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诈骗犯罪及其防治

2017-03-09杨柳刘款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诈骗者诈骗罪诈骗

杨柳刘款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金融诈骗犯罪及其防治

杨柳刘款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如今金融诈骗犯罪层出不穷,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使诈骗花样手段不断翻新,法律的不健全、技术的不完善、经济发展导致的劳动力过剩和有些人价值观的扭曲使诈骗事件频发,公民稍不留神就会落入骗子的陷阱,血汗钱落入坏人的口袋。为了整治这类事件,必须从政府、社会、有关部门到公民自己,都要为防治金融诈骗犯罪贡献自己的力量。

金融诈骗犯罪;现状;原因;特征;防治

金融诈骗罪是指在金融活动领域中,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办法骗取他人财物、破坏国家金融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我国现行刑法中规定的涉及金融诈骗犯罪的罪名共有八种,即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在 1995年 6月 30日通过的《关于惩治金融犯罪的决定》中增设了七类金融诈骗的罪名,并将其从诈骗罪中分离出来。在1997年刑法修订案中对金融诈骗犯罪设专节作了规定,并增加了一类金融诈骗犯罪,至此,金融犯罪共计八类罪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金融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大众理财意识日益增强,大家在享受便利的服务的同时,金融消费领域的侵权、诈骗行为越发猖獗。金融诈骗犯罪涉及金额一般都比较巨大,给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不利于社会稳定;诈骗犯罪有时还伴随着行贿罪等等,犯罪分子编造银行相关凭证和票据,破坏了正常的交易程序。被诈骗者群众比例不断扩大,如今不只是遇事慌张、自我保护意识不足的中老年群体,经常广泛使用网络通讯设备的年轻群体也成为骗子的主要目标。

2015年,猎网平台共收到全国客户申请理赔的网络诈骗举报24886例,举报总金额为1.27亿元,人均损失5106元,人均损失额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近1.5倍。2015年云南省某P2P网络平台非法集资案中,受害人超过2万。调查结果表明,[1]50%的受访者遭受过诈骗事件,其中40%的受访者被骗金额在10000以上,而40%的人遭遇的诈骗方式是以假冒公安、司法部门或以中奖为理由实施诈骗的。

一、金融诈骗犯罪的现状

(一)从线上扩展到线下

金融诈骗犯罪形式从传统的假冒领导、公检法工作人员、银行的电话、短信诈骗扩展到假冒别人的QQ、微信诈骗和带有病毒的二维码诈骗。从2011年至2015年,仅电信诈骗发案数量增长了近五倍。网络诈骗的门槛较低使得更多犯罪分子可以涉及金融网络诈骗,电信金融等诈骗行为具有跨地区、跨行业、手段不断翻新、科技性高等特点,[2]犯罪分子也利用网络的广泛性和虚拟性伪装自己的身份,使我国监管金融诈骗犯罪的能力有限。

(二)诈骗技术不断提高

金融诈骗让人防不胜防。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演变,越来越多的人使用QQ、微信等第三次支付工具、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犯罪分子利用匿名短信、匿名电话、钓鱼网站、各种高仿的APP让受害者上钩,盗取客户资金。

(三)团伙作案成为主要形式

如今的金融诈骗犯罪分工细化,技术要求高,团队之间协作能力强,成功几率高。一个金融诈骗犯罪的实施,往往需要一个网络平台,一个宣传团队,一个经理人团队,团队之间分工明确。

(四)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金融诈骗中的网贷事件受害者数量很多,有些人知道这些投资存在高风险性,但却有自信可以在资金链断裂时离开,更认为如果案发,也会因参与人数多而受到政府的重视,所以一旦自己的利益遭受损失,往往会通过网络将这些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条利益链,逼迫政府为他们的行为负责。

二、金融诈骗犯罪形成的原因[3]

(一)法律因素

金融诈骗的违法犯罪行为在法律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条例并不健全,有些内容不符合现实的需要,存在立法滞后的问题。其次是技术因素。相关部门刚开始没有认识到金融诈骗犯罪的危害性,没有保护好公众的隐私信息,诈骗者可以容易的窃取用户信息,锁定目标进行诈骗。有关部门没有对金融诈骗犯罪做到足够的重视,对公众个人信息的保护技术不足,黑客很容易发现网站漏洞盗取公民信息,才使诈骗行为不断滋生,发生了许多威胁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破坏社会稳定的案子。

(二)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后我国产业结构不断更新换代,用工需求减少导致劳动力出现过剩的局面。在金融诈骗犯罪案件中,诈骗者一般都属于青壮年,都想通过用快速简单的手段来获取钱财改善自己的贫困状态。

(三)社会因素

市场经济的浪潮使一些人价值观扭曲,秉承拜金主义,诚信缺失严重,[4]诈骗者为了快速获取钱财,宁愿采取非法手段,公民的防范意识薄弱更给了诈骗者可乘之机;政府在引导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素质方面工作不足;我国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距,贫者愈穷,富者愈富,生活在底层的无法翻身的人就会想出非常的办法作为快速赚钱的方法。

三、金融诈骗犯罪的特征

金融诈骗犯罪是发生于金融领域的诈骗行为,与普通的诈骗行为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更具复杂性。

(一)涉案金额巨大

现阶段,伴随金融系统改革出现的漏洞以及信用工具的升级,金融诈骗又迎来新的高峰期,涉案金额巨大的案件频发,仅河北某县一处的信用证诈骗案涉案金额就达上几百亿元,案值之巨,令人震惊。到目前为止,金融犯罪已成为经济犯罪的最重要类型,也是经济犯罪中刑罚最高的犯罪。

(二)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

金融诈骗犯罪窃取客户信息,短信或者电话告知其中奖或退款事项待处理,逐步抓住受害人的心理和犯罪技巧骗取钱财。金融诈骗犯罪利用钓鱼网站记录受害人的信息和银行卡卡号和密码,取走其钱财。诈骗者冒充第三方交易平台或假冒受骗者身边熟悉的人实施金融诈骗犯罪。最后是投资诈骗。诈骗者编造谎言称提供高收益、低风险的金融产品,以此吸引投资者投资,利用受害人获取信息不足的特点,获得一定资金后携款潜逃。以上就是金融诈骗犯罪的重要特征,我国公民应当熟悉诈骗者的套路,预防进入诈骗者的陷阱。这样的犯罪过程,决定了金融犯罪必然会呈现出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性。

(三)受骗者维权意识薄弱

诈骗行为的顺利完成与很多受骗者经受不住诈骗者口中高收益、无风险的汇报和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密切相关。尽管诈骗事件数量不断增加,但只有很少的消费者能真正将维权付诸行动,追究其原因,是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通常会自认倒霉,报警会觉得丢人,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政府公安部门找不回钱财也使受害者不愿多此一举。[5]

四、金融诈骗犯罪的防治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国家应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的严肃性和完整性,为防止金融诈骗犯罪提供制度保障,可以有效打击犯罪分子。法律凭借权威对诈骗者或者想要诈骗的人施以影响,进行规范化活动,希望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维护法规的公信力。

(二)加大对金融诈骗犯罪相关知识的普及力度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宣传,向公民普及预防诈骗的知识,使公民面对骗子的陷阱能准确识别;公民也应该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主动泄露自己的隐私,坚持 “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原则,安全使用银行卡,做一个了解金融知识的人。[6]有好友向你借钱不轻信,及时跟朋友打电话确认,确认真假,防患于未然。记住银行、电信运营商给你的风险提示,养成一个自觉防范金融诈骗犯罪的好习惯。在金融市场和互联网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金融市场健康运行,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安定。

(三)相关系统要及时维护更新

有关部门要加强QQ、微信等社交软件的系统维护,防止骗子盗用用户账号,窃取用户信息。加强银行等系统的监控体系和防火墙设置,及时更新技术,监控钓鱼网站。电信运营商要加强对电信金融诈骗犯罪的防范,从而加强对电信客户的保护力度。这些部门也要加强对员工防范金融诈骗犯罪的技能培训,以便在他们工作中可以认出假冒的工具,规范行业行为。

为了遏制金融诈骗犯罪的发生,政府、社会、相关部门和公民必须共同努力。国家一方面应引导诈骗人员从事正常的工作,提高诈骗者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刑满释放后重新做人,为社会作贡献;另一方面应努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诈骗者接受良好的社会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1]杨军.打击网络金融诈骗需“釜底抽薪”[J].人民论坛,2017,(3):106-107.

[2]段白龙.防范金融诈骗的几点建议[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6-12-15(005).

[3]牛宗岭.电信诈骗问题的成因分析[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6,(6):33-36.

[4]王春.运营商关于电信金融诈骗的对策研究[J].移动通信,2016,(21):65-68.

[5]薛强.国人遭遇金融诈骗情况调查[J].金融博览(财富),2015,(11):26-29.

[6]郭敏峰,翁为民.金融诈骗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23-25.

[编辑:张钦]

D917.6

A

1672-6405(2017)021-0041-02

杨柳 (1996-),女,河北沙河人,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2014级本科生。

刘款 (1995-),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2014级本科生。

2017-03-12

猜你喜欢

诈骗者诈骗罪诈骗
黑客、破解者和诈骗者之区别
合同诈骗罪存废问题研究
诈骗罪被害人被害分析与预防
网络安全工程师“反杀”电信诈骗骗子
诈骗罪
链接:千奇百怪的德国电话诈骗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信用卡诈骗
信用卡诈骗罪中的恶意透支行为分析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