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墨边界“伤心之城”
2017-03-08王骁波李强
本报驻墨西哥特派记者 王骁波 李强
编者的话:上个月的21日,一名墨西哥男子在被美国政府第三次驱逐后,从墨美边境的一座大桥上纵身一跃,自杀身亡;每个周六,在墨西哥最西端的一段边界墙前,一些墨西哥人赶到那里,等待与墙那边的亲人见上一面……发生在墨美边界的移民故事一直不少,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好像更多了。6日,在首次推出的移民入境禁令被法院叫停后,特朗普签署了新版本,即“旅行禁令2.0版”,凸显他为“保卫国土安全”绝不善罢甘休的决心。墨美边界长达3000公里,一直是非法移民进入美国的主要通道,而打造南部“边界长城”则是特朗普频频宣示的一项承诺。近日,《环球时报》记者赶往墨西哥西部边境城市蒂华纳,对这个墨美边界最前沿的“阵地”进行了探访。
“流放之地”,一堵令人伤心的墙
蒂华纳远离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且与墨西哥城有两个小时时差。因靠近美国,长期有外来人口迁入,最新数据显示,其常住人口在2015年已达164万,跃升至全国第三。但除市中心一些区域给人以发达繁华的假象外,由市中心向外铺开的低矮建筑群绵延几十公里,一眼望不到头。而随着《环球时报》记者足迹的深入,当地移民的情况令人唏嘘不已……
先从蒂华纳的美墨边界隔离墙说起。这里的墙始建于1994年,彼时美国是克林顿政府时期。而今,这段分隔蒂华纳和美国圣迭戈的边界墙,从蒂华纳的太平洋沿岸一直向东延伸,翻山越岭,不见尽头,而美国那一侧时不时会有边境巡逻队的吉普车开过。
每周六或一些特定时间,一些墨西哥人会来到这堵墙前,等待那一头的亲人来墙边见上一面。虽然可以隔着铁丝网看到对方,但一个拥抱、一次亲吻都是奢求,因为在这堵墙边能站人的地方只容指尖通过。
尤兰达·瓦罗娜是边境公益组织“梦想妈妈”的一名负责人,她的两个孩子现在都在美国,而她在6年前被遣返后一直没能再回到在美国的家。《环球时报》记者在边界墙附近见到了她。“我与女儿已经6年没见了,这是我此生最大的伤痛,蒂华纳对我来说就是世界上最令人伤心的城市”,瓦罗娜指着身后的墙说,“而这……这是一堵令人伤心的墙。”
瓦罗娜出生在墨西哥的塔斯科,曾在美国生活17年,是两家快餐店的职业经理,她的两个孩子分别在13岁和6岁时来到美国。瓦罗娜是拿着旅游签证进入美国的,6年前,她陪朋友回墨西哥参加聚会,返回美国边境时,被查出非法滞留工作。
“(美国)边境管理人员动作很粗暴,拉拽时我的肩膀脱臼了,没有给我叫医生,反而朝我喊道‘闭嘴,你没有权利提任何要求!就这样,远离家人的第一个晚上,我睡在没有被褥的地上,拖着一条脱臼的手臂,承受着无法想象的痛……”接着,身上什么都没带的瓦罗娜被“流放”到了蒂华纳——这座对她来说完全陌生的城市。由于太过突然,瓦罗娜甚至没有机会和孩子们告别。
而今,瓦罗娜住在一个10平方米且没有窗户的木板隔间,一张单人床占据近一半空间,而楼下便是“梦想妈妈”的办公地点。其实,对于千千万万瓦罗娜来说,最难熬的不是生活的艰辛,而是与亲人长年分隔的痛。尽管儿子在获得美国公民身份后终于可以来墨西哥与自己团聚,捎来女儿的礼物和近照,瓦罗娜提起女儿仍忍不住落泪。“虽然能通过电话和网络联系,但这不一样,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女儿来说,我已经成了陌生人……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梦魇”,瓦罗娜边展示女儿的照片,边向记者倾诉。
6年里,瓦罗娜创建了由被遣返妈妈们组成的“梦想妈妈”蒂华纳分部,现在成员已有40余人。“我们的主要工作是为被遣返妈妈们提供移民信息咨询、法律服务和心理咨询,力所能及地提供食品和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瓦罗娜说,“一些妈妈甚至完全与自己的孩子失去了联系,她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里。因为有时候,她们独自被遣返,而(美国)政府带走了孩子,也不会告诉这些妈妈把孩子带到哪里去了。很多时候,这些孩子被人领养,寄住在新家庭,彻底与自己的妈妈失去了联系。这也是一种暴力,是对人权的一种践踏。我们的组织正将这些事实公之于众,希望在这些妈妈被遣返时,孩子也能和妈妈一起被送回墨西哥。”
瓦罗娜希望不要再有更多母亲经历这些。“这条边界拆散了我们的家庭,这堵墙不应该存在,这些都应该改变”。▲
“不,暂时不会去美国了”
在美国,目前有超过1100万无证件移民居住,其中52%来自墨西哥。而在墨西哥,除了本国人,还有源源不断来自中南美洲及其他国家的无证移民正寻找机会进入美国。
美国和拉美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巨大鸿沟,使移民们对“北边”充满幻想。对墨西哥和中美洲穷苦移民来说,蒂华纳无疑是离梦想一步之遥的地方,但如今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却是咫尺天涯。每天,蒂华纳的墨美边境通道墨西哥一侧都会被放出大量被遣返的墨西哥或非墨西哥无证移民。
“不,暂时不会去美国了。”路易斯是蒂华纳的一名出租车司机,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来自墨西哥锡那罗亚州,早年在美国当过建筑工人,也是持旅游签证过境然后长期滞留。特朗普上台后,为免被发现非法打工而吊销签证,他毫不犹豫地返回了墨西哥。“虽然那边赚得多,但要是被遣返回来,以后连去美国的机会都没有了。”
除了墨西哥人,在蒂华纳,还有许多定居于此的中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移民。他们怀揣着梦想,漂洋过海,穿越丛林,从墨西哥南部入境,穿越整个墨西哥来到北部边境,试图获取进入美国的途径,或是合法,或是非法。而那些尝试失败或尚未找到办法的移民便在这里扎下了根,其中就有在大地震和飓风等严重灾害发生后大量迁出的海地人。
海地小伙苏伊甘·弗朗索瓦几个月前来到蒂华纳,原本以为只需要几天就能去美国,但现在他很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他透露说,上个月进入美国的几个海地朋友被直接遣返回海地了。
2010年海地大地震之后,美国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停止遣返无证件的海地非法移民,这意味着只要海地人成功进入美国,就可以留在那里。然而从去年开始,美国收紧了这项政策,很多海地人在抵达边境后才发现,原本敞开的大门已经关闭。
“我是修理空调的技工,在海地没有挣钱机会,甚至还面临死亡威胁。到美国去,是想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弗朗索瓦说。像弗朗索瓦这样被迫停下继续北进的脚步而滞留在墨美边境的海地移民,仅蒂华纳就有约5000人,要知道,墨美3000公里的边界上还有十多座边境城市。
滞留者无处可去,只好选择收容所。距市中心十几公里的科罗拉多山区就有一处,这是收容所负责人萨拉·洛佩斯多年来通过自己卖水果的微薄收入,一根木头、一块砖头搭建起来的。在最大的那间不到50平米的屋子里,住了35个海地人。“人太多了,一张单人床要挤两个成年人,双人床睡3个人。好多人只能打地铺”,洛佩斯指着一张不足一米宽的床说。
“他们来的时候除了一包衣物,几乎一无所有,一些妇女带着孩子睡在大街上,有的还怀有身孕。”何塞·安东尼奥是另一家收容所的负责人,他把自己家的地下室腾出来,接纳了46名海地移民。这些海地人大都靠打
零工过活,卖水果、洗汽车、做泥瓦工……尽管收入非常微薄,通常一天工作12小时,一周6天,收入只有25美元,但也比在海地好得多。▲
1.1万移民因“墙”而死
据不完全统计,墨美边界的“伤心之墙”自1994年修建以来已经直接或间接造成1.1万移民死亡。除了直接翻墙,那些获取签证无望但仍想尝试越过边界的移民,会通过非法途径从沙漠或海路进入。3个月前,就在附近的海滩上,发现了两具移民尸体。
“边界墙根本阻止不了移民,反而会造成层出不穷的死伤事件,这是在谋杀移民。”移民救助组织“边境天使”创始人恩里克·莫隆内斯,在美国一侧隔着边界墙接受了《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他说,目前墨美边界已有1/3的地段建有隔离墙,“上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在访问柏林时发表关于推倒柏林墙的演讲,而1994年美国却自己建起一堵墙,这是一种耻辱!”
曾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墨西哥北部边境学院创始人、移民问题专家豪尔赫·布斯塔曼特,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移民问题的两大主要原因,一是墨美两国间经济发展程度的差距,二是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巨大需求。“蒂华纳和边界那一头的圣迭戈,就像是墨美边界关系的一个缩影,两地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墨西哥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1/15左右,这也从某种意义上解释了墨美边界的状况。而另一方面,只要美国对劳动力的需求依然存在,那么无论特朗普的政策如何改变,非法移民都不会完全消除。”
对于墨美之间的“鸿沟”,瓦罗娜给记者举了个形象例子:“墨西哥和美国的薪酬完全不同,我在美国半小时赚的钱,相当于在墨西哥一天所得。尽管在美国的开销比在墨西哥大,不过在某些方面消费差距太大时,我会选择回墨西哥一趟,比如动个小手术。”
如今,去美国的希望愈加渺茫,守候在墨西哥一侧的移民备感彷徨。不过,蒂华纳的接纳让不少人改变了主意,决定留在这里生根发芽。在何塞·安东尼奥的收容所,一名海地青年前不久通过申请,获得了在墨临时居留身份。
看着向西延伸至海里的边界墙,《环球时报》记者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收容所里背井离乡移民愁怨的脸庞,想到他们朴素而简单的对生活的期望。可是,谁又能否定美国政府管控非法移民合法与合理的一面?对美国来说,非法移民是个复杂的国家级难题,特朗普想解决它,他执拗般的强硬也许让很多人感到不适,而其政策威力荡起的涟漪又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