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引领应对气候变化
2017-03-09张庆阳
◎张庆阳
浅议中国引领应对气候变化
◎张庆阳
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如何应对关系到各国的共同利益,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中国的全球治理观和完善全球治理机制的实践方向:要审时度势,努力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全球治理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发挥关键性引领作用是中国未来在全球治理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最佳切入点。总结中国引领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将为中国参与国际治理改革的努力指明方向。
一、前言
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每个国家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外交等广泛领域的国家利益,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受到气候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气候变化是一体的,而社会制度、国情却不相同。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分歧,主要矛盾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环保与经济发展、国家主权与国际义务等方面。由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特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携手应对是唯一选择,否则人类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中国是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中国气象局的数据,如果不有效控制气候变化,21世纪的后50年中国主要的农产品比如小麦、大米、谷物将会减产37%,全球变暖将会给中国的供水带来毁灭性的后果。中国以高度责任感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世界公认的引领贡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地赞誉。
二、中国引领应对气候变化
(一)中国获国际社会赞誉
中国引领应对气候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塑造议题和设定议程的能力较强;二是在国际环境和气候谈判的关键时刻对解决主要问题和难点发挥突出作用;三是自身的低碳发展和循环经济取得显著成效,具有示范效应;四是对国际社会、特别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比较有力的资金和技术援助。
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引领贡献。联合国气候变化机构负责人德波尔2009年09月21日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领跑者。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2017年1月11日刊登美国《世界邮报》总编辑内森·加德尔斯的文章称,中国如今是全球化进程的实际领导者。美国务院发言人柯比2016年4月20日在华盛顿外国记者中心积极肯定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所展现出的领导力。气候行动网法国分部专家认为,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非常积极的努力,这与一些身为“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的西方大国不愿承担自身责任的做法截然相反。如今,中国已经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
(二)中国从我做起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现阶段不承担强制性温室气体总量减排义务,但中国政府一向本着负责的态度,尽己所能,积极开展行动,把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采取了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实施计划生育、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加强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制定;进一步完善了相关体制和机构建设;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研究及能力建设;加大应对气候变化教育与宣传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早在1990年国务院就专门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 ”,下设在原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后调整为“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负责中国气候变化领域重大活动和对策;2007年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订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方针和对策。
中国是最早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2007年制定了《全球发展中国家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8年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路线图;2009年《落实巴厘路线图-中国政府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立场》,宣布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相比2005年下降40-45%,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而此承诺的碳减排量差不多相当于全球减排量1/4;2013年中国政府颁布《国家适应气候发展战略》,2014年《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等。2015年6月,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此外,中国还非常重视通过节能减排与碳减排工作的协同推进。《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了能源气候方面更高要求的目标指标:单位GDP能源消耗年均累计下降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年均累计下降18%,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中国践行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宣布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以来,中国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增加森林碳汇和推行碳交易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行动。截至2014年底,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9.2∶42.6∶48.2,产业结构调整对碳强度下降目标完成的贡献度越来越大;2014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累计下降15.8%,“十二五”有望超额完成下降17%的目标;中国自2005年以来,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占全球增量的42%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4亿千瓦,占全球比例已达四分之一,总投资世界第一。
“十二五”期间,中国以全球罕见的力度,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扎实的贡献。201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机装机容量占全球24%,可再生能源领域产生260万个就业岗位,占全球该领域就业岗位总数的40%。不断的努力使中国成为世界节能和新能源利用第一大国。
(三)积极推进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中国在本国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还积极推进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2006年1月中国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明确提出,积极推动中非在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2008年中国和澳大利亚发表《关于进一步密切在气候变化方面合作的联合声明》,强调发达国家在2012年后继续率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协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中国积极利用与多国领导高层互访契机,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扩大共识。2015年6月发布《中欧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强调从现在到2020年加速落实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性;2015年9月中美两国领导人发表《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宣布出资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2015年11月初发布的《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双方强调以符合强劲经济增长和公平社会发展及2℃以内全球温度目标的节奏在本世纪内实现将全球经济转到低碳道路至关重要。此外,还与印度、巴西等国家和区域组织就气候变化发表联合声明。中国政府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瑞士等国家签署双边气候变化谅解备忘录,积极推进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四)《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具有全球示范效应
2015年6月,中国较早提交《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提出2020年至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实现路径和政策措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年目标的唯一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强度降幅比很多发达国家力度都要大。中国的自主贡献目标已超过我们本该承担的“公平份额”。中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示范各国应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世界自然基金会法国气候变化项目负责人皮埃尔·卡内认为,中国的自主贡献文件表明,中国准备在环境保护领域大展身手,堪称榜样。
(五)中国理念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建设
气候问题具有外部性,需要各国协同行动,但各国所处发展阶段、受气候问题影响和约束程度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不同,必须提出一个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原则以协调各国共同行动。中国倡导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推动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理念和原则达成一致。通过包容性,号召更多的国家开展积极行动,有力地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多边进程。中国作为连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桥梁,协调化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关于融资、技术等操作性问题上的分歧。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就出资比例问题存在的很大分歧—发展中国家抱怨发达国家出资意愿不强、不履行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关于“绿色气候基金”的协议,发达国家希望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相应成本。一方面,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处境相同,需要承受气候治理约束下的国内调整的痛楚;另一方面,中国作为转型中的开放经济大国,必须通过国内转型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并尽快掌握绿色经济时代的经济竞争的主动权,需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中国大力推动自主性减排,进入调整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常态”,为达成约束性的国际气候治理机制打下了国内基础。
(六)《巴黎协定》展现中国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标志着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是全球对气候变化进程的里程碑,《巴黎协定》为全球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未来行动指明了方向。它建立了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持久框架,传递出全球致力于低碳未来的强力信号。巴黎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在评论中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的表现指出,中国是巴黎气候大会取得成功的重要推手和核心贡献者。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巴黎气候大会时对《巴黎协定》提出了四点建议:有利于实现公约目标,引领绿色发展;有利于凝聚全球力量,鼓励广泛参与;有利于加大投入,强化行动保障;有利于照顾各国国情,讲求务实有效。这些建议既有原则性,又体现出灵活性 ,既勾勒出聚同化异、相向而行的现实路径,也包含着标本兼治、绿色发展的长远谋划,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发挥了引领性作用,得到广泛支持和赞同。
中国积极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在谈判过程中,中国代表团积极行动,提出了多项建议。例如,为达成一个“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协议,中国提出了“协议+决定”的务实建议,协议以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机制性安排为主要内容,但考虑到各国国情不同,各国提交的自主贡献的目标则可放到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决定中。其次,中国支持进行整体成果的定期盘点,但强调这个盘点应当是一种激励性的机制,应当是非惩罚性、非强制性的,协议应设定一项逐渐提高力度的机制,逐步引导全球向低碳、绿色发展方向转变。
《巴黎协定》最终文件显示,中国的这些建议被纳入谈判进程,并最终体现在了协议中,体现出了中国智慧与创意。2016年4月22日,《巴黎协定》开放签署第一天,习近平主席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代表中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这一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中国第一时间签字,既对凝聚落实协定的共识起到积极示范作用,也彰显出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决心。
《巴黎协定》受到全球各方极大支持,2017年6月1日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这种支持不会因美国退出而消散。6月1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无论其他国家的立场发生什么变化,中国都认真履行《巴黎协定》。
(七)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除了从自身做起外,还对发展中国家给予支持。2011年至2014年,中国政府累计安排2.7亿元人民币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2014年9月,中国宣布从2015年开始将在原有基础上把每年的“南南合作”资金支持翻一番。习近平主席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进一步宣布,2016年将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强调互联互通建设,中国愿以先进的技术和产能开展对外合作,这有助于给相关国家带来更好的环境绩效,为改善全球环境质量添砖加瓦。“一带一路”或将成为沿线国家环境事业的“高速公路”、气候治理的“绿色之路”。
(八)中国引领世界向绿色转型
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统筹经济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和战略选择。多年来,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向绿色转型。在已经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的基础上,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引领世界绿色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顶层设计。在国内,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首次将“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这意味着中国国内绿色发展的一系列顶层政策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都将在十三五期间获得迅速推进。在国际上,虽然《巴黎协定》通过“柔性”减排目标促成了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全球协议的达成,但执行一直都是问题,而2016年9月举行的杭州G20会议首次将绿色金融纳入重要议题,标志着全球气候政治进入到了更强协调能力和执行力的新阶段。第二是中国绿债发行全球领先。2016年上半年国内绿债发行量独占鳌头,占到全球1/3;离岸绿债发行量名列全球第三。第三是经过国内七大区域碳市场的试点,预计将在2017年启动全国统一碳市场,届时将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目前相关准备工作正在加紧推进。
三、结语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释放了强大的动力,发挥着关键性引领作用。除了中国自身经济结构调整、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努力外,政府同非政府机构与国际智库之间开放、频繁的交流与合作,与国际社会的良好互动,都对中国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引领者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扮演引领者的角色是中国未来在全球治理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最佳切入点。
面向未来,中国将做好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在内的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在深化改革的同时,也将继续参与多个重要领域的国际治理体系改革,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总结中国引领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将为中国参与国际治理改革的努力指明方向。
(责任编辑 陈莹)
● 张庆阳,中国气象局气象政策与信息咨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