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主义的作品在高中课本中的现状

2017-03-09姜正安

祖国 2017年2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高中生

姜正安

摘要:现代主义文学通常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衰落于20世纪中叶的一种文学思潮,包括象征主义、未来主义、意象派、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和超现实主义等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对西方文学传统烦的彻底颠覆是现代主义文学最为显著的特点。现代主义文学公认的开山鼻祖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福楼拜的《情感教育》。而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则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关键词:现代主义 高中课本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我们可以发现现代主义的作品是非常少的。必修中只有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等寥寥几篇,而选修中则也只有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卡夫卡的《骑桶者》、穆旦的《春》几篇作品。在必修和选修中,我们看见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文言文,连现代的作品多很少,更不要论现代主义作品了。而必修中现代主义的作品多是中国的,在选修中的外国现代主义的作品也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这种状况的影响是有两方面的,我们可以辩证地一分为二看待。一方面这种做法有利于我们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发展,也可以增强高中生的民族情感和民族认同感;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文雅的国家,这样做也可以提高高中生的儒雅气质;另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也逐步全球化了,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西方的文化入侵和抵制不良的现代主义的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另一方面这样做也是有弊端的,它不利于高中生开拓思路、拓展思维,在中学阶段,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正是萌芽与发展的阶段,拓展思维是非常必要的;另外也不利于高中生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文化素养,中学是学生开阔眼界,全面发展自身的时候,少量的必修现代主义作品很难让学生形成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全面认识。

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的原因。我觉得这是由现代主义文学的缺点和中国的文化国情决定的。众所周知,中学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现代主义文学讲求心灵的真实,而过分的讲究心灵的真实所带来的全面异化使人们容易陷入悲观甚至厌世的情绪之中,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变态心理、绝望情绪和虚无思想构成的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内容是不利于高中生形成的正确三观,这也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思想的。现代主义特有的危机感和幻灭感也容易让高中生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高中生身心健康和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同时对社会的扭曲,异化社会不利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就从文学上看,现代主义认为艺术是表现,是创造,是内心生活与心理真实的展示,这也使现代主义文学极大地膨胀了文学本身的主观成分,而反对客观的描写法。它为了展现内心的“真实”,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曲折的表现主观的思想感情,这浓厚的主观色彩和感觉的个人性极大地限制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可交流性,带来了晦涩难懂的毛病。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有注重异化的倾向,而对于中国高中生来说,中国的教育体制注重强调老师的主导性作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低,在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下,学生没有明确的自己学习计划,而老师们更加注重的是教学成绩,很难延伸一些深入的东西,则造成了高中生“为了读书而读书”的局面,这样他们的文学知识面是不够广的,这也增加了高中生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深入发现的难度。在形式技巧上,现代主义文学有时出现为形式而形式、为技巧而技巧的倾向,这也是在中国难以生根的原因。现代主义文学早期进入中国后有一段时间出现了“非象征不谈诗歌”的情况,而这种泛滥也加深了理解难度,同时它的完整性不强,不好形成整体感知。这种历史原因对于后来的文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而一定的经济和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中国封建社会时间久,经济以自然经济为主,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且时间短,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后,在资本主义经济上形成的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经济基础不牢固,在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强调的是为人民服务,而现代主义文学所注重的个人性与主流形态不符合,与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使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没有政治基础。在思想上,中国教育有传统性较强和受儒家文化影响大的特点,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的是本国的古代精华,所以高中课本中诗歌和文言文占大量篇幅则无可厚非,而中国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较大,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究物质的第一性和注重事物的客观性,现代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缺少客观的描绘事物,对现实的歪曲不适合指导实践,这也不符合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强调的实事求是的原则,那么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是缺乏思想基础的。

针对于这种情况,我想有三种补救方法。第一,发扬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采取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在此基础上改变中国教育体制,使其更加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这样就可以适当地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增加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但在选材时尽量选择积极健康又易理解的作品;同时大小考试中也增加关于现代主义常识方面的问题。第二,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同时课堂应该拓宽学生思路,改变角色扮演,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应该拓展知识面,插入相关内容,推荐阅读书目。讲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时,老师可以在课前叫学生查找资料,对现代主义文学进行了解;在课堂中,老师可以先听学生谈谈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看法,然后进行补充说明,同时在讲解文本中紧扣和延伸关于现代主义文学的知识,对于现代主义文学传达的不积极的思想,老师要纠正并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老师也应倡导学生在课后积极地去阅读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并写下感悟。老师还应引经据典,用简单通俗的方法形象地阐释作品中的难点、重点。第三,学生要提高鉴别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全面提高语文思想素养,这样在看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则会减轻消极方面带来的影响;学生还要自己主动的阅讀和学习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陕西省镇安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