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般的绘画 成人化的审美
——从一张“图”引发对儿童绘画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03-09杨小新

美术文献 2017年11期
关键词:成人化儿童画成人

□ 杨小新

一、欣赏儿童画的三个角度

A:右边有“字”画得好,他把妈妈的嘴巴画得很大,因为他喜欢妈妈亲他。同时,左上角还画了一朵漂亮的小花,表示他妈妈很美。

B:右边的画得不好,因为把自己的妈妈画成那样——那么丑,学生自己肯定不会认可,而且其他的小伙伴也会嘲笑他,把自己的母亲画那么丑,而左边的画相对学生来说它是可以接受,她才是美的,尽管它不是那么美,但她尽力在美化自己的母亲。你看它的颜色以及轮廓都是这样做的。

(图片来源:周殿宝主编《觉悟的儿童绘画》讲座的PPT 投影)

C:右面的画画得好,因为右面的画是一幅很有张力、有表现力的儿童绘画作品。这张画之所以好,是因为这张画具有很强烈的形式感。首先表现在两个大的形状对比,即头的外轮廓,一张不规则的圆形的脸顶天立地的占满整个画面的,更可贵的是,它又不是占在正中间,而是靠左边些,在画面的右边留下的一小块空白,使画面形成左右两大块正负形的面积对比。其次,在黑白灰位置的处理上,这个学生也表现了巨大的天赋,他把头发涂成黑色,头发的黑色使画面的黑色部分得到有效分割,而脸“意外的”涂成白色与头以外平涂的黄色,形成画面的白和灰色两部分的“意外”对比。再次,表现在肌理对比上,你看那用白色蜡笔迅速涂抹的有点脏的大脸与匀速的干净的平面的黄色负形形成一动一静、一粗糙一细腻、一脏一净的强烈对比。

以上是在参加广东省首届“粤派名师”暨全国中小学美术名师经典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大会上《中国中小学美术》周殿宝主编在做《觉悟的儿童绘画》专题讲座时,现场参会的三位美术教师举手针对上图回答周主编的提问即“上面那张图更好,为什么?”的对话(现场语言不完全是这样,有修改)。我个人认为,这三段话,正是当下我国美术教师界普遍存在的三种“审美思维”的缩影。

二、三种审美思维

A类美术教师。他们凭着个人对儿童心理的猜测,“想象性的”描述学生绘画时的内心心理状态或着说解释学生创作作品的内在原因和动机。她使用的评价语言是想象性的、猜测性的;它是臆想的、不准确的。

不容否认,这种站在儿童立场的“猜测”,它有利于解读儿童绘画。但是它不是一种审美评价,尤其不符合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对一张儿童绘画作品的评价。虽然她认同了上面右图是一幅优秀的儿童画,但那是她“猜的”。

B类美术教师。这类教师是典型地还处于“儿童审美思维阶段”的大人,它反映了包括这类教师在内的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审美观。这类美术教师无疑在美术专业水平方面,她们是贫乏的,可以说还没有形成基本的正确的艺术的审美观,对于美术的“图式”基本不能理解。她们想当然地认同了“世俗”的眼光——这样画妈妈才漂亮,那样画妈妈会被其它小朋友笑话的。她们认为美的东西,就是那些唯美的、漂亮的、好看的。如果一个美术教师持有这样的审美态度,那对于受教的儿童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C类美术教师。这类教师才是用一个美术教师、一个具有成人的艺术的审美眼光来解读一张优秀的儿童绘画作品。她们从纯艺术形式的角度出发来评价,观点可谓深入合理,切中要点。一张画,一个美术教师能够理解多少,那他才有可能给学生传达多少;一张画,一个美术教师能够理解多深,他才有可能辅导他的学生走得多远。所以,美术教师的审美能力很重要。

三、三种图式

在上述三种思维指导下,当下儿童绘画作品也基本形成了下面这样三张图的样式。

一种是在内容上能表现出儿童独特的想象与视角,天真的、幼稚的。但是在形式上,没有想法和看点。这类绘画在儿童绘画作品类至少占据百分之九十。在一般美术课堂上,大多数学生呈现出来的作品都是这种“图式”。

此类作品十分原生态。但在儿童美术比赛时,这些儿童绘画作品大多数是入不了成人的“眼”的,因为它缺少“成人化审美”的形式,所以在评审的第一阶段就被PASS掉了。

偶尔似乎也有另外,可现实是因为没有及时被一线美术教师的慧眼所发现,好作品通常被埋没,或者被学生自己继续加以添加、涂改,好作品一会儿功夫变成了一幅差的平庸的画。

一种是世俗的唯美。这类作品,通常是学生画得很辛苦,很工整,颜色鲜艳,一眼看上去,画面很吸引“普通”人,而懂审美的观众会看得比较辛苦。这类作品在儿童绘画比赛时,通常在学校一级或镇一级比赛时,还能见到不少。这类作品,通常是某些美术第二课堂的或对美术表现出一定兴趣的小学生画的。由于教师指导学生绘画时,担心学生画错或画坏一幅作品,通常采取了一种保守的、抹杀学生个性的、力求保底画出一张像样的、平整的、干净的作品的审美态度来指导学生绘画。

第三种是成人绘画的翻版。这类作品,基本上是被具有一定艺术审美水平的专业的美术教师“指导”出来的。因为画面在形式上符合成人审美的标准,在点线面色、黑白灰等构成上,作者经过精心的布局,使画面获得了艺术感。所以这类作品是当下儿童绘画比赛时,得奖最多。也因为获奖率高,所以这一类作品成了一线专业美术教师指导儿童画时要求学生模仿和复制的对象。所以虽然每次儿童画展览展出的作品在形式上表现力越来越强,在绘画的各种技法上显得越来越高超和成熟,但在实质上,属于儿童绘画作品本身的创造力正在逐步降低。这也是当下优秀儿童绘画展览时,最容易产生的一个可怕问题。

虽然这类绘画在形式上获得了“美是理性的显现”的肯定,但还要警惕,由于过于理性,在指导儿童绘画时,容易将儿童画中闪光的天真的一面抹杀;严重的会造成儿童画成人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的认知局限:不论从技能上,还是从思想上来说,一般儿童的认知水平都不能达到那种水平。这里面参杂了太多的“专业美术教师”的审美痕迹。或者说直白一些,这里面有很多的绘画是教师帮忙画的或者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在一所学校,这类绘画体现了一个美术教师教儿童画的水平。美术教师尽力在学生绘画作品中体现自己的专业水平,他们清楚,这个关系到教师本人在学校以及所在地方的地位及发展。理解这一点,我们似乎明白“儿童画成人化”实质是美术教师之间相互竞争的结果。

儿童画成人化可能相对于第二种“世俗的审美思维”还更有害。因为在“唯美的世俗的审美思维”下辅导的学生,至少还保存了学生的真实感受和理解,只是还不理解绘画语言的运用。而儿童画成人化,将使儿童提前进入成人的阶段——追求技巧,过早的进入成人绘画思维,从而使儿童绘画的天真无邪以及想象力等受到压制,不利学生健康发展。

四、优秀的儿童绘画图式——儿童般的绘画,成人化的审美

绘画是心灵的体现,儿童的心灵是天真、活泼、可爱的。儿童的绘画也应该体现天真、活泼、可爱。

所以优秀的儿童绘画图式,首先要提倡符合小学生的审美标准:在内容上表现儿童的所看、所想;在绘画的形式上,追求自由,讲究童趣,容许线条的非理性,画面的散乱、随性,忌工整,容许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智水平可犯的错误。正因为儿童绘画所产生的这种独特性——“儿童的意味”——一种成人不能完成且令成人羡慕的和赞叹的“天真趣味”,所以儿童绘画在美术的大家庭中,是有一片独特地位的,它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贝,是值得我们美术教育者、美术家以及全人类都额外尊重和呵护的。

综合上述,我认为优秀的儿童绘画图式应该具有儿童般的绘画,成人化的审美。带着童心,在成人的呵护下,儿童绘画会更加灿烂!

猜你喜欢

成人化儿童画成人
如何鉴赏儿童画
我的儿童画
成人不自在
儿童画作品展
幼儿舞蹈成人化教育之弊端及对策
少儿出版物过度成人化现象分析
Un rite de passage
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