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2017-03-09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大块第六小学祁世芬
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大块第六小学 祁世芬
学生经常问我:“老师,你怎么懂那么多呀?”我会很自豪地说:“老师看的书多呀!”我想通过自身去影响学生,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读书可以了解世界,扩展知识,明白道理,增长才干。正如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想要有知识就得多读书。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还是“满堂灌”。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发面入手。
一、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才是主角,教师起引导作用。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注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并且会自己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班里设置阅读广角,每天留出20分钟的阅读时间,班里选出阅读大王,背诵大王等。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爱上阅读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我大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阅读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让他们愉悦的进行阅读,快乐的接受他们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第一,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第二,告诉学生读书对他们是多么的重要,它可以使我们的精神获得满足。同时通过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第三,充分利用教学中好读书的例子把读书的益处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明白了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但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的加以引导和培养。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是需要教师适时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了,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问题时,就提出有点拨的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一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可以探索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的学习。
三、指导阅读,授之于“渔”
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小学生背诵的80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之类可用略读,可浏览一些报纸、收集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可以让学生把一篇刚拿到手的文章读三遍:仔细地读一遍全文,圈一圈生字,标出自然段。第二遍可以快速的浏览全文。到了第三遍可以让学生先把要完成的题目读一读,带着问题读。这样能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是指导精读。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先理解每个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有通解一章之意,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如教学《观潮》第3、4自然段时,先让学生细读课文,想象画面。再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形状,并分别用波浪线和直线画出作者描写钱塘江涌潮声音和形状的句子。这样,学生才会设身处地、入境入情的读书。既理解了内容,体会了感情又领悟和学习了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其次是略读,在现代社会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略读,当然在快速略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再次是注重课外延伸。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丰富学生的生活,开拓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同学们阅读的有关报刊、书籍,经常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有意识的指导学生阅读。
四、推荐好书,使学生有书可读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时应很好的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伸到课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阅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五、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
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读书可以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反之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为此,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片段甚至整篇文章。同时指导学生出黑板报、写随笔,要求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这就势必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广泛的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总之,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到读书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和丰富学生视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他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这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