风险规避措施
2.1 建立健全的采购制度
公司规模大或小,与采购制度的健全并不矛盾。部分公司负责人总是认为公司规模小,采购业务不大,没有必要制定健全的采购制度,从而敷衍了事。没有健全的采购制度不仅会造成合同风险、税务风险、质量风险、价格风险,最重要的是责任风险及滋生腐败的风险。所以提高采购工作效率,在加强规范的同时实现监管与效率并重首先要健全及落实采购制度是关键,如采购管理程序、供应商管理程序、采购价格管理办法、评标评审专家管理办法、采购考评问责细则。
2.2 强化供货源头,细化合同审批
应该首先考虑从物资的质量问题,对于物资生产企业的业绩、资质、信誉度等各方面做综合的考量,针对那些职业道德高、在业界声望好、销售业绩卓著、信用度好的供应商,要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才能保证货源质量与稳定。在稳定货源后,要对合同的具体细节进行详细的监管与审查,要确保对方有履约能力后,才能金星桥约,并且要求中标的供应商按照比例缴纳一部分履约保证金。
2.3 建立监察监督机制
监察部门负责采购活动中有关质疑和投诉的调查工作,并按规定进行处理;采购办负责采购方式的审核与监督,对招标代理机构、招标人代表抽取过程和开标现场进行监督,对采购程序进行监督。实践证明,建立监察监督机制,正是从源头上解决采购腐败问题的治本之策。监察监督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制度恐难以完全奏效,需要通盘考虑,从整体上进行布局和设计,要形成制度方面的“组合拳”。一方面,要建立专门性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并将制度落到实处,实际操作中,不少单位和个人对设置这些关卡的认识还存在误区,甚至有抵触情绪。
2.4 合理确定库存,加大代销力度
针对库存风险的处理,必须要合理的控制库存数量,在保证企业日常消耗的程度上,尽量降低库存数量。这就要求企业物资采购的管理人员,对企业日常对该物资的消耗量进行详细的计算,并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消耗程度做一个详细的预算,然后根据预算进行采购,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库存的数量,使得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更加顺畅。在企业物资采购过程中,一旦出现了物资囤积过多的情况,就要加大代储代销的力度,进一步拓展代储代销的品种,合理合法的施行风险转移。
2.5 全面建设采购风险评估系统
风险评估前首先要对风险形成预警,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都要有一定的认知,无论是从理论角度还是产业发展经验出发,都要清楚企业在物资采购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风险及其表现形态,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全面的评估工作。在归纳出风险因素后,需要采购人员利用专业知识对风险因素的基本属性、发生频次和概率、风险的影响,针对不同风险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估,从而制定风险的应对措施。同时,完善风险应急系统,对风险进行全程监测、重点监测,以便及时地发现风险。在风险应急系统中则要确立风险应急的方案,预先准备好风险应对的不同措施,在实际风险应对中能够从容地选用最有效的应急措施,及时解决问题,降低风险率。
总而言之,物资采购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基本环节,也是企业有效的利润来源和效益增长点,加强对采购工作的严格管理与风险防范,是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对其实现进一步研究探讨。
[1]史晓兰.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分析)与对策[J].商,2015,42:1.
[2]潘辉.企业物资招标采购风险分析与防范[J].物资采购,2015,02: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