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东体育思想研究
2017-03-09胡宏东林友标
胡宏东,林友标
(广州大学 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霍英东体育思想研究
胡宏东,林友标
(广州大学 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霍英东先生把体育看成是振兴中华、为国安邦的大事,为我国体育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建立了不朽的功绩。研究其体育思想,总结其卓越贡献,评估其影响和价值,对当今的体育理论发展和体育实践、对促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霍英东;体育思想;实践;贡献;影响;价值
霍英东(1923-2006),祖籍广东番禺,自幼定居香港,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等重要职务。他长期以来担任国际足联执委、国际足联女子委员会副主席、世界象棋联合会主席等10多个单项体育组织的名誉会长或主席。霍先生是受到广泛尊重的社会活动家,是在海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体育事业家。[1]1目前,学界对其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霍英东先生的贡献、影响以及记述他对体育的热衷,缺乏深度研究。本文从霍英东先生体育思想的视角,总结他对中国体育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评估其影响和价值,并揭示其体育思想背后的爱国情怀和对当今体育理论和实践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霍英东体育思想的内容
(一)强国必先强身
“强国必先强身”,强身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强国、扬国威,这是霍英东先生体育思想的基本出发点。霍英东出身贫寒,少年时为谋生糊口,体弱多病。懂事后见国家贫弱、人民多灾多难,深感“东亚病夫”的屈辱,深知体育事业对国家进步、民族昌盛的重要性。为此,霍英东一直把体育运动作为振兴中华的重要手段。对于体育强身,霍英东本人就是最好的见证者。年轻时,他身体弱小,体重只有70来斤,那时他十分羡慕举重运动员的健壮身体,于是就开始练习举重。据霍先生回忆,他第一次举30磅,差一点晕倒过去,但是没有放弃,坚持锻炼,他的身体就练好了。[2]上世纪60年代初,他组织“有荣”和“卓然”两支足球队,每年参加300多场比赛,连续十几年,直至其晚年,他还身体硬朗,足以见证体育强身的重要性。在北京成功获得了1990年第11届亚运会的举办权之后,霍英东积极协助运动会的筹备和体育场馆的建设,他希望借此向各国人民展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精神风貌,并通过体育来强国,进一步振兴中华民族大业。[3]
(二)运动是生命的保险
霍英东从他的亲身实践中悟出体育锻炼是最好的生命保险这一真谛。他曾说:“在你年轻时,面对各种复杂挑战,建立了自己的一个王国;等你年纪大了,你就会感到精力不足,没有之前的那种锐气和勇气去做新的开拓,你若坚持体育锻炼,可以恢复疲劳,长时间工作。”[4]9740年代,霍英东生计难继,忙于糊口,基本没有时间参加体育运动,身体瘦弱不堪。50年代初,他从南沙岛回来,身体机能状况仍不太好。到了1954年开始从事房地产业,经常夜以继日,每天睡眠仅三四个小时,体重下降到102磅。[5]那时霍英东虽然在地产业取得成功,但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连上五六层楼都感到乏力,于是他下决心恢复体育锻炼,用运动为生命提供保险。霍先生除了体育运动没有其他嗜好,加上有规律的生活,所以到晚年还身体矫健,精力过人。1976年1月7日,73岁高龄的霍英东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省港杯”足球赛,创造了在绿茵场上驰骋60载的奇迹。霍先生每天还坚持在12摄氏度的冷水中畅游,他从体育实践中创造出了蒸汽浴与冰水浴相结合的独特的健身养生方法。
(三)体育运动是人体必需
霍英东曾说过:“体育对于人类,不只是一种爱好,而且是人体的必需。”他认为体育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他的体育哲学。正是他把体育认为是人体的必需,才造就他对事业坚定的信念、敏锐的思维和充沛的精力。他无论出差、工作,即使再忙再紧张,总会抽出时间锻炼,从不间断。据他回忆,幼年时代家境很不好,一家人住湾仔水渠街,在面积不大的一层楼,挤着50多人。如果天气太炎热了,就把床板铺在骑楼或花架上睡,居住环境恶劣,食物营养缺乏,肺痨时刻威胁着每个人。在这样的条件下,霍英东的成长全靠奋斗精神和坚持运动。[4]139直至后来,霍英东始终坚持运动,可以说霍英东的一生是运动的一生,体育运动人体必需——这就是他身体强健的秘籍。
(四)“不是送鱼而是送网”
霍英东对体育有较深的认识和见解,他支持和发展我国体育事业不仅仅是捐钱捐物,而是提倡“不是送鱼,而是送网;不是给人黄金,而是给人点金术”。他深知“东亚病夫”帽子不摘,民族难复兴,国运难昌盛,因此他在提高全民体质上做出长期的努力,并身体力行,坚持不懈,为中国通向体育强国之路立下不朽功勋:他为国家体育运动迎头赶上世界水平献谋献策,为捐建民众体育场所出资助力,为加快国家经济增长提出发展体育产业,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助力武术走向世界。特别是在70年代,当时还处于“文革”时期,体育事业也受到“左”的思潮破坏,在这样的时期,霍英东为中国的体育事业高呼,为提高我国的竞技水平尽心尽力,他的爱国热情和慷慨精神,实属难能可贵。[6]
(五)突破足球全面发展
霍英东从小就热衷于足球,读书时,一有空就与同学拉开“阵仗”踢它一场。[7]20860年代,国际体育组织把8亿人口的中国拒之门外,他认为很不合理,于是决心冲破国际足联禁令。他带领香港同章足球队到内地访问,并进一步思考“突破足球全面发展战略”,以足球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带动其他体育项目的发展。
1.创办“省港杯”足球赛。1975年12月7日,以霍英东先生为首的香港足球代表团,与广东足球代表团签署“省港杯”足球赛合作协议书,规定每年在元旦至春节期间,粤港两地互派足球队,分别在广州、香港举行足球比赛,至今已举办38届。省港杯足球赛是促进体育交流与共同发展平台,更是联络同胞情谊的桥梁。
2.提出“凤先飞”战略思想。中国男足在三届世界杯预选赛中表现不佳,霍英东认为中国男足队的整体实力与世界强队有较大差距,短时间内难以冲击世界杯。这时,霍英东看到了中国女子足球的飞速进步,定能在世界体坛称雄,于是提出了“凤先飞”的足球战略思想,目的是想让中国的女子足球先在世界上打响,反过来加速男足的发展,从而提高中国足球整体水平。霍英东的“凤先飞”足球战略思想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对我国足球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霍英东体育思想的实践和贡献
(一)恢复国际地位
霍英东毕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恢复我国在国际体坛地位不懈努力,功勋卓著。1958年,国际体育组织排斥中国,视台湾为完整国家,破坏中国的统一,中国毅然宣布与国际奥委会脱离关系,也因此失去了国际体育组织的多个会员席位。霍英东认为,要早日恢复中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合法地位,使中国体育健儿能够平等参加国际各项比赛,与国际体育界交流、切磋技艺,这是中国发展体育事业、促进体育强国建设所要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70年代初,霍英东倾注大量心血,献谋献策,为恢复中国在国际体坛中的合法地位奔走呼喊。经霍先生的艰难力争,该工作不仅取得圆满成功,而且开创了解决国际体坛争端协商、合作模式的先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8]1974年9月,在伊朗德黑兰举行的第7届亚运会,霍英东和长子霍震霆出席参加,在此期间,霍英东联合伊朗、科威特等代表提出中国入会亚洲足联的问题,经过艰苦努力,中国以3/4的多数票得以取代台湾,重返亚洲足联。[9]霍震霆为恢复中国亚洲自行车运动的合法席位,出席亚洲自行车联合会的大会决议,经努力斡旋,以21票赞成、3票反对、2票弃权的表决结果,成功恢复中国合法席位。[10]1980年7月7日,经过霍英东的多方努力,国际足联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足球合法席位。当时,中国恢复14个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合法席位,霍先生均作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资助场馆建设
霍英东一贯尽心尽力支持和发展祖国体育事业,不惜资财。从祖国南到北、东到西,到处可以见到他为中国体育事业作出捐助的痕迹。1979年,霍英东成立10亿元的基金会,用以资助内地基础建设,其中很多款项都是用于支持国内体育事业。1986-1994年,霍先生仅在体育方面就捐资4亿多元。资助体育场馆建设尤为明显,在中山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等学府,番禺中学、三水华侨中学等中小学校,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中山温泉高尔夫球馆等公共场所都有霍英东捐赠的足迹。正因为有改变国内体育设施条件、助力建设体育强国这样的强烈愿望,所以霍先生在国内的投资捐赠有一大部分是和体育是有关联的。霍英东坚信,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中为中国人扬威,表现了中华民族的风貌,提高了国家声望。[1]72
(三)重奖体育精英
中国在国际体育组织和奥委会得以恢复合法席位后,霍英东更为建设体育强国、振奋民族精神进一步贡献力量:他为激励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比赛上取得优异成绩,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重奖体育精英。1984年10月,霍英东在欢迎我国参加奥运会的健儿光荣凯旋的招待会上,忽然用不太流利的国语说:“我想拿出1亿港元,作为发展祖国体育事业的基金!”霍英东用1亿港元专门设立“霍英东体育基金”,奖励体育精英。为使重奖体育精英制度化,霍英东体育基金会制定了奖励办法。1988年第24届奥运会,他为了鼓舞士气、让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发挥出好成绩,出资265多万港元,将这笔巨款奖励给奥运会的“有功之臣”。为了发展中国体育事业,他一掷万金,毫不吝啬。[4]621989年,国家队男子足球队参加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6强赛,霍英东为了激励健儿们进军意大利,在中国队最后一战前奖励每位球员10 000美元。[11]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中国健儿斩获16金、22银、16铜的战绩,霍英东为鼓励我国运动健儿获得这份属于中华民族的荣耀,9月30日在自家宴请中国奥运健儿,并向他们颁发了金牌及奖金,总值达1300万港元。[12]邓亚萍说,依靠霍英东巨额捐赠启动的中国体育基金会,多年来使很多退役运动员和奖牌后的无名英雄们受益。“霍先生所做的一切,皆因一片爱国心”。[6]
(四)扶植后备力量
霍英东把扶植中国体育的后备力量、培养体育人才作为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主要内容。他希望能通过加强对体育后备人才力量的挖掘和可持续的培养,促进中国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自1985年起,霍英东体育基金会在国内一些体育学校评选出若干单位颁发“霍英东体育基金奖”,帮助这些学校扩建体育设施、改善训练环境,激励他们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辽宁省庄河二十中学,自1986年获得了霍英东体育基金奖后,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体育设施和训练水平,培养出了孙日鹏、孟宪辉等优秀运动员,多次为国争光。霍英东还特别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和体育意识的培养,诸如在足球项目上,他提倡足球要从青少年抓起,从小培养足球意识,关键是普及推广,要因地制宜建小足球场,并于1994年在全国10个城市捐建100个小型足球场供青少年使用。
(五)支持体育科研
为改善国内体育科研条件,霍英东引进国外先进的科研仪器,装备体育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筹建技术先进、数量众多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包括体育博物馆、武术研究院等各种重要场馆30余处。[17]其中有的甚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如“国家兴奋剂及运动营养测试研究中心”,该中心是被国际奥委会承认的世界兴奋剂检测中心之一,多次完成了国际体育赛事检测任务。再如中国武术研究院和中国体育博物馆,使中国体育界几代人的愿望成为现实,促使中国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也成为中国向世人展现中华优秀体育文化的窗口。这些对体育科研的资助、支持,增强了体育科学研究的活力,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三、霍英东体育思想的影响和价值
(一)国内外体育界的认同和赞誉
霍英东是中国著名的体育事业活动家,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高度认可和赞誉。由于霍先生的特殊贡献和对体育的热衷,1987年2月7日,中山大学授予其名誉博士学位,对其体育思想和贡献给予肯定;1994年1月31日,美国春田大学授予霍先生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这是我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意义非凡;1995年香港大学也授予霍先生名誉博士学位;由于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特殊贡献,1995年5月15日,国际奥委会授予他银质勋章。2006年,霍英东先生去世后,国际足联官网发表了悼念的公文,表达对霍先生的哀悼和其体育思想认同和赞誉。公文中提到,“作为一个热情的足球运动员和球迷,霍博士在1978至1996年期间担任国际足联执委会委员,并为中国于1980年重返国际足球大家庭做出巨大贡献。”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同时发表唁电:“作为一个商人,他无比成功;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无限爱国。”这不仅是这个国际体育组织对霍英东的缅怀和褒奖,也是国内外体育界对霍英东所做壮举的一致认可。[14]
(二)带动和影响港澳同胞发展体育事业
霍英东不但自己投身于体育事业,还带动和影响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对祖国的体育事业作出贡献,表现出了高尚的无与伦比的报国情怀。1975年9月,霍英东率领30多人的港澳同胞到内地参观并参加第3届全国运动会,期间周恩来总理发送请柬,邀请霍英东参加国庆节。l977年7月,霍英东再次率领香港足球参观团,到北京参与“北京国际足球友好邀请赛”,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和李先念一并观看了决赛,并出席闭幕式。[7]2371979年1月,霍英东创办的“省港杯”在广州拉开序幕,霍英东亲自带领香港足球队和足坛人士赴穗参赛和交流。“省港杯”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大大超出了足球运动竞技本身,不但促进了粤港两地足球运动的发展,更是加强了广东和香港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一时成为举国瞩目的大事。[15]每一年的“省港杯”,与霍英东的香港足球队同行的还有大量的香港球迷和工商、文教界等人士组成的庞大的考察团,曾宪梓、何贤、马万祺等都是这支考察团的早期成员。[16]在1979年“省港杯”期间,由霍英东、马万祺、何贤联合捐资兴建的中国内地第一家合资涉外宾馆——中山温泉宾馆宣告落成,被誉为改革开放的“繁花第一枝”[17]。
(三)子孙后代对其思想行为的传承
霍氏子孙后代把霍英东先生的体育思想传承和发扬光大,形成以体育为已任的优良传统。长子霍震霆早已成为霍英东体育事业的掌门人,长期跟随父亲霍英东奔走体育事业之中,父子被称为“体坛父子兵”;次子霍震寰自幼热衷中华武术,10多岁已习武,专心研习、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武术;长孙霍启刚作为霍英东先生的长孙,在其家族熏陶下,也对体育结下不解之缘,延续着霍英东先生的体育思想,造福世人。霍氏俊彦将霍先生的精神薪火相传,延续着这个家族的体育传奇。这是霍氏之幸,也是国家之幸。
[1]李敏生.霍英东与体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2]左林,顾美忠. 霍英东行先生一席谈[J].新体育,1979(10):11-12.
[3]霍英东,冷夏.时局的生意:霍英东自述[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208.
[4]庄昭,王伟轩,袁广达.爱国爱乡的霍英东[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
[5]谷喜.霍英东成功之道[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237.
[6]王慧峰.霍英东:为中国体育腾飞殚精竭虑[N].人民政协报,2006-11-01(A01).
[7]冷夏.霍英东全传[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8]马群丁,唯豫.走近霍英东[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166.
[9]王秀峰.霍英东风范长存[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248.
[10]何振梁.情系中华体育的霍英东霍震霆父子[J].纵横,2000(1):14.
[11]束亮,霍英东.中国体育的助跑器[N].扬州晚报,2006-11-01(B8).
[12]瞿琮.霍英东传[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6:201-202.
[13]马明达,耿之矗.体坛功臣——霍英东[J].体育文化导刊,2007(2):73-77.
[14]高任飞.震霆 主掌体育最佳人选[J].南方人物周刊,2006(28):44.
[15]万人空巷省港杯[N].广州日报,2006-01-28(B06).
[16]广州市文史研究馆.广州的故事:第3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70-71.
[17]吴跃农.邓小平与香港名人(之二)——邓小平与霍英东、李嘉诚[J].党史纵览,2004(5):5.
[责任编辑 文 俊]
2016-08-31
胡宏东(1990—),男,广东揭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体育史研究。
G80
A
1009-1513(2017)01-00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