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导游讲解口语性与非言语特征模态间交互作用研究

2017-03-09王叶丁曹小芹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导游言语话语

王叶丁,褚 琴,曹小芹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国际旅游系,江苏 南京 211000)

英语导游讲解口语性与非言语特征模态间交互作用研究

王叶丁,褚 琴,曹小芹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国际旅游系,江苏 南京 211000)

英语导游讲解过程中口语性与非言语特征模态之间产生的交互作用主要有强化、补偿与偏离三种,阐述这三种交互作用的机制可以为导游英语讲解的多模态教学与评估研究提供一种全新视角。有效的英语导游讲解需要增强模态交互间的强化、补偿作用,抑制其偏离作用,而导游英语教学改革亦可从改进教师话语、课堂环境的多模态化、教学资源的立体化及教学评估的多模态化中得到启发。

导游讲解;口语性;非言语特征;交互

英语导游讲解能力是指用流畅的英语口语对导游工作各环节进行铺垫、讲述、解释和指导,从而保证工作顺利实施的能力。[1]成功的英语导游讲解离不开正确的语音、语调、较高的流利程度、过渡语与引导语的合理运用,也包含面带微笑、手势语、与游客的目光接触,以及与游客的有效互动,其中涉及到多种英语导游讲解中的“口语性”与“非言语特征”,研究其中模态间的交互作用,充分考虑学习者与各模态之间互动的需要,增强模态交互间的强化、补偿作用,抑制偏离作用,对于导游英语的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英语导游讲解能力,为旅游业培养合格的涉外导游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英语导游讲解中的“口语性”和“非言语特征”

多模态视角下的英语导游讲解能力包括“口语性”和“非言语特征”两大模块,涵盖了英语导游讲解基本属性评估的全部内容。其中,口语性模块由“口笔语特征”和“声调”构成。[2]“口笔语特征”的测量是通过英语的多维度及多种语言特征,如Biber的口笔语多特征多维度(Multi-Feature/Multi-Dimension)模型[3],来区分文体和语域的归属;而“声调”则是以句子为基本单位来判断整句在音调上的使用和总体起伏变化,Brazil在音调系统研究中把句子声调分成升调、降调、平调、升降调和降升调五种。[4]

非言语特征模块也含两个成分:“基于身体”与“基于环境”。“基于身体”指说话人在言语过程中通过其肢体各个部分的移动或变化所传递的意义,含目光交流、手势与躯干移动、表情与头部移动四个指标。英语导游讲解中的目光交流主要有关注、劝说、调节与印象管理四大功能,手势及躯干移动则具有象征、解释、情感、调节与适应功能,表情主要有语义强化、解释、听众反应、调节及非语言适应功能,头部移动的解释、调节与适应功能也值得关注。“基于环境”则是指说话人在言语过程中周围的客观物理环境。“环境”可泛指一切话语环境下的物理构件,在英语导游讲解中,主要有三方面要素:教室/景区、同学/游客、教师/景区工作人员,其与“基于身体”的指标存有紧密的交互。

二、“口语性”模块的模态交互

英语导游讲解各模态之间的交互功能主要有强化、补偿以及偏离功能三种:强化是指非言语模态在一定意义上协助了言语模态的意义生成,补偿是言语模态在表意过程中发生障碍无法传达意义时由非言语模态来代替其发挥表意的作用;而偏离则是指言语与非言语两种模态本身所要生成的意义没有形成合力来帮助信息的传达。英语导游讲解中的“口语性”模态交互主要有强化与补偿功能。

学生在导游英语课程上的讲解中“口语性”模块的模态交互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口笔语特征”的特殊疑问句的使用频数相对较低,使得其输出在转写文本的模态上的口语性程度较低,究其原因不外乎学生在话语管理能力上的相对缺乏以及自身紧张等自身因素相互叠加,因而会使用其他模态与其话语模态之间交互来补偿;二是“声调”指标方面的平调使用频度较高,主要表现在疑问、结尾处及带有迟疑性的话语中。

以学生的迟疑性话语为例,往往由于语言表达上的局限性,学生会出现表达过程中不流畅的情况,一时无法找到合适词语表达时就会通过目光交流的方式向同伴发出请求。这种情况下的模态交互实质是上话语模态在缺损(学生暂时无法在言语模态中表达)的条件下借助目光交流等非言语行为的功能共同交互形成补偿作用,此时语调也多为平调。学生需要求助的频数愈高,则迟疑和停顿的频数也愈高,由此必然导致平调的使用过频。另外,学生在英语导游讲解的过程中往往会直接通过目光交流(特别是与“游客”的目光交流和头部移动两种方式)来“暗示”自己的讲解已经结束。

三、“非言语特征”模块的模态交互

“非言语特征”模块的模态交互主要表现为模态交互的强化与偏移功能。学生在进行英语导游讲解时,话语模态与目光交流模态并存。学生讲解过程中大多时候表现出的劝说和关注功能属于模态间的强化功能,而调节功能的发挥是在言语模态不起作用,依靠非言语模态进行单独意义生成时而发生的。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有时会与周围环境,比如教师和拍摄课程视频时的摄录设备,有目光交流。学生迫切地想要将自己的讲解传达给其目光对视的对象“游客”,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此时的目光交流具有印象管理的功能。此时的劝说性话语与印象管理功能的目光交流之间的交互则显得较为随机与无概化性,属模态交互的偏移。

英语导游讲解时用到的手势及躯干移动的象征和解释功能属于模态之间的强化,调节功能归属于模态间的补偿关系,适应功能则属于模态间的偏离功能。英语导游讲解时要鼓励学生用手势或躯干移动的方式更丰富地去诠释景区内容,在表达讲解重点或是强调景观重要性的时候使用手势及躯干移动的非言语行为,即在话语模态表意层面的内容用具有强调性的非言语行为加以强化。学生在使用手势及躯干移动与话语模态之间发生交互时,其强化作用更多地是通过手势及躯干移动中的解释功能来实现,象征功能则极少。头部移动和表情一样,都是学生在讲解时使用频数低、持续时间短的非言语模态。

四、对导游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改进教师话语

导游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语言输出,包含言语和非言语,及其教学中用到的多媒体等模态,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获取的语言输入。因此,导游英语教师在授课中要有一定的语体意识,适时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景区及途中讲解环境下使用符合该语境的适体语言。其次,授课教师还应该充分调动“口语性”与“非言语特征”等模态来帮助其意义的生成,引导学生在获取语言输入的同时伴随着大量促进意义生成策略的习得,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利用英语导游讲解中的不同模态交互的强化和补偿关系来提高导游英语教学效果,如在导游示范讲解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手势、身体移动与其他各种有效的表意动作来提升教学效果。此外,授课教师要善于利用话语的人际意义来提高学生概念意义的获取,如表情一般应该自然、亲切、微笑;要尽量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时在讲台与学生之间移动,把学生的关注力吸引到导游英语讲解的学习任务上来。同时,授课教师还应多尝试角色转换,多给学生实训实践的机会,如参与角色扮演、模拟讲解、现场讲解等,使他们切实成为听觉和视觉模态的发出人,而非总是接收者。

(二)课堂环境的多模态化

提供多模态的硬件设备对导游英语课堂来讲至关重要,授课教师需凭借音视频、PPT及其他模态帮助其在英语导游讲解教学过程中完成意义生成的多重性。视觉、听觉及其他各种感官刺激的多模态叠加所造成的物理环境给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导游讲解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椅位安排模式下进行导游英语学习时,他们的身体移动受到了一定限制,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其无法在言语模态中表意的同时也通过非言语的模态来帮助意义的生成,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大打折扣。因此,导游英语课堂的椅位安排不妨以各小组组成的旅游团为基本单元,排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这样既可以使授课教师有足够的空间在导游英语课堂中移动,也有利于角色扮演的各小组旅游团内部的讨论交流,还可以作为课堂模拟讲解的展示空间来用(导游站立中央位置),从而在示范教学与导游讲解过程中充分发挥言语模态和非言语模态之间的交互作用。

(三)教学资源的立体化

传统的导游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由于学习者没有足够的多模态化的语言输入,造成了其语言输出时呈现出诸如导游词讲解与背书并无二致等各种问题。从英语导游讲解过程中的口语性与非言语特征模态间的交互作用来看,编撰导游英语教材时应融入更多导游讲解时视觉与听觉模态交互的内容,以更丰富的输入量帮助学生学好导游英语,同时帮助他们掌握英语导游讲解输出时所应采取的策略。

立体化导游英语教材整合了纸质平面课本、微课音视频与网络学习平台的优势,构建了多种模态有机融合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其中的网络学习平台可以将学习者自身的英语导游讲解特征纳入其组成部分。编纂立体化教材时,选取学生的典型导游讲解输出与各类省级及国家级导游服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音视频,进行文本转写并构建成英语导游讲解多模态语料库。授课教师得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导游讲解的在线教学与评估,学习者也可充分利用这一平台进行互评与自主学习,并在线与教师适时交流,改进学习方法,提升英语导游讲解水准。

(四)教学评估的多模态化

过去的应用导游讲解教学评估主要注重学生英语口语输出上的准确性与流利性,学生的英语导游讲解看上去更像演讲,与游客互动较少,普遍关注导游词表达的完整性,从而大大降低了讲解水准。来自行业与景区的反馈也显示,毕业生步入岗位初期的英语导游讲解没有关注到讲解的灵活性与适体性,讲解水平令游客满意度不高。因此,导游英语的教学评估应将口语性与非言语特征等“多模态”因素纳入评分量表并根据讲解环境实行动态调节,注重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学生在多模态视角下的英语导游讲解能力的客观全面评价,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导游讲解水平。

[1] 于燕,刘小兵.浅谈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英语讲解能力的训练[J].教育探索,2011(7):76-77.

[2] 潘鸣威.多模态视角下的口语交际能力:重构与探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56-73.

[3] Biber,D.Variation across Speech and Writ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99-119.

[4] Brazil,D.The Communicative Role of Intonation in Englis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89-110.

ResearchonInterfacebetweenModalitiesofOralandNonverbalCommunicationFeaturesinEnglishTourGuideInterpretation

WANG Yeding, CHU Qin, CAO Xiaoqin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interfaces between modalities of oral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features in English tour guide interpretation: intensification, compensation and divergence. The explanation on the three mechanisms of interfaces brings a new perspective for multimodal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of English tour guide interpretation. Strengthening intensification and compensation while restraining divergence among modality interfaces can help make an effective English tour guide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reform of English tour guide can get enlightenment from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 talk, classroom multimodality, dimensional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multimodality.

tour guide interpretation; oral featur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features; interface

2017-08-20

本文系2017年度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导游英语”优质课程(编号:2017YZKC33)、2017—2018年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课题“基于‘做中学、做中教’模式的多模态导游英语教学的研究”(编号:1710589)和2017年度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校级课题“‘三位一体’多模态视角下的英语导游讲解能力重构研究”(编号:2017YKT13)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叶丁(1973—),男,江西余干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英语教学。

H319.3

A

1671-8275(2017)06-0092-03

刘雪琪

猜你喜欢

导游言语话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网约导游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英语导游资格考试”目标引领下的“导游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