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2017-03-09辽宁省海城市耿庄中心校刘晓云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1期
关键词:美的创设情境

辽宁省海城市耿庄中心校 刘晓云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师生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究的主体。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使我们深深感到,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创设情境,从现实生活实际出发,提供给学生一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被一种愉快、轻松的气氛所陶冶、感染。由此诱发学习兴趣,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能自己解决问题而获得数学知识。

教师设计问题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问题一定要情境丰富,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即使提出的问题是不正确的,也要民主对待.不能打压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培养每个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全面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正确方法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所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乐于质疑。

二、发挥想象,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是审美感官直接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的能力。我认为要想引导学生创造美,首先要教会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可在观察中培养。为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观察静态美到观察动态美,从观察自然美到观察社会美,从观察外在形式美到体验内心精神美,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特别是针对学生的感知心理,尽可能多地利用电教媒体手段,再现情境运用线条、形状、色彩、声音等外在形式,使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中通过视觉和听觉发现美和感受美从而提高审美感官的灵敏度、活跃性。

审美教育不仅要求引以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古人说得好:学以致用。发现了美,还要能表达美、创造美才是真正完善、真正提高的美育。学生只有按照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方法发现美、表达美,才是创新教育、主动精神的体现。想象是创造的基石,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文艺,也就没有了审美。实践证明,想象领域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思维的广度。教师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也不能只停留在感受和欣赏而是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创造的愿望为美的对象所感动,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去创造美。现实世界普遍存在着美,而课本中更处处是美的典范。我们小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在教学中渗透美育的能力,认真挖掘教材中美的内涵,联系生活中的美,引领小学生学会发现、领悟、接受和创造美,培养学生的美感,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探索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课堂教学要由教师的讲授向学生自主探索转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教师要设计好探索过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学生有所收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不必去干涉学生的探究活动,除非学生的活动偏离了学习的方向。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支持,要多看、多听而少说话,要引放自如,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

花有千样红,人有各不同。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所喜好和擅长的一面,即爱好特长。小学生也不例外,由于他们性格爱好、生理和心理特征不同,因而使得他们的爱好特长也显得百花争艳、各有千秋。那么,在教学中,也完全可以根据他们的爱好特长来培养动手能力。图画画得好的,就引导他们多画图;勤于思考的,就多鼓励他们仔细观察、大胆质疑,提出不同的看法和独到的见解,努力创新;表达能力强的,就多启发他们说出实验构想、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分析;观察能力好的,就多让他们到大自然中仔细观察事物和现象。

四、开放教学,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我们设计的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可选择性,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

其次,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师要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选择适合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发展水平、知识水平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是教师能否高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再次是教学手段的开放。目前多媒体教学方式已被广泛采用,它集音、形、画于一体,将直观、动态的学习知识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更直观地领悟到知识的内在之美,学生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眼、耳并用,在一种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下,感受到多媒体教学的美感所在。

五、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个人所无法完成的,这就需要学生们在互相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完成。每当此时,大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合作欲望,他们很需要通过别人的合作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奋进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合作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学习,而是指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体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通过互相补充、修改,促使各种观点趋于完善、全面。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的数量一般是4--6人。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习能力和其他品质最好各不相同,这样可以使学生容易接纳别人,乐于与同伴互相帮助,共同合作。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教师要对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在课堂中使学生能够充分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掌握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要。

猜你喜欢

美的创设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