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究
2017-03-09高巧侠
高巧侠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究
高巧侠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只有借助校企合作,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所以高职教育和校企合作密不可分,职业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企合作的开展情况。一般情况下,校企合作开展的好,职业教育的效果就越好。
高职教育的开展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首先,通过行业、企业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从而进一步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其次,学校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学生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地实训,提升理论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获取宝贵的企业工作经验,最终使学生具备真正的职业能力;最后,学生就业,企业择优录取。以上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企业和学校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因此,校企合作在高职教育中得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是职业教育能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总体而言,国内高职院校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基于目标导向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它指的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满足企业人才质量需求而采取的一种可以效仿的实践教学方式;是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和培训合格劳动者,与行业、企业等之间合作的标准样式。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工作环境,增加对未来从事行业的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学校培养人才和企业需求人才的无缝对接,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参加工作后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在实践中深造,在实践中创新,为其所在企业、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最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已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有一定特色的模式,主要体现在微观方面样式灵活,但就宏观方面而言,缺乏强有力的措施。国内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目前,很多校企合作只停留在表面,例如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场地、企业和学校签订协议等,但是企业没有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于应届生部分企业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嫌弃学生动手能力差,没有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直接表现在接受应届生的积极性不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校企双方运行体制存在较大差异。
2.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很多时候,高职院校都倾向于学习国外院校“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但是相比较国内,国外校企合作的成功主要是因为有比较系统的法律法规作保障。但是,国内关于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方面的立法工作一直在提,但是始终没有进一步动作,因此校企合作双方的利益无法得到充分保护。
3.企业积极性不高
对高职院校而言,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弥补高校内部专职教师企业实践经验不足和校内实训基地设备不足的问题,缓解内部的资源紧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以高职院校更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但是,企业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往往只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部分企业认为校企合作带来并不能带来很大的利益,所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这是阻碍校企合作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的思考
为了改善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尴尬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重视校企合作理念
虽然高职院校重视校企合作的口号喊得很响,但是总体而言对校企合作的理念不够重视,有时仅仅停留于形式和表面。对校企合作的重视,首先要做到思想上的重视,这也是校企合作得以发展的第一步,可以借助媒体和相关部门对校企合作进行宣传,加深思想上的认识。如果做到了全社会(政府、高校和企业)都从思想上重视校企合作,那么校企合作的相关问题都不复存在。
2.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为保证校企合作的正常运行,政府、企业和学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主要参与方,均应该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处理校企合作的日常事宜,包括企业考察、签订相关协议等,在协议中明确政校企三方的相关权利和义务,并确保协议的实施。
3.高校教师评估体制改革
除了教书育人和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已成为评估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对高校教师的评估仍主要停留在教书育人和科研水平前2项功能上,没有体现出第3项。建议可以将教师对行业和企业的咨询和技术服务等纳入到教师的评估体系,使老师们真正重视社会服务和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为行业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另外,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要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考核理论能力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引入实践过程考核。通过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与环境,安排企业兼职指导学生实践课程,并且保证充足的时间,真正起到校企合作的作用。
[1]刘景光.当前国内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研究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
[2]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
[3]王芳.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
[4]邓志新.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职教通讯,2012(2).
[5]李衔.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1).
[6]董馨.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7).
[7]蒋丹.论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10).
[8]马红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3(6).
[9]李丽娅.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31-32.
[10]姬燕培,魏家红.高职“校内校外互补”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58-60.
此论文为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校级课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究》(课题编号:2016XJKTYB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