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不良思想倾向表现和对策研究
——基于大学生日常行为角度

2017-03-09丁玉琴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日常行为思想大学生

丁玉琴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安徽 淮北 23500)

·政治与法律研究·

大学生不良思想倾向表现和对策研究
——基于大学生日常行为角度

丁玉琴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安徽 淮北 23500)

思想源于实践,大学生思想不良倾向源于其日常生活,只有从日常生活入手,通过自我养成教育,把不良思想主动拒之门外,才能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实现育人目标。

日常生活;不良思想倾向;自我教育

人的思想起源于生活实践,大学生思想不良倾向来自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事件和信息容易侵蚀大学生的思想,使其产生不良行为。

一、大学生不良思想倾向具体表现

政治观上表现为政治立场模糊的倾向。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共存和斗争的环境下,大学生的主流仍是爱国和关注社会发展的,但是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也有大学生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趋同,质疑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不能客观的看待当下社会主义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把发展中出现的一些负面问题归因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缺陷等,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存在无所谓的态度,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所持政治立场毫不在意。他们政治信仰弱化,更强调个人利益,更关注个人生活境遇,如果获利,才认可社会主义的信仰。在日常行为中,主要表现为写入党申请书很积极,思想入党不积极,入党动机具有功利性,寻找政治归属感的不多;如果入党不能带来利益,还要缴党费,少数学生不愿入党。一部分大学生缺少政治信仰的坚定性却热衷于星座说、血型说等网络迷信。

价值观上表现为价值取向功利化、实用化倾向。受市场经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影响,大学生逐利思想普遍存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重视物质利益的实现,忽视内在的精神追求,重个人利益的实现,轻社会利益的维护。他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弱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强。日常行为中主要体现在:在学业上,什么有利于就业就学什么,重专业技能的学习,轻德育,不重视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养成;考试重结果,轻手段;择业重经济条件,轻职业理想和规划等。在交往中信奉多个朋友多条路,轻情感交融,部分学生功利思想严重,认为交朋友就是为了利用,甚至宣称“朋友就是用来出卖的”,同学交往纯真的友谊越来越少,功利化的追求越来越多,真情越来越少,敷衍越来越多。情感沟通的深度和广度变得越来越窄。

行为观上表现为我行我素,集体观念淡漠的倾向。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融入集体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本质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大学生要求“个性”,不愿融入集体,在日常行为中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参与集体的活动不积极,缺少集体荣誉感,有很多集体活动大学生参与程度低,参与热情低,参与人数少。如学校的体育运动会,除了运动员和裁判员,普通学生很少到场,甚至一部分学生会成员如无强制要求也不愿出席,整个操场人员稀少,一些学生把开运动会的时间当做放假、自由活动,毫无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尤其是智能手机普及后,形成了大学生人-机的交往模式,使大学生沉迷于方寸的屏幕之间,降低了对周围现实世界的关注度,他们对网络事件关注度高,对身边的事关注度低,对集体的情感逐渐淡化。

人生观上表现为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倾向。在精神世界中一部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空虚,上大学后,许多大学生思想上找不到新的方向,缺少精神支柱,对于人生的追求有功利化和实用化的倾向,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有实用的目标,如就业,赚钱等,但缺少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支撑,缺少为国为民的情怀,找不到生存和生活的崇高意义。在日常行为中体现为一部分大学生精神萎靡不振,要么逃课睡觉、打游戏,要么忙于打工挣钱,口头爱说“无聊’,业余时间无所事事。在人生态度上消极无为,学习中缺乏动力,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人生的体验,然而一部分大学生思想懒惰,行为散漫,生活中追求安乐,逃避困难,不愿去思考人生的难题,业余时间宁愿上网、看电视,闲逛等消磨时间,也不愿静下来思考人生的走向和个人的发展轨迹,虽然一部分学生也有上进心,但由于找不到真正能推动自身学习的动力而韧性不足,缺少可持续性。在情感生活中,缺少认真负责的担当,恋爱在一部分学生看来,就是玩玩而已,不必认真,“恋爱”就是“练爱”,顾名思义恋爱就是练习爱情而已。也有一部分学生把爱情视为空虚无聊的解闷工具而已。

道德观上表现为知行分裂的不良倾向。大学生的道德观念认知基本正确,但道德规范践行意识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取向认同度极高,但是在自身行动上,却往往采取对自己更有利的选择,明知正确价值取向却不践行。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体现在诚信缺失,如在考试作弊问题上,每一次大考前学生都自愿签考试诚信承诺书,但每一次都有学生作弊,在自我利益和坚守道德底线之间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前者。诚信缺失在大学生身上还表现在请假原因上做文章,每一次逃课都会有正当的理由,只要能不上课,什么谎都敢撒,什么理由都敢找。为获得国家助学金,伪造或夸大家庭困难证明;就业过程中成绩、简历等内容失真等。对于这些问题许多大学生都表示可以理解和接受。

消费观上表现为一部分大学生有享乐主义的思想倾向。个别大学生超越个人和家庭财力范围追求高消费,甚至为了支撑高消费一部分大学生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一些大学生编造各种借口问父母要钱,以恋爱为名要求对方付钱,看到别人的东西择机实施盗窃等。

二、矫正大学生思想不良倾向的对策

造成大学生日常生活不良思想倾向的原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矫正大学生的不良思想倾向必须调动大学生自身的能动性,通过培养大学生内在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让其主动远离外界的负面因素对其思想的侵蚀是大学生自觉矫正自身思想上的偏差,维护积极向上的终极途径。

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主观能动性是促进大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抉择、自我认同、自我发展的最佳途径。通过日常生活实践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发展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积极主动抵御社会负面因素的入侵,构建和谐思想世界,维护大学生思想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负面事件增多,要杜绝社会负面内容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仅仅靠外在的教育和措施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思想不良倾向的,只有通过主体把教育内容主动内化才能对主体施加影响,大学生的自由自觉的自我教育实践才能实现思想的净化。“就单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力,才能使他行动起来。”[1]说教模式的教育是一种外在思想的强行植入,容易引起大学生的防范,而自我教育、自我养成是大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活动主体能主动的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有利于抑制大学生不良思想倾向的形成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发展和强化大学生思想的正确方向,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袭。

首先,通过主体自我反思、自我内省、自我改造发展正确的思想。任何有效的教育都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精神活动才能达到目的。自我教育是主体通过内在的精神对社会现实主动自愿的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实现自我确认,形成内在的价值尺度,并用它来评价自身、评价社会,评价周围环境,形成正确的认知,自觉按正确发展方向管理自我的过程。在生活中引导大学生用客观的眼光看待社会,观察社会,思考社会,分析和引导大学生在保护自我条件下,如何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改造世界,与社会负面思潮作斗争。在校内广泛开展讨论和争鸣,集广大学生的聪明智慧,寻找社会两难问题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为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倾向提供可行性做法,有利于大学生选择正确的思想倾向和正确的行为方式。如对社会热点问题——老人摔倒之后如何扶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如何防止对自身的损害,鼓励大学生选择对社会有利的做法,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对生活问题进行讨论,如个人如何解决同学间的纠纷、如何增强就业能力等。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学会思考,理性分析,正确抉择。

其次,美化外在环境,影响大学生思想发展的方向。“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2]减少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社会负面事件的发生,塑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提供良好的环境,可以引导大学生分辨真善美,保持自己正确的态度、观点、立场,提高大学生抗腐蚀的能力。要加强校园文化软环境建设,让大学生在生活中直观感受和体验校风、校训传达的大学精神,形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在感悟、体验中提升境界。美化校园内社会环境,宣传发生在校内能体现正能量事件,宣传校内好人好事,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美。积极开展校内好人评选活动,通过美的行为塑造美的灵魂,让学生争当美的创造者;鼓励大学生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如为校内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提供物质帮助和精神慰藉,让大学生从心灵上感受美。美化校园自然环境,让学生在自然美中陶冶情操,感悟美。

第三,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信仰观,是大学生抵制不良思想,坚定正确选择的终极途径。“只有精神才是人的真正的本质。”[3]生活的支柱,它使人能找到生存和生活的价值,展现人的思想方向,定位人生走向。信仰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不竭的动力,它能使大学生自觉的把外在的社会实践中的感悟转变为自身思想的财富,并把这种财富转化为自我教育的力量,抵御外在不良因素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保持思想的正确性。“心灵的生活不仅能抵御烦恼,而且能够防止烦恼的有害影响,它使我们免交坏朋友,避开许多危险、灾难以及奢侈浪费”[4]的信仰是大学生自觉抵制自身和社会不良思想侵蚀的内在动力。只有来自内在的驱动力才能激励大学生自觉排除外在干扰,克服思想上的不良倾向。在日常生活中,从学生最关注的的事件和问题入手,引导大学生形成内在的价值体验,培养价值认同感,有利于坚定信念的养成。如发挥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示范效应,在校内学生党员佩戴标志,日常生活中高标准要求自己,对周围同学潜移默化,引导校园新风尚,形成群体效应。

第四,通过对大学生日常行为的约束不断强化正确的思想倾向。自我教育离不开大学生的生活世界。社会的规范,个人的为人处世的原则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不断强化,才能形成稳定的思想状态。用日常生活具体行为明确告诉学生什么行为是应该做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减少学生的迷茫,让学生把守住底线成为一种习惯,用习惯的力量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防止其脱轨,矫正不良思想倾向,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校内强制推行满勤教育,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不旷课,让其形成习惯,学生就可自我约束自身的不良行为,克制思想中的不良念头,抑制投机行为。强化社会公德教育,使学生意识到好的环境要靠每一个人的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我为社会做奉献的意识。学校严抓考风、考纪,培养严谨的学风,重塑诚信,要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诚信者一路畅通。通过日常生活中长期点点滴滴的强化积累,正确的思想方向就会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第五,在实践中践行是正确的思想固化的最佳途径。实践出真知,大学生参与实践获取社会经验,有助于开阔视野,深入了解社会。实践可以克服大学生思想上的空虚和无聊,从直接经验中感悟人生的真理。行为上的懒散容易导致思想上的懒惰,通过外在的行为活动能克服大学生思想上不良倾向,实现外部世界和主体内在世界良性互动。日常生活中让大学生有事可做,适度的忙碌可填补精神空虚,抑制思想不良倾向的发展进程。学生反映在校内工厂实习时,感觉天天有事做,学业有收获,技术有进步,日子过得最充实。大学生多缺乏社会阅历,让大学生走出校门,多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观察事物,明辨是非,把握正确方向的能力,增强社会主义信念。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51.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19.

[4] 余虹.人生天地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8.

2016-08-15

本文系2013年淮北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思政课题“日常生活视域下大学生思想不良倾向问题研究”(编号:2013SZ-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丁玉琴(1971—),女,安徽淮北人,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645

A

1671-8275(2017)06-0001-03

仲耀黎

猜你喜欢

日常行为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3-6岁幼儿日常行为礼仪养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南充市西充县东风路幼儿园为例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养成的影响与实施
农村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