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全身心投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谈

2017-03-09杨敏

祖国 2017年2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意义探究

杨敏

摘要:教师不仅仅就是以知识为主的教书,还应当以人格为主意义上的育人。这就需要教师就是学科课程的教学,也要将视野放宽一些,更要将行为放美一些。高中地理学科课程的教学,没有教师全身心的投入,这样的弱科和教学的弱势,效率自然不可能高。

关键词:身心投入 地理教学 策略思考

平时的地理教学,人们都在埋怨着,地理学科课程真是难教,不管你怎样,就是提高不了课堂教学的高效。但人们很少这样去思考,为什么就是这样的低效?就不可能去高效?假如教师能够在现阶段也去做全身心投入教学的思考和努力,其效果会是怎样?可以肯定,就不可能是完全意义上的低效,而且就是理想意义上的有效,甚至就是高效。

一、用全身心投入的地理教学其基础——关爱学生

也许人们会这样去说,我们教师有谁不关爱学生,人人都在关爱着,而且就是人人都关爱着每一个学生。平时的地理教学,我们在课堂上是那样的将地理课程教学的内容,力求做到每个学生都懂,更力求做到让学生都去学深学透着所有的课程内容。除去教学,就是训练,我们想方设法让每个学生都去训练过关,尤其在阶段测试时都可获取理想的成绩,甚至就是全体学生的高分。其实,如此意义上的完全应试教学不是在真实性地关爱着学生,也完全实现不了地理课程教学的有效。窃以为真正意义上的关爱学生,作为地理课程的教学应当形成这样的趋势,让学生爱上地理。因此,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不仅仅去钻研着教材,也不仅仅去思考教学的方法,更去研究着学生的心理需求。尤其注意在不同的时段去发现学生的心理欲望、对学科课程学习的情感等。如教学《环境保护》的内容,一般都去这样处理,让学生去知晓我们的周围在环境保护上所存有着的问题,让学生知晓环境保护的相关意义,让学生知晓环境保护的一般性策略即为满足。为了真正意义上达成关爱学生的目的,实现《环境保护》学习内容的真正有效,笔者将教学从课堂逐步地向课外去延伸,如让学生去进行这样的实践,对自己的周边环境进行调查,让学生在自己的调查中发现环境保护的重要;让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做出相关的思考,针对这样的环境,我们所能做出的是什么?学生便比较自我意义上认识到:我们可以充当环境保护的宣传者、践行者;让学生去进行着比较理想的践行。这不仅仅就增强起学生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还增强了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二、用全身心投入的地理教学其需要——帮助学生

苏州大学张丹老师曾经做过意义学习的研究,这对我们的启迪意义比较深刻。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比较有意义地发现,从事地理学科课程学习的高中学生,虽然他们选择着地理,但并非就在意义学习着。如不少学生为什么要选择地理?那是因为他们认为地理课程学习就是比较简单的课堂听听,做做笔记,然后记记一些比较要点性的内容。当这些学生不能适应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乃至现代课堂教学节拍时,就呈现不出意义学习的态势。如对地理课程内容不思探究,对地理课程的学习不再刻苦等。如果出现这样的学习现象,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就不可能实现有效,而且不可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高效。新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而且应当将以学生为主体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态势。怎样帮助学生形成这样的态势?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注意把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权完全交付于学生,教师仅在学生的探究中去进行组织和引导。如教学《宇宙中的地球》的相关内容时,让学生自己去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在发现有学生所描写的不尽合理、具体和科学时,不去进行片面意义上的指正,而是做积极意义上的引导点拨。并运用期待效应,促使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正确描述出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如让学生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时,为了调动学生搜寻资料的积极性,把资料获取权也交给学生,使得学生比较好地阐述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分析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三、用全身心投入的地理教学其桥梁——促进学生

高中学生学习时间的紧,任务的重是人们所妇孺皆知的,我们应当体谅学生。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的现实是,如果我們不去理想地督促学生进行地理课程的学习,那学生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偏科现象。所以,我们所能够做出的思考当是,用全身心投入的地理教学必须架构好促进学生这座比较理想的桥梁,要想架构好促进学生这座比较理想的桥梁,作为我们教师必须使出浑身的解数,必须在自身课堂教学去寻求途径,形成课堂教学的正能量。平时,我们都这样去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相关意义上讲,每当我们授生以渔,当学生能够以渔去捕捉不少地理学习上的鱼来,那捕捉到更多的鱼乃至更多的大鱼之信心将会更强,也一定就可能去去捕捉到更多更大的鱼来。在相关的学校开始研究起翻转课堂来,人们开始做着这样的预测:翻转课堂实施起来将会有更多的教师失业。这比较充分地说明这样一点,学生具有着学习的潜能,我们需要促进学生学力的形成,而且应当就是有意义地形成。因此,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不再是那样的心有余悸,努力以一颗仁慈而又赤忱的心去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如和学生一起学习《人口与城市》的相关内容,需让学生能够分析不同人口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情况,应当说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以相关的数据,但没有这样去做,而是让学生去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成能够说明问题的图表,进而将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的地点交由学生去探究和相互之间的合作探究,并将自己探究的结果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促进着学生自主学习学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韩久霞,郭春丽.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3,(36).

[2]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岳麓书社,2007.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04).

(作者单位:四川省雅安中学)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意义探究
环境保护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