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案例《动物的神奇外衣》
2017-03-09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第一幼儿园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第一幼儿园 田 暾
活动背景及设计意图:
对于本次活动的设想主要原由如下:一是语言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对 《动物世界》一书的热切关注和热烈的讨论。二是当时班里也正在开展主题活动“多彩的颜色”,幼儿对千奇百怪的颜色非常感兴趣,在给动物涂色的过程中,发现冉冉小朋友把梅花鹿身体的颜色涂得和树木的颜色一样,画面显得很不清晰,于是,我问冉冉:“你为什么这样涂色”,她的理由很充分,说:“梅花鹿不厉害,它穿的衣服颜色和树林一样,狮子、老虎就不容易发现它,这是我爸爸告诉我的”。孩子的这一想法,让我豁然开朗,原来冉冉积累了关于动物保护色的经验并运用到今天的活动中。说明幼儿对动物的保护色有了兴趣,有了探究的欲望,尤其到了中班下学期,幼儿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在逐渐增强,对动物的关注范围广了,思考的问题多了。于是我便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利用动物保护色。生成了科学探究活动《动物的神奇外衣》。
活动目标:
1.乐意用各种感官感知动物外衣的神奇作用——保护自己,知道许多动物是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
2.萌发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对人类利用颜色保护自己的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活动准备:
变色龙PPT、动物保护色的动画视频、图片若干(蟑螂、瓢虫、青蛙、蝴蝶、枯叶蝶、白熊、竹节虫、兰花螳螂等)
案例描述:
活动第一环节:观察发现、探索交流,找出共同点:活动开始,教师依次出示五张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后说出它们的生活环境。“小动物外衣的颜色和周围环境的颜色有没有区别 ?”有的幼儿说有,有的幼儿说没有,于是教师引导幼儿一一对应去观察后小结:它们身体的颜色都和周围环境的颜色很相似。
接着又提出:它们的外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颜色? 由这一问题过渡到第二环节:明白动物保护色的作用。先请幼儿讨论:动物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有什么好处? 有幼儿说可以找到食物、也有说敌人不容易发现它。这时教师给出动物保护色的概念,并利用图片让幼儿了解枯叶蝶是怎样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用课件演示变色龙随环境变化而变换自己身体的颜色,进一步理解动物保护色的作用。
第三环节扩散思维。请幼儿说说还有哪些动物也是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教师一一作了分析,使幼儿明白蜗牛、刺猬、壁虎不是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最后请幼儿将动物图片送到它们喜欢的环境中,将所学内容得以运用。
第四环节迁移运用。了解解放军在野外作战是怎样用保护色掩护自己的。通过课件演示,请幼儿观察在陆地上打仗的解放军穿的是什么服装?为什么要穿绿色的迷彩服?幼儿说:“他们穿绿色服装和草丛的颜色相似,敌人看不清他们在哪里”“来到沙漠中打仗,他们的服装为什么要变?为什么不穿绿色的迷彩服?”幼儿:“他们穿上绿色的迷彩服,敌人一下就看到了,会被敌人攻击”最后请幼儿观察在海滩上作战的解放军的服装和他们使用的武器,使幼儿清楚地了解在陆地,沙漠,海洋作战的解放军的着装是不同的。保护色对我们人类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好多地方也用到了保护色,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生活中保护色的运用。
改进性实践:教师重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将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修改:第一环节:对比观察,引起兴趣。教师首先出示图片(草丛中的螳螂),请幼儿仔细观察后提问,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仔细看看里面藏着一只什么小动物?”再次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草丛里有一只螳螂。“为什么不仔细看就发现不了螳螂呢”幼儿便能清楚地表达出:螳螂身体的颜色和周围草丛的颜色很相似。所以不仔细看就不容易发现它。出示另一图片(绿叶中的瓢虫),请幼儿说出图片中有谁,“七星瓢虫”“为什么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呢?”幼儿很快地回答出:“七星瓢虫身体的颜色是红色的,叶子是绿色的,所以看得特别清楚”。这时教师提出一个假设:“如果它们的敌人来了,会先发现了谁?”幼儿回答:“七星瓢虫”“为什么不容易发现螳螂呢?”“螳螂在草丛中看不清,敌人不容易找到”,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像螳螂这样的动物,身体外衣的颜色和周围环境的颜色很相似,不容易被敌人发现,可以保护自己,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
自然进入第二环节:了解不同动物的保护色。教师小结:“每一种动物都有敌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它们会用各自不同的保护色保护自己,使自己生存下来。动物会用这种方法保护自己,我们人类也很聪明,你们知道解放军在打仗的时候是用什么来掩护自己的?”由这一问题过渡到第三环节动物保护色的迁移运用。这一环节没有做修改。同第一次活动的第四环节。
反思后的第三次实践与分析:针对第二次上课发现的问题,再次调整。第一环节:出示图片,对比观察螳螂和七星瓢虫。提出假设:谁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小结:螳螂是用这种方法保护自己的,大自然中的动物又是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第二环节:播放动画、组织讨论,探索发现动物的保护色。第三环节:联系生活,扩展联想。第四环节:动物保护色的迁移运用。这一环节未做修改。活动延伸: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好多地方也用到了保护色,请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把你们的新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教学案例反思心得与感悟:通过两次修改,三次上课本人认为:首先从内容的选材上,教师注重了活动主题来源于幼儿,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而且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在活动中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其次是环节设计设置科学合理,层层递进,教师通过巧妙的提问将幼儿的思维层层推进,逐步向目标迈进。从师幼互动的建构方面来看: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观察发现、感知交流、互动研讨、分享经验,在亲身实践、思维互动中建构关于动物保护色的知识经验,最后将动物的保护色引申到人类的活动中,使活动达到了高潮,突出了重点,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具的使用上,将图片、PPT、动画相结合,运用合理、适宜,对幼儿的学习起到了支持与促进的作用。 活动延伸能有效激发幼儿对人类如何利用颜色保护自己的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