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应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2017-03-09杨承军
由外交部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中美安全战略研讨会”,2016年12月14—15日在北京举行。美方由11名将军、中国19名将军和专家学者参加。双方就国家安全议题进行了坦诚和深入交流。笔者以中国核战略专家和鲲腾全球防务战略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身份与会,并按照分工就导弹防御和朝鲜导弹问题进行了主旨发言,现将我的发言要点整理如下,与大家分享。
多年来,中美之间虽然存在不少分歧,但两国关系总体上是稳定的、友好的,合作多于分歧、对话多于对抗。今天的对话,有助于中美两国之间、两军之间加深理解、增进友谊、消除误解、避免误判、促进合作。同时,这样的交流,对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对于双方国家安全及人民福祉,都是有好处的。
按照预定议程和分工安排,我重点谈谈导弹防御及朝鲜导弹问题。
中美两国应严格控制发生导弹冲突
关于严格管控中美两国发生导弹冲突和导弹防御问题,我谈四个观点。
(一)美国是世界导弹大国和军事强国
现代战争中、特别是海湾战争以后,每场局部战争都越来越多地使用了导弹武器。导弹已经成为能够直接达成战略目的、能够直接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的重要因素。当前,世界有30多个国家可以生产弹道式导弹和巡航导弹,有近100个国家拥有各型导弹。美国是世界导弹大国,拥有各种导弹数万枚;美国是构建了导弹防御系统的强国,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美国先后投入近万亿美元,开始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即NMD和TMD),迄今已经形成了全球最强的导弹攻击和防御能力;美国是导弹武器进行军售数量最大的国家,有近六十个国家的导弹技术都是从贵国引进“长矛”战术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围绕发展导弹防御能力中美存在巨大分歧
我们历来认为,进攻与防御能力,即“矛”和“盾”的关系,从来都是相互刺激、相互促进、不断发展的。多年来,美国先后发展了“爱国者”和“萨德”防空反导系列导弹系统,并进行了全球部署。这样的做法迫使一些国家竭力发展本国的导弹突防技术和能力,已经造成了全球和地区性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当前,美韩已确定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甚至还正在论证在日本部署。中国对发生在我们家门口的这个重大军事动向,自然感到了极大地安全威胁,相信贵国对此能够理解,因为你们也曾经经历过“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针对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雷神和朱比特导弹的情况,苏联决定在古巴部署60枚近程核导弹,可使打击美国的能力增强一倍。从1962年7月起,苏将导弹和几十架飞机拆开装到集装箱船运往古巴,3500名技术人员也随船前往。8月美国发现了该动向。10月22日,肯尼迪总统发表广播讲话,通告了苏在古巴部署核导弹事实,宣布武装封锁古巴,声称如果苏不撤回导弹,美将在10月29日或30日轰炸苏联导弹和古巴军事目标。同时命令驻世界美军全部进入高戒备状态,包括载有核弹头的美战略轰炸机进入古巴上空,一场全球性核战争即将爆发。10月28日,莫斯科电台广播了赫鲁晓夫回应,表示对美彻底妥协和让步,宣布在古巴“拆除所有进攻性武器,并将它们包装运回苏联。11月11日,苏联在古巴已部署的42枚导弹全部撤走。)的历史。
我发言后,美方战略司令部原副司令詹姆斯·科瓦尔斯基中将谈到,我们在韩国部署“萨德”和“古巴导弹危机”不是一回事。我的回应发言是:这两者之间虽然相隔年代久远,但确有相似之处,一是背景都是所部署导弹的国家都不是口头所说的要针对的某国威胁,那时苏部署在古巴的导弹实际针对的是美国,这次美国部署在韩国的“萨德”导弹实际针对的是中国;二是部署的都是射程在数百公里的先进导弹武器,而且配备了很强的侦察系统;三是这种部署都可以对所在邻国产生重大军事威胁,包括侦察预警和打击能力。所不同的是,对于贵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中国采取了极大的克制立场,而当时贵国对苏联则是“零容忍”,甚至已经不惜动用核武器,这怎么能说完全不是一回事?
(三)中美应建立广泛战略互信而不是选择对抗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相隔半个地球,在维护世界及地区和平与稳定问题上,我们两国的基本立场和战略目标应该是相同的。我们的战略导弹核武器指向,都应该针对破坏世界和平、策划战争及恐怖活动的国家之军事战略目标,所应进行防御的,也应是来自这些国家的导弹。中美两国合作则共赢,对抗则俱伤,中美两国都不应把对方视为导弹防范对象,更不应该把对方视为本国发展导弹进攻能力、导弹防御能力和进行导弹作战部署的攻击目标,而应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建立互信及合作,这样做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也有利于两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中美两国进行军事对抗是不明智的,虽然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军力不如美国,但是历史多次证明,如果中美之间爆发了战争,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打的是正义战争,二是中国具有无可估量的战争潜力。另外,如果美国把本国的国家安全和两亿多美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寄托在那个“导弹防御系统”上,那就太可悲了。我搞了近五十年导弹,可以负责任地说,你们的那个防御系统根本拦不住中国的导弹!
(四)中美有建立战略互信的基础和现实必要性
我们有理由认为:第一,中美之间具有建立战略互信的基础,这就是具有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观愿望。第二,中美之间具有建立战略互信的必要,因为两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都能够影响到世界战略格局。第三,中美之间具有建立战略互信的可能,这就是两国之间多年友好交往的基础和已经建立起来的战略互信。第四,中美应拓展这种战略互信,中国的导弹、特别是核武器,在五个有核国家中是最少的,更没有一枚瞄向美国,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沟通而减少猜疑和误判。第五,中美都应尊重对方的国家核心利益,如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台湾问题等,美国的战略利益、网络安全等。
对于网络安全,美方潜艇部队原司令迈克尔·唐纳海军中将谈到:我来中国前有朋友告诫我,中国的网络不安全,要警惕,结果昨天在酒店里我的电脑遭到了攻击,打不开了。请问,如果中国的网络系统遭到攻击,会不会使用核武器?对此我的回应发言是四个观点,一是即使我们的网络系统遭到攻击,中国也不会使用核武器,因为我们使用核武器有着明确的条件,那就是只对使用核武器打击了中国的国家才进行核反击;二是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近年中多次打击了网络犯罪行为,并从国外已引渡回来数百名网络犯罪分子,我们同样也是网络攻击的受害者;三是国内从事网络犯罪的并不是国家行为,而是网络黑客,这样的黑客贵国也有不少,他们有着具体的牟利目的,这些人属于高科技犯罪团伙,也是我们的打击对象;四是我们建议,应该借鉴“卫星、航母是流动的国土,对其主动发起攻击可视为对该国的宣战”的国际法,可以制定维护网络安全的國际法,以确保国家和公民的网络安全。
从朝核问题看中美关系
朝鲜从1962年起开始发展导弹,迄今50多年了。当前,朝鲜已部署约600枚“火星”5/6型导弹,200多枚“劳动”导弹,数十枚“大浦洞”2型中程导弹等。而射程在5千公里以上的远程导弹和8千公里以上的洲际导弹,虽然朝鲜自称已经拥有,但并未形成实战能力。
(一)朝鲜导弹研制投入巨大
按照“先军政治”原则,朝鲜不惜投入巨资发展导弹,仅研发远程导弹的费用就高达8.5亿美元;“光明星3”号所需资金相当于1900万居民1年的粮食费用;位于平安北道铁山郡东仓里的导弹基地建设费用为4亿美元;“大浦洞2”号导弹的研发费用为3亿美元;初级卫星的研发费用为1.5亿美元。
(二)朝鲜导弹存在诸多技术障碍
这些障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朝鲜导弹多为仿制品。朝鲜在从苏联引进的“飞毛腿”导弹基础上改进为“飞毛腿”B型,还由此研发了火星系列运载火箭和“劳动”和“大浦洞”系列导弹,其“舞水端”导弹也是在苏R-27潜射导弹基础上仿制的,因此要实现技术更新和型号换代十分困难。二是朝鲜导弹质量差、精度低。朝鲜现有导弹,普遍在制导、动力装置等技术上陈旧落后,特别是精度很低,虽然射程可以覆盖韩国首都首尔,但误差高达数十公里,其导弹武器的威慑作用往往大于实际毁伤效果。三是朝鲜并没有导弹核武器。虽然朝鲜已经进行了五次核试验,但都是就地引爆的,并没有解决运载工具问题,在引爆控制、头体结合及安全保险等技术上并没有实现突破。四是朝鲜导弹发射成功概率低。其多次导弹和所谓卫星发射,很多都是失败的,成功概率50%左右,导弹不少中途坠毁,卫星基本上都没有进入轨道。
综上所述,朝鲜的导弹数量少、精度差,可靠性及发射准备时间长、成功概率低,而且投入巨大,结论是:朝鲜导弹及核武器对邻国的威胁并不大,对贵国根本就没有构成军事威胁,更用不着你们使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反导武器“萨德”系统来加以应对。
(三)不要把制约朝鲜导弹发展看成仅是中国的事
2016年3月27日,美国务卿克里和中国外长王毅就朝核问题进行了对话,克里说“希望中国进一步约束自己的邻居”。其实这里存在很大误解,对于朝鲜发展导弹及核武器问题,中国以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渠道,对朝鲜进行了多次苦口婆心的劝阻,助其分析其发展导弹、核武器的利害,但并没有效果。2016年9月9日朝鲜再次进行第五次核试验就是证明。
我认为,朝鲜之所以一意孤行的发展导弹,主要原因还是在美国。过去你们对朝鲜进行的政治打压、经济制裁、军事威胁不说,仅近一年来,美国就大幅增加了在亚太地区的军力部署,已有两个航母战斗群,新增了战略轰炸机,调来了“斩首行动”特战队,特别是确定在韩国部署 “萨德”系统(用于拦截3500千米以内弹道导弹的末端区域高空反导拦截系统,是世界当前唯一能够在大气层内和大气层外拦截的武器,具有很强的机动性,最大拦截高度150千米,拦截距离300千米;弹长6.17米,直径0.37米,弹重0.9吨,采用多波段红外成像的主动寻的制导技术)。这些使朝鲜感到了威胁,这才是朝鲜一再发展导弹的根本原因。
(四)管控好日本和韩国对朝鲜问题的过度反应
日本今年3月29日通过了解禁以集体自卫权为核心的新《安保法案》,彻底解除了军力发展和参加对外作战的束缚;12月5日公布的日本军费,展现其连续五年一直在连续增长;日本多年来大量提炼和储备核材料,掌握着核材料提纯技术(在过去的10年里,投资60亿美元建成了“文殊”种子反应堆),其储量远远超过民用的需要(现有核材料可生产数千个核弹头)。韩国先后与贵国制定了多个对朝作战方案预案(“8022-02”核打击计划,“5027”“5015”和“4D”等升级版、混合版、精简版作战计划),在当前韩朝矛盾不断升级的形势下,我们希望贵国加强对日本和韩国的战略管控,防止他们以应对朝鲜为借口,大肆扩张军力甚至研发核武器,更不能以应对朝鲜为理由发动半岛战争。
(五)在联合国框架内妥善处理好朝鲜导弹问题
面对国际社会的反对和制裁,包括11月30日联合国颁布的制裁,朝鲜并没有放缓发展导弹核武器的步伐。发展下去,一是必将使其政治上更加孤立(朝鲜虽然与157个国家有外交关系,但都极少交往。朝鲜之所以固执己见,其重要原因就是想与美国单方会谈而不是六方会谈,以得到安全承诺和物资支援)。二是必将使其经济上将更加艰难(当前朝鲜年经济总量约120亿美元,人均600—800美元。物质实行分配制;工业多为停产或半停产,粮食不能自给;没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全部依靠进口)。
在这种情况下,中美需要在联合国框架内加强合作,共同做好三件事:一是要增大对朝鲜的影响。采取多种方式,做好朝鲜当局的工作,使其真正理解国际社会对他们发展导弹及核武器的反对立场;增加与朝鲜各界的接触。二是要落实联合国颁布的制裁举措。切实落实联合国颁布的制裁条款,在其有了转变诚意和行动时,适当对其进行经济补偿;但在其仍然一意孤行时,应让其付出代价、尝到苦头。三是努力遏制事态向战争方向蔓延。一旦朝韩之间爆发军事冲突,中美应联手控制事态发展;加强在战略侦察上的合作,随时关注朝鲜动向并加以遏制;同时中方还要应对可能出现的大量难民潮问题。
我们希望,中美应建立更加密切的沟通及协调机制,加强在各领域的合作,在各个战略方向都要避免发生战略误判、特别是军事误判,严格防止发生导弹对抗。通过双方的努力,共同营造人类更加和平、美好的明天。
(杨承军,火箭军司令部军研部退休研究员,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研究员,鲲腾全球防务首席科学家,军队核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火箭军导弹技术专家、核战略专家、核军控专家、軍事理论首席专家、军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