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德育管理提高德育实效

2017-03-09申洪武

祖国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效性德育教育

申洪武

摘要:德育教育是我国自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备受瞩目的一种教育方式,德育教育是全面培养人才的主要教育内容之一,积极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加以培养才能为社会的人才建设做出强有力的支持。本文将根据我国当代德育教育管理的现状,对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提出相应的见解,以期我国德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 素质管理 实效性

一、德育教育的现状

教育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力,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关系着我国人才储备力量的质量是否满足社会的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专业领域的佼佼者,也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认知与道德修养。素质教育的推广促进各学校积极开展中学生德育教育,在近年的德育教育开展中,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同时,当代德育教育也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传统教育的现状。

首先,社会环境对德育教育的影响较大。随着社会改革和开放进一步深入,一部分人走向了先富的道路,他们追求享乐主义,对金钱的获取不择手段,价值观出现了偏差,部分学生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使学生的理想与抱负逐渐丧失,价值观出现了畸形发展的现象。即使在思想品德教育下,学生在课堂的教育中也会产生消极的想法,对教师讲述的知识采取漠视的态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开展状况不容乐观,许多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这样的学习内容是可有可无的。社会的功利化、就业难度的增加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逐渐远离,我们的社会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只有先将社会的风气进行整治,从大的环境入手才能彻底整改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学习态度。

其次,德育教育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在分数的压力下,我国当代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较为极端,只需要取得高分成就未来,对实际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漠不关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想法差异较小,都具有类似的想法与认知,教师对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也紧跟考试的脚步,以学习成绩为主,不重视德育实践的培养。即使在部分学校中对德育教育进行了实践教学,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化与形式化,并没有深入实践。这种评价体系的建立,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人格培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德育教育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德育教育的心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合理的进行评价可以激励学生进一步深化德育教育的学习,成为一名积极向上的青年。

最后,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够密切,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学习态度也与教学的形式有关,当代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内容单调,教育形式落后,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德育教育的教学与实际联系甚少,许多教师只按照教材的内容对知识进行死板的传授,不与时事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消极的心理情感体验,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产生了不良的学习意识。德育教育的创新较少,教师对德育教育的内容理解也缺乏深度,这些都是导致教师讲课的趣味性降低的原因之一。过于政治化的德育教育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甚至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产生了消极的作用。

二、德育教育实效性分析

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决定了教育的质量与学生学习的效率,当代的教育模式已经从封闭式逐渐走向开放式,信息的多样化促使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较大的波动,德育教育应当从社会时事与学生思想为主进行教育。根据我国当代德育教育出现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一,进一步明确德育教育的目标。虽然我国当代的德育教育目标较为明确,但在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我们应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与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价值。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深入浅出的向学生传授相应的教育内容。过去教育模式中的灌输式教育应当加以调整,急功近利教学方式应加以改革,不良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教育可能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第二,完善德育教育的内容。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推行后被人们所熟知,但在其教育内容的完善上还有待加强。当代的德育教育出现了部分與学生的现实思想不一致的教育内容。在德育教育中,我们首要开展的应当是学生对自己祖国的正确认识,坚定不移的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信心。但对祖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不需要了解外国的文化,在德育教育中需要学生全面的发展,不仅对本国的文化习俗进行学习,也要对外国的文化进行相应的了解。德育教育的课程化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把德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使德育教育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

第三,创建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当代的德育教育环境建设是人们在德育教育中最容易忽略的内容之一,但德育教育的大环境也是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教学内容,只有在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下,学生才能逐渐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德育教育的内涵。德育教育的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精神环境与心理氛围。相对于教学课程的开展,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更为巨大,良好优美的环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教育环境的建设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德育教育环境,为德育教育的开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学生不仅需要具备生存的能力,也需要具备一些综合的素质能力。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更利于学生在以后社会生活中的工作与学习。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与时代的进步紧密相连。德育教育在逐渐的发展与完善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还需要广大学者与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以实现我国德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钦波.论21 世纪道德教育发展的主导趋势[J].东北师大学报,2000,(03).

[2]王肖兵.论当代中国学校的德育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5.

[3]孙峰.现代化进程中道德教育的世纪走向[J].辽宁师大学报,2000,(02).

(作者单位:云南工业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实效性德育教育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实效性研究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