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效和视觉值得向往的世界十大新建音乐厅
2017-03-09杨志刚
杨志刚
笔者及所在单位在从事声学设计的同时,还从中研究和总结设计中的经验和教训。近几年通过《剧院和音乐厅音质参量的现场检测分析和评价研究》课题研究,已经对国内159座剧院、音乐厅和多功能厅进行了现场声学测试,并取得详尽的声学参量数据;同时,也收集和分析了国外120个案例,其中剧院46个、鞋盒式音乐厅46个、葡萄园式音乐厅28个,研究的案例还在持续增加中。
近几年,笔者多次赴国外著名剧院和音乐厅详细考察并观看演出,结合考察、收集的资料及多年设计经验,对于网络上经常出现的世界十大剧院或音乐厅一类的文章并不完全认同。由此,笔者从声学和视觉美观的角度出发, 选出了20世纪末以来新建的声效和视觉值得向往的十大音乐厅,供大家分享。
1 Tokyo Opera City Concert Hall(日本 东京歌剧城音乐厅)
一走进东京歌剧城音乐厅(以下简称TOC音乐厅),四周的原木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金碧辉煌,金字塔式顶棚高耸,让人肃然起敬。
TOC音乐厅共1 636座,两层楼座,于1997年9月10日开幕。值得称道的是,声学设计包含了6个基本声学参量(双耳听觉相关系数IACCE3、初始时间延迟间隙tI、中频声场力度Gmid、早期衰变时间EDT、低音比BR、表面扩散因子SDI)。相对于以往成功的“鞋盒形”音乐厅,TOC音乐厅既借鉴了它们的成功之处,又做了一定的改进。它的平面体型仍然采用传统的长方形,长度为33.8 m,宽度为20 m,与维也纳金色大厅相近(长35.7 m,宽19.8 m)。但特别之处在于锥形顶棚的建筑设计(锥形顶尖离正厅地面达28 m),丰富了侧向向下的反射声,这有助于改进双耳听觉相关系数IACCE3参量。
演奏家和音乐评论员一致认为,TOC音乐厅“声音很温暖,富有围绕感和混响感、卓越的整体性,其音质与世界最佳音乐厅不相上下”。
2 Kultur- und Kongresszentrum Luzern [KKL] Luzern Concert Hall(瑞士 KKL卢塞恩音乐厅)
卢塞恩文化艺术中心(KKL)周围环境十分优美,四周群山环绕,即使6月夏日炎炎,山顶依然白雪皑皑;冰山融化形成的湖水清澈见底,只见白天鹅懒散地在湖面上寻找食物。
KKL卢塞恩音乐厅由法国杰出的建筑设计师Jean Nouvel设计,他巧妙地把湖水引入了大厅。天花板有190盏各种尺寸的灯具,犹如星光灿烂的夜晚。建筑师邀请艺术家对音乐厅内部的颜色进行搭配,白色的墙、橘色的木材、蓝色的灯带以及藏在混响室内的红色吸声帘幕等,色彩搭配得和谐、自然。
音乐厅体型为经典的鞋盒形,高22 m,宽22 m、长46 m,有1 840座。舞台正上方的管风琴有4 387根管,可用大门将其隐蔽。在它前面有一个可以升降的12 m×8 m的投影屏幕。舞台正上方有一个可升降的反声板(canopy)。入口处非常低,当笔者把手举起时几乎能碰到它的顶面,这也是建筑师刻意为之,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使人们进入音乐厅后瞬间被22 m的层高震撼。
KKL卢塞恩音乐厅的声学特性可以通过耦合空间来调节,7 000 m3的混响室环绕在大厅的四周,用来提高或降低音乐厅的混响时间,可以滿足交响乐、声乐、流行乐、爵士、乡村音乐及各种会议的用途。其成功之处除完善的、容易操作的声学可调装置外,业主也非常重视发挥此厅优异的声学特性。音乐厅建成后,业主与声学顾问签订了一个长期的合同,每年的国际音乐节,声学顾问都要到现场协助声学技术人员调试和控制声学可调装置。数年下来积累了大量的使用经验,针对不同的演出形式、不同的乐团、甚至不同的作品都有一套录入电脑控制系统的声学装置设置程序。
在1998年8月柏林爱乐乐团开幕演出后有报道认为,其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现代音乐厅,音响效果极佳,成为著名的卢塞恩音乐节的主场地,并经常举办欧洲和北美的主要乐团演出。
3 Konzerthaus Dortmund音乐厅(德国 多特蒙德音乐厅)
多特蒙德音乐厅位于德国西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鲁尔区,于2002年9月开始使用,大厅设有1 550座。其外壳为浇铸钢筋混凝土,表面粗糙、有暗纹理;内部装饰明亮高雅,浅色系的墙壁、深色座椅套和黑色顶棚。枫木实木复合地板和墙壁上的凸弧形石膏扩散体,提供所需的声学效果。
多特蒙德音乐厅在运营上有创意、会赚钱。为了普及古典音乐和推广2010-2011演出季,策划了一项推广活动——推出“多特蒙德音乐厅”牌牛奶。他们雇佣了180头奶牛,每天让奶牛听不同类型的古典音乐,并为其产出的牛奶设计精美的玻璃瓶包装,将音乐名称、音乐家简介及演出信息放在标签上。活动获得了成效,音乐厅的订票量、上座率均有增加。
4 Walt Disney Concert Hall(美国 沃尔特·迪斯尼音乐厅)
沃尔特·迪士尼音乐厅位于洛杉矶市中心,由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法兰克·盖瑞设计,经历16年波折、耗资2.74亿美元于2003年投入使用,主厅可容纳2 265席,另有266座的罗伊迪士尼剧院以及百余座的小剧场。这座超现代的大型建筑成为洛杉矶爱乐乐团的新家。
其独特外表引来的关注已超过了它本身,因为在设计理念上赋予了更多内涵,欣赏音乐是一种全面的体验,并不仅局限于音响效果,充分考虑了演奏大厅内的视觉效果、温度以及座椅的感觉等因素。盖瑞运用丰富的波浪线条设计天花板以营造出一个华丽的环形音乐殿堂。为使在不同位置的听众都能获得同样的充分的音乐享受,音乐厅采纳了日本声学工程师永田穗的设计:厅内没有阳台式包厢,全部采用阶梯式环形座位,坐在任何位置都没有遮挡视线的感觉。另一独特的设计在于,舞台背后设计了一个12 m高的巨型落地窗供自然采光,白天的音乐会则如同在露天举行,窗外的过客也可驻足欣赏音乐厅内的演奏,室内室外融为一体。
2010年2月14日晚上,笔者在侧楼座最后一排的中间位置欣赏了一场交响乐,感觉声学效果并没有憧憬的好,或许是位置的原因,缺乏足够的早期反射声,空间感也比较差。
5 Casa da Música(葡萄牙 波尔图音乐厅)
波尔图音乐厅,坐落于葡萄牙波尔图市的历史中心区——博阿维斯塔广场(Rotunda da Boavista),也是全世界知名的音乐厅之一,1 238座(座位数可弹性增加),2000年8月开始建设,2005年4月由波尔图国家交响乐团开启对外演出,并成为该团驻地。
波尔图音乐厅外观结构相当不寻常,恍如一个长方体被削去底部的四角(面临不少工程结构上的挑战);外表面由平滑而棱角分明的白色混凝土多面体包裹而成,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它像一颗钻石展示在黄色石材铺砌的广场之上;有两块墙完全用玻璃制成的音乐厅,可使阳光充满音乐厅,让音乐厅融入城市,城市也成为舞台的一部分。
建筑师们在设计音乐厅时,总是希望脱离“鞋盒式设计”的束缚。但实践证明,传统的形态具有最好的声学效果,因此,波尔图音乐厅还是建成了鞋盒的形状。由此引发思考,如何来对音乐厅这样一种非常传统的建筑形式进行创新性的设计。
波尔图音乐厅的设计在国际上备受赞誉,纽约时报的建筑评论家尼可来·奥罗索夫(Nicolai Ouroussoff)将它与柏林音乐厅和洛杉矶迪士尼音乐厅并称为百年来最重要的三座音乐厅。他在文章《Rem Koolhaas Learns Not to Overthink It》中描述,“这是库哈斯设计过最美的建筑”(most attractive project the architect Rem Koolhaas has ever built); “这栋建筑充满了感性的秀丽与热情的智慧,两者相当匹配”(a building whose intellectual ardor is matched by its sensual beauty)。
6 Copenhagen Concert Hall(丹麦 哥本哈根音乐厅)
哥本哈根音乐厅于2009年1月开放,总投资3.25亿美元,坐落在哥本哈根老城区之外,是丹麦国家交响乐团的“主场”。
设计师让·努维尔将建筑本身设计成一个体量巨大的方盒子,通体包裹着划分成网格状的半透明材料,在充足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具有电子工业感的蓝色基调;当太阳下山后,建筑变得晶莹飘逸,玻璃纤维加PVC材质的立面变成了巨大的屏幕,音乐家们的影像轻轻地从上面掠过,能够引起人们的神秘感甚至恐惧感。建筑正如音乐,用来感动和取悦人心。
主厅具有1 809座,入口大堂上方,就像一个巨大的海蚌被许多柱子支撑起来,又被巨大的蓝色笼子(58 m×96m,高45 m)包裹。音乐厅采用葡萄园式的布置方式,天花板高度有23.5 m。室外还有一个标高在二层的花园,所有辅助房间都可以享受到花园景观。来自洛杉矶时报的音乐评论家马克·斯维德说,“这个建筑有‘迪斯尼音乐厅的精确丰满的低音表现力,有清澈的表现力,也有精致柔美的表现力;当然,也具有某种让人毛骨悚然的直接性的表现力”。
7 Helsinki Music Center Concert Hall(芬蘭 赫尔辛基音乐中心音乐厅)
与一些欧洲古都相比,赫尔辛基没有历史悠久、装潢考究、华丽恢弘的古典音乐厅,由于曾为西贝柳斯的创作提供大量灵感的赫尔辛基大学音乐厅在二战时遭到破坏,早在数十年前,芬兰的古典音乐家就希望在赫尔辛基建一座专门的音乐厅。2011年,由年仅30岁的设计师马可·基维斯特设计的赫尔辛基音乐中心音乐厅落成开放,总耗资达1.89亿欧元。
如果说外观的现代感让赫尔辛基音乐中心别具一格,那么主音乐厅的规划布置则更具颠覆传统的意义。在观众席层叠递减下的中央区域,有一个被360度包围的白色舞台。演出前,观众沿着曲线形过道进入座位,远看如流水般缓缓涌入,不失为另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墙面经过精密设计,被挖出了错落不一的长形小口,力求对音效的控制达到最佳。
8 Helzberg Hall at Kauffma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美国 考夫曼表演艺术中心 赫尔兹伯格大厅)
考夫曼表演艺术中心是集音乐、歌剧、戏剧、舞蹈于一身的艺术中心,2011年9月16日于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市中心正式开业。该艺术中心由摩西·萨夫迪(Moshe Safdie)事务所和BNM事务所联合设计,预算高达3.04亿美元,总建筑面积超过3.3万平方米,包括两个独立的建筑,分别是1 800座的缪丽尔·考夫曼剧院(Muriel Kauffman Theatre)和1 600个座位的赫尔兹伯格大厅(Helzberg Hall),外形都宛若竖立的贝壳。建筑的外观采用一系列的拱形结构,呈现波浪造型;立面上使用了不锈钢、预制混凝土和玻璃屋顶、玻璃墙,将堪萨斯城的景色一览无余,夜晚显露出灯火通明的内景,璀璨动人。它还包括一个约10 498 m2的表演艺术中心露台,可以进行户外表演。
赫尔兹伯格大厅采用葡萄园式的布置方式,但又增加了两层楼座。这样布置不仅有效地缩短了观众与演员的距离,同时两层楼座的底面又提供了侧向向下的反射声,可增强观众欣赏音乐的空间感,使音乐厅具有完美的音质效果。
9 Philharmonie de Paris(法国 巴黎爱乐音乐厅)
由让·努维尔设计的巴黎爱乐音乐厅,花费了大约3.86亿欧元终在推迟了二十年后的2015年开业,2 400席,主要用于演奏交响音乐,同时也兼顾其他形式的音乐,如爵士乐和世界音乐。巴黎爱乐音乐厅的铝浮雕外墙变幻微妙,如同被压扁的形体,使整个建筑如同一座来自天外的嶙峋怪石或变形金刚,屋顶高37 m。
在巴黎爱乐音乐厅招标书中要求:不可以沿用任何已经存在的音乐厅设计范式。而由那些经典范式设计出的音乐厅如“鞋盒式”的维也纳金色大厅,“葡萄园式”的柏林爱乐音乐厅,都早已证明拥有出色的音响效果。由此,体现了巴黎爱乐音乐厅对创新与完美的苛求。
巴黎爱乐音乐厅的声学设计方马歇尔戴声学(室内声学设计)和Nagata声学(缩尺模型研究),采用了可调的双腔体,即早期反射声场和混响声场分别可由两个嵌套的腔体独立控制可调。混响声的调节主要依靠在外腔以及反射板的背面放置最大面积可达1 500 m2的吸声材料来实现,吸声负荷的加减和上座率的变化可以使混响时间在1.2 s~2.3 s之间变化。早期反射声的调节主要依靠移动调整舞台与坐席上方的反射板以及在靠近舞台的墙面上增加吸声材料来实现,其中反射板可以在9 m~15 m的高度范围内任意调节,池座的侧向反射声由侧楼座的墙面提供,楼座上的侧向反射声主要由悬挂的反射板以及反射板-墙面的二次反射来提供。
10 Elbe philharmonie hall(德国 易北爱乐厅)
德国汉堡的新地标性建筑——易北爱乐音乐厅伫立于易北河畔,其由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Herzog de Meuron Architekten)设计,创新之处在于采用保留旧货栈的外观,并在其上加盖新建筑的方式,最后高度为110 m,意在凸顯新、旧的对比与传承。
它的底部东侧提供了向上的入口,长达82 m的自动扶梯从两头的任一头都不能看到尽头,因为它是呈曲面向上、穿过旧货栈的——这让人想起古典音乐厅内的弧形楼梯。设计师让乘坐电梯成为一种奇异的空间体验,电梯通道犹如隧道,里面有电灯照明,然而视线封闭的漫游总让人有些许幽闭。穿越的尽头是一个巨型全景窗户,似乎是为了制造震惊效果,眼前突然出现了汉堡标志性的码头和栈桥。人们走下电梯,在小平台上停留片刻、向窗外远眺,然后继续走到面前一部20 m长的电梯,由它通往空中广场。
易北爱乐音乐厅包括大小两个音乐厅。小音乐厅共550座,专为室内乐(Chamber Music)设计,也可用于舞会和晚宴。2 150座的大音乐厅,根据葡萄园布局设计,整体底部运用了大量的特制弹簧,使它悬浮在整座建筑的内部,与外界和建筑其他部分相对独立,以获得隔声保护;观众席、墙壁与顶部声学反射板、拱形天花板形成一个整体,像一只倒挂的喇叭口。
易北爱乐音乐厅2017年1月12日开门迎客,声学效果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