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高新区 争当知识产权强市的先锋
2017-03-09彭瑞华
文/本刊记者 张 瑞 特约撰稿 彭瑞华
郑州高新区 争当知识产权强市的先锋
文/本刊记者 张 瑞 特约撰稿 彭瑞华
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原动力,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纽带和桥梁,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具有战略意义。郑州高新区2016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同时也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片区的核心区。两年来,郑州高新区不断加快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贡献了力量,发挥了作用。
知识产权能力提升迅速
郑州高新区2003年成立知识产权局,与高新区科技局合署办公。近年来,在知识产权意识增强、知识产权氛围营造、知识产权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2016年郑州高新区获批2个国家级牌子、1个省级牌子,即“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同时也是“郑州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之一。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知识产权“量”“质”并进。2016年,郑州高新区专利申请量达到10 383件,稳居全省第一,为河南省唯一年专利申请量超万件的县区,年申请量过万件的省辖市只有郑州和许昌两市。截止2016年底,全区有效发明2 248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0件,2017年上半年已突破100件,居全省前列;累计获得1项中国专利金奖、8项中国专利优秀奖;国际专利布局实现突破,2016年申请PCT专利15件,授权欧美日专利20件。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较完善。一是工作体系不断完善。每年专利申请量既是郑州市政府向高新区下达的考核目标,也是高新区科技局与管委会签订的重要目标之一。年度计划、工作总结、领导讲话中,都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明确要求。2017年上半年管委会成立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二是政策体系日趋完善。高新区2015年、2016年相继出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支持和奖励。三是经费投入持续增长。高新区设立了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和知识产权工作经费,2013-2016年区财政投入的知识产权经费分别是330万元、432.5万元、709.5万元、2 221万元,年均增长率达47.6%。
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聚集。一是积极培育国家级和省级优势企业。目前高新区拥有1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郑州烟草研究院),4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华晶、春泉、威科姆、海力特)和9家省级知识产权强企(备注:国家分为示范企业、优势企业2个层次,省级强企分为领军、示范、优势3个层次),2017年上半年又组织众智科技申报国家级优势企业。二是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贯标。引进了全国知识产权龙头企业——中规(北京)认证有限公司郑州办事处落户郑州高新区,这是该公司继广州、成都之后,在全国设立的第三家、中部地区设立的首家办事处。2015年9月,郑州高新区组织首批企业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国家标准,当年6家企业取得认证证书。2016年底累计44家企业通过认证,2017年上半年,累计56家企业通过认证。认证企业数量占全省70%和全市80%。同时有思维自动化、光力科技等20家已列入贯标后备企业,形成了“培育、后备、辅导、认证”的梯次队伍。三是开展专利挖掘和专利布局,积极培育“专利大户”。目前机械研究所、新开普等公司已取得初步成果。
知识产权运用初见成效。一是率先开展北斗产业专利导航工作。2016年在河南省组织申报专利导航试验区之前,经管委会研究,启动北斗产业专利导航工作,把握北斗导航产业链中关键领域的核心专利分布,明晰产业竞争格局、确定产业发展定位,建立专利分析与产业运行决策深度融合、持续互动的产业发展决策机制。2016年底专家团队入驻,2017年7月初组织了中期汇报会,目前已完成调查分析知识产权状况、建立专利导航机制、启动3家企业的微导航、注册了知识产权联盟,计划11月份拿出产业发展规划建议和产业发展路线图,并进行项目评审。二是积极实施知识产权产业化项目。2016年6家企业获批郑州市知识产权产业化项目,每个项目获得资助10-15万元,区级配套10万元。三是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运营。建立了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不仅实现了专利资助网上审核、初步解决人手严重不足的问题,而且建立了政策发布、通知公告、专利查询、专利预警、专利交易、专利导航数据库等功能,为逐步开展专利运营打下坚实基础。该平台还被郑州市科技局认定为科技服务平台,并获得相应资助。四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省市领先。利用政策和平台优势,积极鼓励区内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利用自身知识产权换取资本,拓宽企业融资渠道。2017年上半年完成专利质押融资2500万元,累计突破1亿元。五是积极推动企业开展专利保险。2015年10月,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郑州春泉节能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郑州分公司签订了高新区首笔专利执行保险单,也是郑州市首笔专利执行保险单。2016年,全区专利保险签订10单。
知识产权管理服务能力不断进步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较为健全。一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高端化。区内的郑州睿信知识产权服务公司、河南专利孵化转移中心2家服务机构是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郑州睿信还是河南省仅有的2家第一批国家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示范机构,该公司负责人陈浩曾获“全国专利系统先进个人”。在郑州高新区注册的服务机构还有亿通、猪八戒、德勤、中规众创、高新科创、弘毅天承等10余家,其他服务机构如大通、联科、知果果等,也在郑州高新区开展业务。二是知识产权服务从业人员高密度化。郑州高新区内知识产权服务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多,目前区内拥有知识产权服务从业人员256人,其中拥有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人员89人。三是助推“双创”窗口化。组织服务机构在众创空间开设线上窗口,上门为创业者提供“点对点”服务,受到创业者欢迎。目前,服务机构已经在金源众创空间、UFO众创空间、星火众创空间、腾讯、搜狐众创空间等开设窗口。已有3家服务机构的资深专家,成为“双创”导师。四是服务形式多样化。以开办专利工作培训、不定期走访企业等多种形式对专利知识进行全方位宣传,及时与企业对接交流解决技术创新方式方法难点问题,定期邀请专利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向企业讲解专利申请程序,主动指导帮助专利申请人撰写专利申请材料。
知识产权保护形成网络。一是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立体网络。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法律法规,密切配合郑州市知识产权局,并与质监、公安、版权、工商等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及时查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每年参加市局组织的执法活动,维护了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营造了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二是设立了中国(郑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高新区分中心,主要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受理举报投诉服务工作,扩大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方便了知识产权权利人维权和举报投诉。三是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紧密结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多次举办座谈会,就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行政、司法领域合作及与企业的沟通,听取企业意见,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效能。截至目前郑州高新区未发现群体性、反复、恶意知识产权侵权事件。
知识产权工作氛围浓厚。一是宣传工作不断深入。坚持把知识产权宣传、营造知识产权氛围放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通过“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中国专利周”等关键时间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2015年2016连续2年全市“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在郑州高新区启动,并通过《河南日报》《郑州日报》等各类媒体及现场展板等宣传途径,进一步营造了“尊重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舆论氛围。二是教育培训频次加大。积极邀请国家、省、市知识产权局专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家、大专院校知识产权专家对区内企业进行培训,3年累计远程培训672人、动漫企业成果专利化培训230余人、软件企业专利申请培训41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培训89人、贯标培训361人;通过培训,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意识普遍提高,维权意识和应对诉讼能力增强。
未来实现5个领先,突出5个重点
今后3年,郑州高新区要实现5个领先,突出5个重点。
实现5个领先。高新区的初衷和使命是创新。经过26年的建设和发展,高新区初步具备了创新源头集聚、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集聚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知识产权工作要发挥好上述优势,实现5个领先。一是知识产权“量”和“质”全省领先。2016年,郑州高新区专利申请量达到10 383件,为河南省唯一年专利申请量超万件的县区。2019年申请量达到17 000件,万人有效发明拥有量达到120件,PCT途径专利申请量60件。主要指标保持全省领先,追赶全国先进高新区。二是知识产权运营全省领先。努力把北斗产业专利导航项目做成品牌工程,把北斗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成为品牌区域。大力推进专利交易许可,2017年交易额达到1亿元,2019年达到3亿元。三是优势企业培育全省领先。每年新增省级以上强企3家,新增贯标企业20家。2017年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企业达到80家,2019年达到120家以上。四是知识产权服务全省领先。发挥全国科技服务业试点园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的作用,依托睿信、河南专利孵化转移中心2个国家服务品牌机构,带动一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郑州高新区形成物理集聚和功能集聚,2017年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达到20家,2019年达到30家。五是知识产权氛围全省领先。强化、深化、细化、升华宣传与培训,与全区服务机构、众创空间、优势企业、创新团队等互联互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活动,不断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提升知识产权工作能力,营造知识产权浓厚氛围。
突出5个重点。一是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强化科创链。围绕智慧产业、北斗导航、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造等新兴产业,大力培育知识产权密集产业、知识产权强企和专利大户。拓展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推动知识产权国际化,每年通过PCT途径申请专利增长30%以上。二是推进知识产权转化,强化产业链。建设好北斗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同时积极开展其他产业的产业规划类和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早日申请建设国家专利导航实验区。建设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开展专利交易、许可,每年增长30%。争取3年推进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上市2家,“新三板”挂牌50家。三是推进知识产权资本化,强化金融链。推动完善落实知识产权金融扶持政策措施,优化知识产权金融发展环境,建立与投资、信贷、担保等工作相结合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机制,拓展专利持有人实现价值的途径。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017年质押融资达到1.5亿元,2019年突破3亿元。四是深化知识产权管理,强化政策链。参照郑洛新国家自创区政策、省市知识产权政策和广州“美玉十条”等政策,在运营、微导航、专利维护费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知识产权联动机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知识产权工作,组织财政、人事等部门共同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形成支持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的合力。成立知识产权专家委员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为知识产权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开展知识产权评议。对重大项目建设、重大经济活动等,邀请专业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评议,减少知识产权风险,并形成制度。开展理论研究。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深入调研分析,每年组织2个软课题,形成理论成果。五是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强化保护链。知识产权与科技、公安、工商、质监等协同联动,定期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种冒充专利和假冒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加大司法保护融入力度。与省、市、区法院知识产权庭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定期沟通,资源共享,争取在郑州高新区设立知识产权法院,2018年设立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建立快速维权机制。加快构建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机制。引导企业与职工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联盟、行业协会、知识产权社团等民间团体知识产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开展专利保险,以市场手段、行政手段、司法手段相结合,保护企业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