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当今家庭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

2017-03-09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碧江小学何广坚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1期
关键词:品德子女德育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碧江小学 何广坚

一、家庭德育教育现状与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家庭享受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同时家长也意识到知识在立世中的重要,因此有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投入,为了自己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前途,不惜一切代价,加大投资,倾注精力,请家教、参加各类辅导补习班、特长班、购书籍、买钢琴等,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可现状是,不少家长反映与孩子矛盾突出,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出现自私、任性、不听教,撒谎、懒惰、不孝等不良品德,为此,家长迷茫、苦恼。原因何在?我认为是家长对家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所造成的。普遍家长都将孩子的智力开发放在首位,而忽视孩子的德育教育,认为只要先把孩子智力尽早的开发,就能让孩子成才,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其实孩子的智力开发与品德培养,应以德育为先,家长的首要任务就是抓好孩子的品德教育。德是人才的灵魂,是立身之本,一个人学习成绩的高低,对他的一生有一定影响,但品德的好环,则影响他的一生。一个品德良好的人,即使智力水平不高,他照样可在不同岗位上为国家做贡献、却不会危害社会。而一个品德低劣的人,则可能在人生道路上走邪道,危害社会、他人。正如俗话说的那样: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无德无才不是人。另外,很难想象一个对社会无任何责任感的人,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发挥他的最大潜能,为社会作出最大贡献。

近年来,在社会上有一种共识,认为当今学生的思想品德有走下坡路之势,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其原因除了与学校教育、社会影响有关外,与家庭德育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家长对家庭德育教育的认识、德育方法不同,导致对孩子德育的效果也不同。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家庭的德育教育出现明显的偏差与失误,从而削弱了学校德育的效能,影响孩子德育素质提高。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

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家长都有着“顶在头上怕摔,捧在手上怕冻,含在口里怕化”的心理,致使相当一部分孩子形成自私、任性、懒惰、贪图享受等不良品性。家长对孩子太过于溺爱,甚至唯诺是从,形成了孩子“唯我独尊”的性格,一但孩子要求得不到,便耍脾气、生闷气。由于家长娇惯,对孩子有求必应,使孩子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环境中,遇到不管是大事小事都只想自己、很少顾及他人,形成自私品性。父母的疼爱、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劳动,养成子女不愿劳动、害怕吃苦的不良品德。

(二)家长欠正面引导的教育方式

部分家长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在学业上对孩子抱有较高的目标要求,在高压力笼罩的状态下,畏惧心理、说谎、作弊、自卑、怯懦随之产生。一旦在学科测试后而得不到理想的成绩时,就害怕进家,怕受家长的批评或指责。还有的学生为了得到家长的表扬,平时虚报表现,考试时,则投机取巧,导致学生形成不良品格。在家长重分数而忽视个性发展情况下,使子女整天为学习过度焦虑、恐慌,失败的滋味非但不能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反而会使他们失去信心与意志,总感到学不如人,产生自卑感,进而怀疑自己各方面能力,遇事胆小、怯懦。

(三)家长不良的言传身教

家庭中,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言传身教是家教中最重要、最直接方法与途径。良好的言行,使孩子终生受益,将整合学校的德育效能。不良的言行,使孩子终生受损、削弱学校的德育效能,甚至会断送孩子的一生。

二、家庭德育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家长对家庭德育教育观念、提高对家庭德育的认识

搞好家庭德育是抓好家庭教育的根本,作为家长,要扭转“重智轻德”的做法,要重视培养孩子的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的思想,培养孩子自立、自信、自理、自护、自强的能力。家长要树立“成才先成仁”的思想,把家庭办成“德育学校”。作为家长应加强家教理论的学习,善于借鉴他人成功家教经验。

(二)家长要创设优良的家庭德育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关心他人,有计划、有目的给孩子创造劳动锻炼、接受磨难的环境,要创设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伟大思想家培根曾讲过一句话:“你知道什么教育方法会导致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吗?这个方法就是你对他百依百顺”。作为父母要在关心、体贴孩子的同时,还要客观分析孩子的思想、心理,与学校协作配合,讲究策略、方式,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创设良好的家庭德育教育环境。

(三)家长要做好父母的示范效应,父母一定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每一位父母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无论是谈话还是做事,一定要注意分寸。父母的自我形象、威信尊严、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语言风格、行为习惯等特征在子女的心目中往往是神圣的,因此,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子女常常通过模仿、潜移默化过程接受这种效应。如果家长自身素养较高,为人诚实、工作勤奋、谈吐文雅、处事得体,那么对子女将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父母的示范效应本身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其对子女教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家长要真正了解孩子,关心孩子,与孩子做知心朋友

矛盾往往来源于误会,误会往往来源于少交流,要化解“家长与孩子矛盾突出,亲子关系紧张”的局面,需多交流,减少误会,化解矛盾,优化家庭德育教育效果。对孩子全面了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了如指掌,而且要对孩子在外面的表现全面掌握。这需要家长做大量的细致工作,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留意孩子的思想动态发展,经常与之谈心,多倾听孩子的意见和要求,与孩子做知心朋友,只有全面了解孩子,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孩子健康发展,不断取得优异成绩。

总之,家长要对分数的关注少一些,对做人的指导多一些;无端的指责、埋怨少一些,平等的交流、谈心多一些。做好家庭德育教育,再由学校在成长期精心培植,开化智力。这样,经过父母、老师的精心培养教育,相信所有的子女、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心理健康,成为品格高尚的才子,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社会和谐、国力提升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品德子女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