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早操管理对策
——以山东体育学院为例

2017-03-09李丹山东体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6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早操体育院校体育

□李丹(山东体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63)

浅析高校早操管理对策
——以山东体育学院为例

□李丹(山东体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63)

本文通过对山东体育学院日照校区,各专业学生的出操现状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下一步高校早操管理的几点意见,希望为日后高校的高校早操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早操高校管理对策

1、前言

1.1、研究背景

在我国,早操一直是各大高校,为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增强体质、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如何合理的对早操进行管理,并达到其应有的效果,也是各大高校早操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尤其作为体育院校,良好的早操情况,表现的是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以及“体育人”的饱满热情。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作为高校的工作人员,早操也是我们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结合我校的早操情况,充分考虑管理者与学生的不同角度、不同想法,尝试为我校早操的科学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为下一步切实发挥早操的良好作用奠定理论基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我校日照校区大一至大三的在校生,专业为运动训练、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学。

2.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

(1)实地调查法: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总结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早操时间的出勤率及早操活动的主要内容。

(2)访谈法:通过与老师及学生的沟通,了解老师们认为早操难以管理的原因,以及学生排斥出早操的根本原因。

(3)文献资料法:通过搜集相关政策信息以及良好的早操出操模式,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找出适宜我校实施的早操管理办法。

3、分析与讨论

3.1、我校早操的现状

通过实地考察以及与教师、学生沟通了解到的情况,我校日照校区三个专业的学生的早操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效果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我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三个年级均以集体出操集合跑步的形式为主,以行政班级为单位,集合点名,按照规定路线进行跑步锻炼。比较欣慰的是,学生们虽然对于早操的形式不甚满意,但是出勤率较高,早操秩序维持较好,甚至不需要老师的监督,只需学生干部和早操管理的学生就可完成早操活动。

其次我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早操也以行政班级为单位,集合点名,但是早操的形式与其他学院不同。多是以本专业所学的武术套路或专业拳法等的为主要内容,同学们出操热情较为高涨,出操情况良好。

最后我校的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早操也以行政班级为单位,集合点名,按照年级的不同划分不同的早操活动区域,大一大二还是以集体跑步为主,大三为了迎合实习的要求,将早操由原本的集合跑步改为广播体操级队列队形练习。但是运动训练的早操情况在整个校区的早操情况中属于重灾区,情况最为不好,表现为学生的出勤率不高、出早操仍然需要老师的监督、对早操的认识不足、不满情绪较为严重。

3.2、我校早操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目前我校在早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学生的主动性不强;(2)学生出早操的心态为应付公事;(3)早操仍然需要老师的监督才能顺利的开展,学生的自觉性不高。(4)平时的训练课太多,一天训练下来已非常累,早上起床很困难。

3.3、影响我校学生早操的因素

针对于我校学生(1)学生们对于早操的意义认识不清,不能理解早操对于他们意志品质的培养以及养成他们良好作息的作用;(2)早操形式过于单一,学生们无法在单一的形式中找到出早操的乐趣,发挥他们的特长;(3)出早操的目的,已有原本的锻炼意志品质、锻炼身体转变为学生管理的手段,点名、考勤变成了学生出早操的唯一动力。

3.4、我校早操管理中的难点

在与老师们的访谈中,笔者发现,我校多数老师已发现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已将早操视为一种任务,而非自我锻炼和提高的需要;尝试过的自由化出操模式,收效甚微,达不到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需要;学生自进入大学后,随着课程学习的放松,自我的约束也随之慢慢放松,不良习惯滋生,早操沦为了“闹钟”,只是为了提醒学生们不要上课迟到,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

3.5、高校早操的管理现状

在有关于早操管理的文献当中不难发现,无论是体育类院校还是普通高校在早操的内容及效果上都存在以下问题,比如在段晓霞《高校早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中写道:‘学生不愿出早操,对早操意义不明确,迫于学校考勤管理出早操,学生出早操仅是为了点名,点完名后大部分学生选择去教室学习,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进行早操练习。’这是是普通高校大学生出早操的情况,体育院校的学生也存在着这些问题,但是有别于普通院校的则是,学生们日常的训练和锻炼已经达到运动水平,甚至有时训练会使学生非常疲惫,但是是否因为体育院校的学生已有充足的训练就不需要早操了,并不是,如张飞越在《吉林体育学院住校本科生早操现状与对策研究》讲到“体育学院的身体素质固然要比一般学生的身体素质好,但其生活习惯不好,多数同学晚睡晚起,通宵游戏,早上第一节课迟到旷课,不吃早饭等对身体不好,因此早操的开展对其还是有一定意义,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向搞笑的管理现状,正充分说明了早操的重要性,以及早操管理的重要性。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无论是普通院校还是我校这种体育类院校,早操的存在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是由于体育院校的特殊性,对于早操的开展应注意其与普通院校的区别,体育院校的学生本身有一定的体育基础,在早操的内容选择上一定要有变化,不能千篇一律的实行跑步,这样容易打击学生兴趣,使得学生为出早操而出,为考勤而出,并且针对体育院校课程的特殊性,早操的内容和锻炼强度也应有所区别。归根究底还是要根据专业以及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

4.2、建议

根据我校早操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我校的学生及专业特点,特对我校下一步的早操管理提出以下建议:(1)做好早操的宣传与组织工作:首先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早操不仅是为了起床和点名,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意志品质,作为“体育人”更应有饱满的热情和强健的体魄来面对一天的学习与工作;(2)打破行政班级的点名制度:以往的行政班级点名制度,更多的固化了学生们对于早操就是点名、就是考勤的片面想法,打破原有的行政班级概念,以每一名同学为单位,建立个人的早操锻炼计划,提高每一名学生的早操积极性;(3)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早操锻炼计划:例如大一,刚入校。可以采取统一的锻炼形式,一方面养成早期的习惯,培养和树立早操的观念,其次可以去培养集体观念、集体荣誉感,大二,则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兴趣可设立不同的社团,以社团的形式去培养学生的副项和爱好;当学生到了大三,因为有了前两年的铺垫,学生们已形成良好的风气,可以采取灵活自主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4)充分发挥专项教练的作用,调动教练的积极性,体育院校的学生,非常信服教练所制订的训练计划和安排,同时早操在学校非常受到领导的重视,使教练员也对早操给予一定的关注;(5)制定早操的奖惩制度,不是单纯的通报、批评,可以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早操转换成一种实践的学分,同学们的日常出勤率及表现,决定是否可以修到这项学分;(6)在整个早操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管理当中的人本原理和动态原理:即,参与早操的主体是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早操是否得以良好开展的决定性因素,了解学生所需所想,是决定学生是否自愿参加早操的关键;同时,任何形式的早操活动和早操管理形式,都会因为管理对象的变化或客观因素发生变化,在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地反馈信息,并及时作出调整,以确保早操活动的顺利开展,通知对活动的时长、内容留有足够的弹性,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也是早操能够顺利开展的条件所在。

5、总结

通过对我校早操情况的分析,并结合其他高校的早操情况,发现早操在各大高校都予以高度的重视,但同时也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如何更好的利用早操去培养当今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以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我们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在日后的实践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去发现和探索更加有助于早操顺利开展的管理对策。

[1]段晓霞.高校早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7).

[2]张飞越.吉林体育学院住校本科生早操现状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1).

[3]袁琳,宫爽,陈冬梅.我国高校早操开展研究进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09).

[4]蒋湘资.动态原理在高校早操管理中的运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2,(S1).

G807

:A

:1006-8902-(2017)-06-LXY

猜你喜欢

早操体育院校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做早操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做早操
早操
做一做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