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区教育管理促音乐教师成长
2017-03-09魏莹莹
魏莹莹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这一教育目标的提出,引发了全社会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普遍关注。但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薄弱地区音乐教育的软实力落后,从而制约了音乐教学的效果,音乐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对于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起关键性的作用。为推进我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通过创新的学区教育管理,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的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
一、学区制的含义及意义
2014年,在区教委的领导下,通过建胜片区、八桥片区试行的学区管理,打破传统的资源固化观念,实行合作办学,形成资源开发、利用、分享的共识,建立更为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探索教师流动、教学管理、教师研训、考核评价等新机制,努力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不断提升校长和教师队伍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一)教育资源共享
首先是教学设施共享;其次是優秀师资共享;第三是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二)教学管理统筹
学区内教育教学实行统筹管理即课程计划统筹、教学进度统筹、教师培训统筹、教研活动统筹、考试评价统筹、教师交流统筹、专项经费统筹。
(三)考核评价统一
学区试行周期为三年,自始至终从学生、教师、校长、学校四个方面关注成长,对学区内各校统一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二、我区学区学校音乐学科存在的问题
学区9个学校共有10名专职音乐教师,这些教师除了一名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上,其余的老师在24-35岁之间。教师的学历都达到了本科,但职称偏低,教学经验比较缺乏。
(一)特色教师,品牌学校缺乏
教师们基本只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这一基本要求上,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原因有三:一是因为教师本身专业技能一般,没有特别突出专业技能;二是即便自身有一定技能特长或艺术造诣的教师,有些也是只注重自己技能的提高,不太懂得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去有效指导学生;三是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音乐、美术属“撑门面”需求,大活动大重视,小活动小重视,无活动不重视,课堂教学质量较少得到关注。
(二)学校校本教研薄弱
学校不够重视教研组建设,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几乎是一片空白,教师基本是个人单打独斗,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不高,团队的集体智慧优势发挥不明显,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缓慢。教师过多的埋怨学生生源基础差,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过多的推给学校管理和学生素质。
(三)部分教师素养滞后
目前绝大部分音乐教师都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也有个别教师满足于现状,在工作中处于被动的状态, 缺乏在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精神,没有从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上花功夫,形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恶性循环。
三、措施得当,学区管理出成效
通过近三年的学区管理,学科的10名教师在音乐基本功和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部分老师已经进入学科骨干行列。
(一)集体备课,共同提高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学期开学,2个学区的音乐老师都会集中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备课内容为高中低三个学段,在个人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究。活动中首先由学区教师发言,就该年级的教学整体设计时进行解读,如:每个单元准备上几个课时,每课时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等。然后由基地学校的指导教师围绕主备教师的教学构想,为大家进行指导。
(二)跟岗学习,面与面的指导,点对点的交流
在学区活动期间,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跟岗学习。也就是学区学校的老师到基地学校跟着自己的指导教师进行一周的教学工作学习。
首先是指导教师对跟岗教师的学习目标、内容等做出了详细的部署和安排,保证跟岗教师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能更有效地参与学习与培训。
其次是导师示范引领。指导教师每人上3-5节示范课,其中有公开课,也有随堂课。课堂教学的课型既有唱歌课、也有欣赏课,展示课涉及小学低、中、高各学段。使跟岗老师们开拓了眼界,同时也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思路和启发。
第三是跟岗学员上课。为了有效提升跟岗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活动中安排每位跟岗老师上一节常规课。在上课前,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对所教内容进行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并将教跟岗听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充分体现在课堂设计中,再进行研讨与交流,使课堂设计少走弯路、力求做到有深度、有实效。
(三)活动引领,见证成效
1.观摩优质课,在学习中领悟,在实践中进步
组织观摩各类优质课。授课老师过硬的基本功、崭新的教学理念呈现了的姿多彩的音乐课堂,让学员们受益匪浅,通过研讨,让学员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学员还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指导教师提出解决的办法。
2.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提高音乐学科教研水平
开展的《大渡口中小学音乐学科优质教育、教学、课外活动经验交流活动》,学区学校的老师们从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的开展、音乐教育科研和校本教研的开展、音乐学科课外活动的开展等方面,不仅帮助学区老师们打开了思维,也有助于老师们结合本校情况开展有特色的音乐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
3.搭建比赛平台,展示教师风采
为提高学区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为了考察音乐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促进基地学校教师与学区教师之间的相互切磋、交流, 学区每年都会举办教学技能比赛。通过各种比赛,老师们认识到了自己在音乐基本功、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提升了老师们不断学习,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通过一系列的学区活动,音乐教师们在教育教学、组织活动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绝大多数学区成员的日常教学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有个别成员的进步非常明显,通过区级教学比赛和学区比赛呈现出大多数成员的学科知识研究水平明显提高。而且大多数成员对自己有全面成长的愿望。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