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三宝”:观察、尊重、服务
2017-03-08张建国
张建国
小学语文教学要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自始至终都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牢牢地掌握并灵活地运用三件“法宝”。
一、全神贯注地观察学生
首先,教师必须时时刻刻都紧緊地盯着学生——始终关注学生的举止,倾听学生的发言,留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点点滴滴。这样,就能够随时随地都比较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及时采取与之匹配的教学策略。毋庸讳言,平常课堂教学中能够真正紧紧地盯着学生的教师,似乎并不多见。很多时候,甚至在一些公开课、比武课、研究课上,教师最为关心的对象是教师自己,而不是应该关注的“学习的主体”——学生:学生在朗读课文、发表见解或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貌似侧耳倾听,实际上正在检查自己的板书有没有问题,或是在悄悄地查看多媒体课件能否正常运行,或是在考虑下一步该请哪一个学生“出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无法清楚地认识、透彻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自然就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学效益只能是高耗低效了。成尚荣认为:“认识发现儿童与教育、与教师是同一语,谁真正发现了儿童,谁就赢得了真正的教育。”的确,教师如果能够将眼睛紧紧地盯着学生,随时了解、精准把握学生的所想、所需、所欲,何愁不能赢得教育教学的主动权呢?
二、诚心诚意地尊重学生
为此,教师至少应当努力做到“三不”。1.不逞强。教师遇有拿不准的问题,大可不必硬撑死顶,完全可以让全体学生来思考,然后诚邀“能者”,给予他们“兵教兵”的机会和平台。道理很简单——能者为师。2.不折腾。大音希声,大道至简。过于烦琐、复杂的内容与流程,其结果只能是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在李吉林、于永正、贾志敏等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授,也没有声嘶力竭、慷慨激昂的训导,更没有花样翻新、吸人眼球的吹拉弹唱音诗画,一切都显得简单、真实、自然,学生学起来却很轻松,很专注,很愉快!3.不做作。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追求自然、得体、大方、和谐,切忌装腔作势,故弄玄虚。正常化、生活化、儿童化、自然化的语言,最容易使抽象、枯燥的语言文字立马变得鲜活、生动、形象,课堂气氛顷刻间活跃起来,师生之间的融洽、默契程度等刹那间提升。事实证明,学生对那些看似对仗工整、字字珠玑的所谓“诗意语言”“哲思语录”等,并不怎么欢迎,甚至非常反感。
三、无微不至地服务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服务,应当尽可能做到无微不至,体贴入微。扪心自问,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留心关注并妥善处理了相关细节吗?比如,有时候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是不是竟忘记了请学生坐下,学生要将自己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忙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教师却在一旁观看,有时还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干着急的神情,学生的作品展示完毕了,教师是不是随手将其丢在一旁,让人感觉到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并不在乎、更不珍惜,等等。所有这些看似无关大雅的细节无不提示我们,教师要走进学生的视界,融入他们的内心,还需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不错,我们应该将自己看成是学生的同学、伙伴、知音,但在“服务”这一问题上,我们必须明确自己只是“长大了的儿童”。教师是“长大了的儿童”,必然应该承担起精心照顾、细心呵护正在成长中儿童的责任和义务。道理很简单,大哥哥、大姐姐应该为小弟弟、小妹妹服务。否则,就不配行进在儿童的行列中。敬请牢记:“‘教育就是服务落到实处之日,便是教育的春天真正到来之时。”(肖川语)
如果全神贯注地观察学生,诚心诚意地尊重学生,无微不至地服务学生,小学语文教学就容易到达趋向理想的境界,我们就一定能够迎来教育教学更加美妙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