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汉经学大师桓荣与龙亢桓氏

2017-03-09李盈萱

祖国 2017年2期

李盈萱

摘要:在汉晋年间,龙亢桓氏从经学望族转向了玄学士族。早在东汉时期,桓荣就是当时有名的经学大师,所以桓氏家族是以经学传家的,他们笃信儒学,以儒家学说的理论安身立世。但是在曹魏时期,随着社会文化风尚的改变,桓氏家族开始学习道家、法家学说,随后又学习玄学,广泛结交天下名士。本文主要探究东汉经学大师桓荣与龙亢桓氏的精彩历史。

关键词:东汉 经学大师 桓荣 龙亢桓氏

一、东末晋初龙亢桓氏家族的形成与发展

桓荣去世以后,他的小儿子桓郁传袭了他的职位,在朝廷任郎中一职。桓郁本性敦厚老实,又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他随后也以《尚书》为主要内容开始讲授私学,他收的徒弟达到上百人。其实,在桓荣去世之时,桓郁曾经上书皇帝让他哥哥的儿子袭封父亲的职位,但是汉明帝没有批准,皇命难违,于是桓郁才不得已接受封位。此后,明帝对他倍加信任,常常赏赐他很多物品,在桓郁任职期间,不管是讲经、做学问,还是处理政事,他都兢兢业业,尽心尽力效忠于皇室,所以渐渐地桓家就成为了当时的名门望族。很多年以后,桓郁离世,他的儿子桓普就袭了他的爵位,他的爵位到后来一直传到他的曾孙子一代。

随后,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登上汉朝皇帝宝座,史称曹魏,待曹丕死后,曹睿即皇帝位,但是他的政治谋略远远逊于他的父亲、曾祖父,曹魏皇族实力开始慢慢衰弱。在此期间,以司马懿为首的司马家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割据一方的豪强势力。于是,曹魏氏家族和司马氏家族开始了明争暗斗,与此同时,桓氏家族的后代桓范就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

桓范字元则,和曹爽共同辅佐小皇帝。当时以曹爽为首的朝廷掌权派,从年龄角度考虑他们属于曹魏时期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官员,以司马懿为首的第一代朝廷官员根本就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在公元前232年,一个重要的案件“浮华案”被揭发,曹爽一派的何晏、丁谧等人都遭到了贬官,但是待曹爽掌握实权以后,这一批被贬谪的人物再次得到重用,并且在朝廷位居高官,他们开始不满足朝廷政治现状,希望通过朝廷改革削弱司马氏家族的政治权利。但是在改革过程中触犯了各派豪门贵族的利益,使得这些豪门贵族纷纷倒向司马氏家族那边,加之曹爽本人骄奢无度,以至于后来在司马氏家族率先讨伐曹魏家族时,朝廷中一大半的大臣都愿意追随司马懿。

在公元前248年,曹爽和他的兄弟一起出游,桓范此時劝他,此时典禁兵,不适宜出行,一旦城门关闭,尔如何复入?但是曹爽不听,司马懿看准这次时机,就以武力发动政变,占据了武库,屯兵在洛水浮桥,同时上奏当时皇帝说,曹爽有谋反之心,望陛下处置。当时的桓范在听到司马懿发生兵变以后,在和家人分析以后,认为此刻追随皇帝和曹氏家族,以保全家族利益为要,所以他就带着他的亲信,冲出了平昌门,向曹爽驻地而去。桓范到达曹爽之地以后就建议曹爽以皇帝的名义招军买马,讨伐司马氏,但是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曹爽犹豫不决。最终,他抱着侥幸的心理,天真的以为司马氏想要的只是兵政大权,应该不会加害自己的性命,于是他假意归罪请死,不料在他投降以后,司马懿下令诛杀了曹爽三族,受到曹爽的连累,桓范家族也被“刑家”。至此,桓氏家族开始衰落。

二、两晋龙亢桓氏家族的形成与发展

在两晋时期,社会各种政治实力异常活跃,司马氏王朝动荡不安。桓氏家族子孙桓彝,作为桓荣的第九代孙子,已经20岁,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政治人物。在晋明帝统治时期,明帝拜他为散骑常侍,参与皇族的秘密军事活动,随后,又升他为宣城内史。当时东晋的政治格局是王和马平分天下,就是王导家族和司马家族平分秋色,但是王导家族中的王敦暴躁傲慢,稍稍一得意,就傲慢无礼,这令晋元帝非常厌恶,于是元帝故意冷落他,而倚重叼协、刘巍等人,这引起了王敦的不满,于是他就发动了叛乱,于是元帝就派桓彝去平定叛乱,桓彝不负皇帝的期望,顺利平定了叛乱,他以忠君,誓死维护皇权的态度得到了元帝的欣赏,于是桓氏家族的政治地位开始上升。

而在平定孙峻之乱时,桓彝坚决抵抗,奋勇杀敌,但是最后终以寡不敌众,一路退军到泾县,当时孙峻手下的官吏多次派人试图说服桓彝投降,并且桓彝的下属也多次劝他投降,但他坚决拒绝,且言辞壮烈,最后孙峻攻破城池,将他杀害。待孙峻之乱平定完毕后,朝廷追封桓彝为廷尉,谥号简,表达了晋王朝对桓彝忠君之举的充分认可。

桓彝死后,他的长子桓温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而桓温自由聪慧,在他十五岁时,就立下志愿一定要为父亲报仇。三年以后,果真手刃了孙峻家族的后人,自此声名大振。桓温凭借着自己的胆识和才干,利用父亲留下的政治资本,慢慢地开始在朝廷中站稳脚跟。他一生征战沙场,为东晋王朝立下了很多战功,曾近一度登上了人臣之极的高峰,但是自从魏晋以来,社会养成了重文轻武的风气,再加上桓氏家族曾被“刑家”,所以桓温在和高官贵戚交往时经常被他们无端羞辱。待桓温死去之后,他的弟弟桓冲遵照守成之举,尽量避免和当时的民族士族发生激烈的矛盾,以退为进,保全龙亢桓氏家族的利益;同时桓冲一直保持着和司马氏皇室家族的良好关系,笼络皇亲国戚,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桓氏家族在朝廷中的地位。

而在桓温死后,他的儿子桓玄才5岁,由桓冲抚养,桓冲很注意对他的教育,所以桓玄文武兼备,也是当时的风流人物。但是桓玄的内心是委屈的,他的父亲、祖父都为东晋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他的父亲桓温却因为不确定的篡逆行为,无辜遭到朝廷重臣的压制。所以他想进一步提高桓氏家族的地位,以再次光耀桓氏家族。很会机会就来了。在桓玄任职荆州时期,控制晋王朝长江下游的王恭发动政变,桓玄和殷仲堪在上流响应,但是不久桓玄就以各种理由,杀害了殷仲堪,夺得了荆州的兵权,随后他逐渐发展自己的实力,待他控制了东晋疆土的三分之一时,他便起兵自立为楚王,但是还没有当几天王,站稳脚跟,朝廷的各路大军杀气腾腾而来,于是桓玄最终失败,也使得龙亢桓氏在两晋时期苦心经营的事业毁于一旦,从此以后,龙亢桓氏家族走向没落。

参考文献:

[1]孔毅.论桓范《世要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

[2]王素.试述东晋桓彝之功业[J].中国史研究,2005,(01).

(作者单位:寿光现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