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谢一路有你

2017-03-09马效祥

政工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刊编校精品

☉马效祥

栏目编辑:韦国良

感谢一路有你

☉马效祥

栏目编辑:韦国良

分别之后,才觉想念。从与学刊初次相见,至今已过去了一年有余。每月月初收到刊物的一刹,内心总是激动得无以言表,就像是收到了一封厚实的家书,各方政工强手、前辈大咖在刊物里谈经论道,共享真知,像极了家中长辈的谆谆教诲。

感触一:铁杵成针非一时之功,好文佳作非一蹴可成。学刊的精品意识一直为广大读者称道,每篇文章内容都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极具指导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可知这精品的背后蕴含着编辑们多少的心血?每篇文章从选稿、编稿到校稿、刊印再到打包邮寄,都由几位编辑亲手操办。为保证文章质量,每篇文章都要经四道审核重重把关,每道审核都要逐字逐句仔细斟酌,遇到歧义难解之处还要与文章作者联系沟通,一些生冷引文甚至要到地方图书馆查证。作为月刊,编辑们几乎鲜有闲暇。尽管如此,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细致作风一直堪称楷模。记得有一次,我与另一位实习编辑在校稿时因粗心没能发现稿件中的一个错别字,没想到韦编辑当晚就在复审时发现,没让险情变错情。那一次的经历让我知道,编辑部的工作必须细之又细,做好编校工作不仅需要真功夫,更要下细功夫。一个错别字影响的不仅是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单篇稿件的质量,更会对学刊形象造成不好的影响。

曾听有人说:“编校稿件有何难?不过是调结构、查错字、排排版而已,工作简单重复。”其实不然。编校稿件需要极强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和政策理论水平。编辑部常年订阅大量军内外报刊,编辑们在处理日常工作之余,会阅读许多时政热点、政论学术、文学作品,常年笔耕不辍,每篇稿件投上来,编辑们还要结合当前形势和部队实际反复斟酌、修改,有时为了一句话、一个字,几位编辑都会聚到一起反复讨论。品读学刊文章,常有直击灵魂深处、直指问题根源的透亮之感,这正源于文章作者和编辑们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严谨的治学为文态度。在这样的环境中,每名成员都能在耳濡目染中感受语言的力量,都能在严谨细致的工作氛围中形成对文字的敬畏之感。

因此,学刊每期文章既是精品之萃,也是心血之作,每次品读,我都会有一种膜拜经典的神圣感。曾经在此实习工作的我,深知编辑工作的不易,要做精做细,为读者献上一篇篇直击心灵、富含启示价值的精品文章,足以彰显编辑们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

感触二:以笔探路、以文辅政的情怀。初涉政工岗位的迷茫是由文字打破的。人们常说,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种成长,在学刊帮助工作的几个月里,我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用笔记录所思所想,用文章总结所学所感。为什么会这么做?就是在学刊实习的日子里,我总在想为什么别人能写出这么精美又有思想的文章?为什么别人能将心中的想法提炼成笔尖的文字?几位编辑曾告诉我,“你年轻底子薄,要多积累”。编辑部大量的书报刊资料,和饱学博闻的编辑们,既为我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开阔了视野,也帮助我对文字产生了一种新的认知。

理工科毕业的我曾把写文章当成一种负担,文字在我眼里一度只是一种工具,感情上没有太多的亲昵。或许是“近朱者赤”的原因,编辑们对文字的执着和热爱感染了我,一段时间熏陶下来,我渐渐能在字里行间触摸到作者写作的思路了,也能用手中的笔把文字陈列成我想要的样子了。开始只是一些札记、新闻,几次三番尝试下来,我发觉文字组合竟然是这样的可爱。任职之后的体验更让我明白,文字能力对于政工干部而言,不仅是一项基本技能,更是破土探路、以文辅政的重要法宝。学刊的栏目设定紧跟部队形势任务发展,内涵丰富,启迪性、指导性很强,每次工作中遇到难题困惑,总能在学刊刊发的文章中找到参考答案。工作中偶有所感,也能在品读大家之谈中,进一步联系实际校正偏差、凝练思想。

《政工学刊》让我明白了,文字是有力量的,力量来源于思想,而思想来源于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作为军队政治工作者,不仅要挺直腰杆子、用好枪杆子,也要转起脑瓜子、握紧笔杆子,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对政治工作的强大推动力。

感谢生命中有你,为我的成长打开了一扇窗。我相信时间终会将最有分量的记忆沉淀下来,凝练成我对待文字、对待人生的信念和态度。

【作者系92076部队政治处干事】

猜你喜欢

学刊编校精品
ABSTRACTS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北斗语言学刊》简介
关于《红楼梦学刊》编委会调整的启事
欢迎订阅《红楼梦学刊》
精品画廊
釉光青精品欣赏
编校手册
视界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