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德语教学模式探索

2017-03-09北方工业大学梁丹丹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双人德语形式

北方工业大学 梁丹丹

一、现状及问题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中国和德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扩展和深入。2016年是中德青年交流年,在政府高层互访的推动下,中德两国的民间友好交流,尤其是青年交流,迎来了一轮新的高潮。

作为二外德语教师最大的感触是,十年前学习德语的同学主要是为了学分要求和国内考研的需要,如今则增加了参加短期交换项目、毕业后赴德留学或者进入德企工作的愿景。学生学习德语的目的也从以应试为中心转变为以交际为中心。但大学德语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相对滞后,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完全满足学生语言交际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将借鉴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着重探讨如何让学生将非目标语课堂上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于目标语生活环境,从而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型课堂。

二、教学原则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交际教学法逐渐发展,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与践行。德国教学法专家Hermann Funk教授总结出以下教学法原则(didaktisch-methodische Prinzipien),用于指导德语教学:

a.行为导向原则

(Handlungsorientierung):学习者应当具备实际运用德语的能力。具体而言,学习者应能在多种多样的语境中适当地表现出不同语言行为,包括表达自己的观点、评价他人观点、总结内容、提出论据等等。这就要求课堂所营造的语言情景能够很好地贴合实际,让学习者在课堂外也能自如地运用其所学;

b. 任务导向原则

(Aufgabenorientierung):课堂练习的质量决定了学习效果,也同时决定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学习感受、注意力集中程度等。因此,练习的质量重于数量,合理地设计和安排练习才能达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

c. 互动导向原则

(Interaktionsorientierung):课堂应增进和鼓励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习者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d. 个体化(Personalisierung):课堂练习应包含与学习者密切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应符合学习者的兴趣、年龄、生活背景等,因为只有与学习者本人息息相关的主题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提升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有关内容;

e.发动学习者(Lerneraktivierung):教师应调动学习者更自主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引导他们借助旧知识学习和理解新知识,鼓励他们多提问、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和学习主题、进行自我评定和相互评定,甚至可以让学习者承担一部分的教学活动。

三、课堂社交形式(Sozialform)的改革

1.社交形式(Sozialform)的问题

课程设置和班级规模导致二外德语课堂的授课模式大都是传统的面对面课堂(Frontalunterricht),包括三种形式[]:教师讲解(Lehrervortrag),课堂对话(Unterrichtsgespräch)和集体讨论(Arbeit im Plenum)。教师讲解即对知识点进行较长时间的介绍讲述。课堂对话是在同一时间里,老师和学生交流,学生彼此之间进行交流。集体讨论是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如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轮流发表观点。在这种社交形式中,老师占主导地位,或讲解语法结构,或通过提问对学生进行引导。

二外德语课每周课时数较少,通常为每周四课时,开设两至三个学习。同时,选课人数较多,人数大约在30-45人之间。以保证效率和完成教学大纲为出发点,上课过程中大都采取教师讲解(Lehrervortrag)的方式。这种社交形式的优点显而易见:同时对所有学生进行授课内容的快速传输;课堂组织时间较短;赋予对教师专业权威的认同;简单直接地纠错等等。然而,这种社交形式必然导致学生处于被动角色,长时间的讲解会让学生产生疲惫倦怠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此外,学生的学习吸收能力和偏爱的学习方式都不同。有时老师为了确保课堂活动的顺利推进,会选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问题,从而让课堂“看起来更有效率”,按计划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但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则受到了忽视,无法跟上课程的进度。

2.社交形式(Sozialform)改革建议

考虑到二外德语课堂人数较多,座位相对固定,且面对面传统课堂模式在知识传输效率方面具有优势,笔者认为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发挥传统课堂的优势,规避其劣势,具体改革建议如下:(1)在传授语法知识、固定句型、介绍德国概况相关知识时,采取教师讲解(Lehrervortrag)的方式;(2)采用课堂对话(Unterrichtsgespräch)的方式对刚学过的语法和句型做初步消化和训练。例如,老师在介绍完德国菜肴后,可以让学生彼此提问“你最喜欢的菜肴是什么?(Was ist dein Lieblingsessen?)”。其间,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对于超过30人的课堂,这是节约时间并增强互动的有效方式。(3)采用集体讨论(Arbeit im Plenum)的方式进行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这可以作为学习新知识前的复习准备。例如,在开始“居住(wohnen)”主题前,可以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住房类型和房间类别,激活学生已有的词汇,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则是很好的复习。(4)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恰当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板书、幻灯片、PPT等。

除对传统面对面课堂模式进行改善之外,考虑到不同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性及其对交际的需求,建议引入多样化的社交形式,包括:单人作业、双人作业、小组作业。

单人作业(Einzelarbeit)是最大程度推动个性化学习的方式,学生能独立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消化和吸收。其优势在于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方式并决定学习速度,或寻找关键信息,或记笔记查字典,还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语言输出。单人作业形式适合的教学环节包括:(1)学生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2)学生独自完成听力练习;(3)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项写作任务。当老师希望评估学生语言程度时,单人作业是最适合的方式。

双人练习(Partnerarbeit)非常适合复习、熟练性练习、巩固并深化所学内容。双人练习过程会彼此激发对方的创造力,彼此纠正错误,共同把控学习进度。对于座位固定的二外德语课堂来说,组织双人练习可以节省课堂组织时间,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双人作业适合的练习形式有:(1)背靠背听写训练(Rückendiktat),即两人背靠背相互朗读句子并正确拼写出来;(2)日常会话训练,即两人是日常交际场景下的双方(餐厅服务生和客人,问路人和指路人等),共同写下一段对话并朗读。有的学生虽然不善于回答问题,但是非常愿意进行口语交流,双人练习提供了轻松互动的交流方式,这是单一的传统课堂形式无法实现的。

小组作业(Gruppenarbeit)是指3至6人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在小组作业中,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类型分配任务,学习能力不同的同学可以得到适合自己的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是如何保证分组以及如何有效控制课堂组织时间,都是小组作业面临的挑战。二外德语课的课时较少任务重,要谨慎安排小组作业。例如可以将竞赛元素融入小组作业,在引入“在酒店(im Hotel)”主题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中写下作为房客在酒店前台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写出正确句子最多的一组获胜。

3.练习形式(Arbeitsform)的改革

练习形式(Arbeitsform)指的是进行练习的类型和方式,在双人作业和小组作业的互动社交模式中,可以探索并实践多样化的练习形式。但在传统的二外德语课堂上,受学生人数和座椅设置所限,练习形式的组织受到限制。根据笔者教学经验,发音与口语训练是二外德语课堂中常常被忽视的环节。老师带读课文是训练发音最常用的方式,但重复朗读并不能激发学生开口说德语的愿望,倦怠时更会“滥竽充数”。

下面笔者将介绍两种让学生们“动起来”的练习形式,既可以激发学生们口语表达的愿望,又便于老师组织课堂。

第一,“课堂散步”:学生们在课堂上散步,向遇到的同学提出问题,并回答对方的问题。在进行课堂散步之前,建议老师在备课时将若干问题制作成问卷,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担心表达错误而羞于开口,也同时方便学生随时在纸上记录对方回答的关键词(Stichwörter),便于稍后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讨论(Arbeit im Plenum)。课堂散步也可以转化成“收集签名游戏”(Autogrammjagd),即纸上的所有问题都是是否问句(Ja-Nein-Frage),只有当对方回答“是(Ja)”,才被允许在问题后面签下自己的名字,最先集齐规定数量签名的同学大喊“Bingo”表明自己是优胜者。如果课堂气氛活跃,可以让游戏继续,最终统计哪些同学进行了两轮或三轮签名收集(zwei oder drei Bingos)。

第二,“旋转木马”:全体同学围成两圈,内圈和外圈同学面对面站好,围绕预先规定好的题目展开对话,根据老师口令,内外圈同学彼此向相反方向转动,形成新的对话伙伴,展开新一轮对话,如此往复。在初级班上,老师可以提前将需要提的问题通过投影展示出来,以便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可以随时查看问题,建议问题数量在1-3个之间,便于整体把控时间。

在对大学德语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应合理安排不同的社交形式,勇于尝试不同的练习形式,及时总结其利弊,进而优化课堂。努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作为评价课堂的重要指标,这是大学德语教学模式探索的方向。

猜你喜欢

双人德语形式
双人面具
——为小提琴与钢琴而作
中国第一个双人滑冰世界冠军
———申雪、赵宏博
德语学习中英语的干扰性问题及其在德语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2019中韩著名教授陶瓷双人展郑东燕(韩国)作品选登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