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易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校本化改革的启示

2017-03-09须利华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变易校本大学

须利华

(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四川内江641112)

变易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校本化改革的启示

须利华

(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四川内江641112)

变易理论作为一种学习理论,被广泛用于香港的课堂学习研究中,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为了解决以改善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目的的校本化教育改革中的问题,在介绍变易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与基于变易理论设计的课堂学习研究之间的差异,重点探讨了变易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校本化改革的启示。

变易理论; 大学英语教学; 校本化改革; 课堂学习研究

为了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多元化需求,2003年我国对英语教育实行改革。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该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此外,还要求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模式中的应用[1]。为了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大学英语教育改革,许多高校根据国家要求,结合各自秉持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条件,开始对大学英语教学实行具体的校本化改革,例如教学中引入微课、Mooc、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模式以及根据学生需求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这些举措在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个性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不尽人意,没有达到教学改革的预期目标。变易理论又称变异理论,是20实际90年代瑞典教育学家马飞龙(Ference Marton)等提出的一套学习理论。该理论最近十年被广泛用于香港和瑞典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并卓有成效。相关研究表明“变易理论在促进学生学习上似乎是一种有力的教学工具”[2]。但是,国内关于英语教学中使用变易理论的研究屈指可数。因此,本文旨在介绍变易理论和分析课堂学习研究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现状,探讨该理论对我国英语教学校本化改革的启示,为有效推进改革注入活力。

一、变易理论

变易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现象图析学,变易理论是现象图析学新阶段发展的重要理论工具,是香港课堂学习研究的指导理论[3]。在变易理论中,关键属性或关键特征与变易是两个中心概念。该理论认为,“每个现象都有一些有限的关键属性或特征使它不同于其他现象”[4], 人们要认识某一现象或者学习新事物,必须要审辨出该现象或者该事物的关键属性或关键特征。为了审辨出关键属性,人们就必须经验其他属性保持不变、关键属性变易的过程。马飞龙认为“变易是有效审辨的关键,是学习的主要机制,没有变易就没有学习”[5]。简而言之,学习者为了学习某一新知识点,就必须注意到这一新知识点和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差异,即新知识点的关键特征。为了使学习者审辨聚焦在新知识点的关键特征上,这个关键特征就必须在某个维度上发生变化。在所有其他特征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这个差异才可以被识别出来,从而产生新知识点的学习。为了凸显关键特征变异,实现学习,马飞龙提出了四种变与不变的范式:分离、对比、类合和融合。

二、大学英语教学与基于变易理论的课堂学习研究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经历了几次改革,教学方法呈现出新的特征。基于变易理论的课堂学习研究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方法,旨在为学生开发新的学习环境、汇集众多教师们的宝贵教学经验促进教与学[2]。在瑞典和香港实施的课堂学习研究,以变易理论为基础,为各学科教学提供了富有建设性意义的启示。在此类研究中,教师是研究的设计师,变易理论是教师处理学习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的工具。为了探讨变易理论对大学英语校本化教学改革的启示,有必要对基于变易理论的课堂学习研究中的英语教学与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一番比较。

(一) 课前阶段

课前阶段是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师一般就教材进行单独备课。备课主要包括课本内容的熟悉、教案的撰写、教学资料的搜集、课件的制作。教案的撰写涉及每单元教学目标(语言目标、能力目标、道德目标以及文化意识培养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的确定、教学步骤的安排、家庭作业的拟定以及板书的设计。备课有助于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备课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在基于变易理论的课堂学习研究中的英语教学课前阶段,教师可以选择和同行互相合作或者与研究团队一起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合作组选择一个学习内容,一般选择课程中的知识难点或者重点培养的能力,如果所授教材的内容有瑕疵,如逻辑混乱、条理不清,合作组有权利对相关教材内容重新糅合,整理出自己所需的一系列教材内容,然后选择学习内容;其次,合作组合作备课,利用变与不变的范式处理学习内容,设计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内容的深层学习,课堂学习研究中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非常重视学生学情的了解,通常他们会对学生进行一个前测,了解学生已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即“学习起点”,在摸清学情的基础上确定学习内容变与不变的方面,然后设计有利于范式实施的教学步骤和学习资源;最后,完成教案的撰写、教学材料的搜集,预设的学习内容在教师们合作备课中完成。

(二) 课堂阶段

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课堂教学阶段是教案的实施阶段。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在改革的推动下,课堂中心逐步由教师转向学生,学生活动明显增多,但很多高校仍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率、期末考试成绩为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在应试教育的社会大环境下,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仍以讲解固定教材上的英语语法、文化知识点为主,利用多媒体的课件为教学辅助手段,学生被动的接受、消费知识。而在以变易理论为基础的英语课堂学习研究教学中,先由教师合作组中的一位老师根据预设的学习内容及变与不变的范式进行授课,尽量不对教学设计做任何改动,组中其他老师观摩听课,完成学习内容的实施。

(三) 课后阶段

在大学英语课后阶段,教师主要安排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以此巩固已学知识、检查学生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家庭作业一般以复习、预习、写作居多。以变易理论为基础的英语课堂学习研究教学中,在此阶段,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还对其进行实际学习内容的一个后测,教师对两项任务作出严格评估,合作组中观摩课堂教学的其他教师会对教学做出评价、对学习内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以及作业与后测所反馈的信息进行商讨,并找出解决办法,在利用团体智慧基础上,修改教案供下一位教师使用。

三、变易理论对大学英语校本化教学改革的启示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区域性差异大,因此,在保持和国家教改大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各高校应对大学英语开展立足本校实情、结合本校特色的校本化教学改革。变易理论作为一套学习理论,被研究者和教师们积极的用于英语课堂学习研究中,不仅优化和改善了课堂教学,而且从不同方面给我国的大学英语校本化教学改革带来了启示。

(一) 重视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连接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变易理论的“学什么”, 学习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大学英语教学校本化改革不仅要重视学生英语语言、西方文化知识的发展,还要注重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读、写、译五种实践技能的培养。一般来讲,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开设周期为一年半到两年,一周开设二到四个课时,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如何选择学习内容、分析出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显得异常重要。大一的大学英语应实施基础英语,为学生打好扎实的英语根底,大二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实行专门用途英语的分层走班教学。例如,师范类院校以培养教书育人的教师为特征,在选择大学英语教材的学习内容时应尽量侧重本校的这一特征,开展师范类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医药类高校以培养护士、医生为主要目标,可以开设医药类专门用途英语,大学英语教材的选择、学习内容以及其关键属性的确定应侧重医药类。这样建立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专业、实际生活高度挂钩,不仅促使他们学以致用,而且有益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及内、外动机。

(二) 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读懂学情

基于变易理论的课堂学习研究中,教师会对学生的学习的起点与学情做一番充分的了解,然后才开始教学设计,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这和课程论的观点保持一致。根据课程论,课程目标要依据学生、社会、学科的发展需求来制定,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6]。为了读懂学情,大学英语校本化教学改革应强调学生学习起点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文秋芳认为我国大学英语宏观学情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英语水平两极分化严重;二是高水平外语精英学生稀少;三是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差[7]。在把握宏观学情的前提下,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微观学习起点,例如学习内容的先前经验,从而确定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关键特征)。那么,在教学实践中, 备课前教师应充分分析教材,厘清学生的预设学习起点;做好学习内容的前测工作,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起点;行课时随机捕捉学生的个体学习起点。

(三) 关注教学方式

根据变易理论,学习者只有经验学习内容关键属性的变易,审辨出关键属性,学习才能产生。马飞龙等认为学习内容的处理方式是“导致不同学习成就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8], 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习结果。因此,除了重视学习内容,大学英语校本化教学改革还应关注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运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妨利用变易理论及其范式为处理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在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或者关键特征以及学生的学情确定之后,教师选择教学方式处理学习内容。教师选择和运用的教学方式应凸显大学英语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利用变与不变的范式丰富学习内容,让学生经验关键属性的变化,从而审辨出关键属性,实现英语的深层学习。

(四) 重置教师角色,赋予更多权力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最近几年的大学英语校本化教学改革都在鼓励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例如课堂教学+网络自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明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帮助之间的关系,彭明辉和马飞龙基于变易理论设计了一个课堂学习研究,结果发现教师通过创造学习的必要条件,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更好的掌控自身的学习,但要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学生必须会使用学习的必要条件。该研究启示“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学习都有贡献”[9]。因此,大学英语校本化教学改革不能过渡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应重置教师角色:把知识的传授者角色变为学习必要条件的创造者,真正意义上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此外,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角色,大学英语校本化教学改革应赋予大学英语一线教师更多权利,例如改革方案需与教师共同探讨、分析,征取教师们的意见,避免外行指导内行;由于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计划等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应有自主选择教材、学习内容的权利。

(五) 注重师资队伍的专业、道德发展和团队建设

按照变易理论的学习观,教师应仔细分析学习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造学习条件、认真评估教学效果,这些活动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的大学英语教师无疑不能完美完成。因此,大学英语校本化教学改革应根据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能力特点,把其分为两类:教学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然后确定其主要工作任务,分流进行培养,促进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增强其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职业责任感。基于变易理论的课堂学习研究通常以教师合作组的形式进行,彭明辉在他的课堂学习研究中发现团队教学活动赋予了教师汲取他人宝贵经验和意见的机会,有助于他们的专业学习和教学实践[2]。所以,大学英语校本化教学改革还应重视集体效应,加强教师队伍团队建设。

四、结语

变易理论以学习内容为教学的核心问题,在课堂学习研究中倡导采用变与不变的范式处理学习内容,凸显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帮助学生经验变易,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变易理论在英语教学方面的潜能在香港的英语课堂学习研究案例中也得到了有力验证。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基于变易理论的课堂学习研究中的英语教学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差异为变易理论在我国大学英语校本化教学改革中的运用开辟了平台。虽然变易理论不能解决我国大学英语校本化教学改革中的所有问题,但相信能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化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彭明辉.用课堂学习研究促进学生学习——一个基于变易理论的案例[J].人民教育,2009(9):41-45.

[3] 章月凤.变易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江苏教育研究,2012(8):35-39.

[4] 彭明辉.现象图析学与变易理论[J].教育学报,2008(10):33-38.

[5] Marton, F.Variatio est mater Studiorum [R].Goteborg,Sweden:Opening address delivered to the 8th European Conference for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1999(8):24-28.

[6]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M].佘星南,宋钧,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7] 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283-292.

[8] 植佩敏,马飞龙.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变易理论与中国式教学[J].人民教育,2009(8):33-37.

[9] 彭明辉,马飞龙.变易理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帮助之间的关系[J].教育学报, 2009(6):22-35.

2017-03-05

须利华(1984-), 女,四川广元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电话:18783274828。

G641

A

1671-4733(2017)03-0074-03

猜你喜欢

变易校本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常数变易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妙用
一类常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