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字网络的文化阐释

2017-03-08钟柳茂

关键词:饮酒语义文化

钟柳茂,云 虹

(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酒”字网络的文化阐释

钟柳茂,云 虹

(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为追溯“酒”的造字渊源并进行文化阐释,对125个“酉”旁字和127个“酒”词进行统计分析,探索了三个研究问题:一是“酒”字的演化历程;二是“酒”字的语义范畴,三是“酒”字中所体现的情感倾向。发现“酒”字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是语义上由象形会意到语法抽象的意义虚化过程,二是功能上由独立表意到造字(词)部件的语法化过程。该过程中,“酒”字衍生出丰富的语义范畴,不仅能以丰富、多样的语言资源来抒发酒文化相关意象,也拓展到相关的文化、礼仪等方面,形成了庞大的“酒”字网络。该“酒”字网络凸显了中华儿女对酒的深刻情感,“酒豪”、“酒仙翁”等词将中华酒文化中的豪气刻画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酒”字网络中也包含了诸如“酒祸”这样时刻提醒过度饮酒的不好之处,所以“饮酒虽好,切莫贪杯”。上述“酒”字网络分析,深刻体现了“酒”字的文化模因作用,自发地书写了一部中华酒文化的民族志,将数千年的酒文化提炼、沉淀为以“酉”旁字、“酒”单字、“酒”词等构成的文字网络。酒文字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保护悠久的中华酒文化,并应用到文化宣传及商业领域,必将成为文化显学。

酉;酒;模因;文字网络;词源考究;语法化

一、引 言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酒”不仅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饮品,更是很好地凸显了民族、文化特色,从而成为一种文化模因[1]并深刻地体现在了由“酒”字所构成的文字网络。作为文化外壳的文字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文字具有文化传承属性[2]。所谓“文化”,最直接的理解便是“外化于文”。在汉字悠久的发展历程中,沉淀出很强的文化传承功能,《辞海》对“文字”作如下定义:“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用的文化工具,对人类文明的促进起很大作用”,而“酒”字也沿袭这一重要文化功能,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便有唱酒的诗句:“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醉既止,威仪怭怭。是曰既醉,不知其秩”(选自《诗经·小雅》之〈宾之初筵〉)。

其次,文字具有物质生活基础。文字能够传承文化,但是不同文化中的不同字词的文化传承功能却又略有不同。语言使用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否有意识”[3-4],只有被不断选择的语言板块才属于文化的精髓部分。文化模因的形成基于浓厚的现实基础,深入现实生活才能够积累、沉淀为丰富的文字网络,体现文化中的精髓。“雪”在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属于该文化的精髓,从而衍生出数十种“雪”的表达方式[5],如:aput(“雪在地面”)、qana(“下落的雪”)、qimuqsuq(“随风飘飞的雪”)、akerolak(“最近漂移的雪”)、perksertok(“漂移的雪”)、Pokatok(“粒状,盐象雪”)、Ayak(“雪在您的起动”)[6]。

再次,文字体现文化主体态度。文字网络不仅反映文化中的客观因素,也凸显文化中的人文态度和情怀。施耐庵所写的《水浒传》中记录了下面这首宋代流传的歌谣:“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杀了蒿割了菜,吃了羔儿荷叶在。”北宋末年,宋朝朝政由童贯、蔡京、高俅、何执中等6人把持,正是由于这些宦官大臣把弄朝政才使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下,徽宗让位南逃。在宋江起事前夜,上面这首童谣便在东京城中传颂,“筒”指童贯,“菜”指蔡京,“羔儿”指高俅(排行老二),“荷”指何执中[7],利用汉语谐音特点,这首歌谣充分表现了劳动人民对政治腐败的憎恶。可见,文字是文化生活的深刻写照,既能够反映文化内涵又能够窥见使用者的主观情感态度。

鉴于此,本文以实证调查的方式,对“酒”字词源演变进行考究,从而构建“酒”字网络并从中窥探文字网络背后的文化内涵。具体而言,将从三个角度探析“酒”字网络的文化内涵:一是“酒”字如何演化?二是“酒”字演化过程中涵盖了哪些语义范畴?三是相关语义范畴能否体现我国人民对酒文化突出的情感态度?这些问题研究,从客观到主观、由表及里,逐层剖析酒文化对“酒”字演变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反映出酒文化的深层次内涵。

二、“酒”与“酉”字的渊源考

“酉”是“酒”的本字,在汉字体系中属“酉族”。甲骨文中写作“”,意为酒篓“”伸进大缸“”取酒(“中间加一横,表示缸里有液体、酒汁”),“酉”的“酒坛”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水”、,强调坛中饮料的液态性质[8],逐渐形成现有“酒”字构造。

实物考古发现,古代酒器形为“兀”,伸进酒坛“口”过滤酒糟、取酒(以“一”示),这一场景便构成了象形汉字造字基础:兀+口+一=酉,其字形经历如下变化过程[8]:

图1 “酉”字形态变化过程

但是在现代汉字中“酉”已经失去了这一“酒坛”本义,引为地支第十位,属鸡。“酉”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形像酒坛,字从西,从一。“西”指西向,古人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表示为:东卯、西酉、北子、南午。太阳出于“卯”坠于“酉”。另一原因在于酿酒食材选自谷物,而谷物成熟的时节主要在秋季,从而“酉”表“秋门,万物已入”[9]。随着词义变化,“酉”也加上“水”变为“酒”,以示区别,这一过程中“酉”字从实义词语法化为造词部件。《说文解字》中,对“酉”字有如下解释:

酉,酒也。八月黍成,可爲酎酒。象古文酉之形。凡酉之屬皆从酉。卯,古文酉。从卯,卯为春門,萬物已出。酉為秋門,萬物已入,一,閉門象也。

译成白话文便是“酉,即酒。酉代表八月,这时节黍子成熟,可酿制醇酒。像古文‘酉’的样子。所有与酉相关的字,都采用“酉”作偏旁。卯,是古文写法的‘酉’字。字形采用‘卯’作偏旁”‘卯’表示春门已开,万物从地下冒出。‘酉’表示秋门已闭,万物已入门内,‘酉’字内横‘一’,表闭门的形象。”

由上述变化也得到一些“酉”的相关字义。如,“酉”可表“成熟、老”:

酉者,老也。——《白虎通·五行》

这是由于当酉从“酒”义编入“西”义时表秋门已闭,表谷物成熟,如“酉黍”。又如,“酉”可表时辰“酉时”,指下午五点到七点的时间:

赵云从辰时杀至酉时,不得脱走,只得下马少歇。——《三国演义》

可见,“酉”字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意义发生了巨大变化,由“酒”逐渐演化出诸多不同用法,从实义词变为造词部件(偏旁部首)。

三、“酉”旁的造字网络与意义生成

“酒”源自古汉字“酉”,现代汉语中“酉”常作功能性偏旁。新意象不断出现而使得语言的表意功能不断得到完善,其实现方式大致可包括如下几种:构造新词、词汇本身意象的发展以及实义词虚化等。“酉”字的出现属构造新词;去酒入地支属词义的变化;本部分主要讨论“酉”字虚化,由单字变为功能性构词成分的情况,从而展现“酒/酉”丰富的表意功能。

据统计,现代汉语中以“酉”为偏旁的字共125个(含”酉”)。其中,“酜”经查显示义未详;“醐”只检索到同“醍”合用表“牛奶中提炼的精华,喻佛教最高佛法”,所以该二字被处理为“义未详”。其余123个单字均有实在义,其意义涵盖范围如下图2:

图2 “酉”旁造字统计

图2展示了 “酉”旁强大的造字能力,范围涵盖酒品/酒原料/酒容器/酒身份等名词(37个)、制酒/饮酒/倒酒等动词(33个)、酒类/酒味形容词(20个)以及35个酒类衍生词(包含2个其他义和1给义未详),背后体现的是酒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强大生命力。仅酒的各类称呼就多达25种:酉、酒、酎(醇酒、经两次或多次重酿的酒)、酤(一夜酿成的美酒)、酥(古酒名)、酠(苦酒)、酨(古代一种酒、醋)、醁(美酒:多酤新丰醁)、醅(没滤过的酒)、醍(较清的浅红色酒,常与“醐”合用)、醀(肉酒)、醑(美酒)、醝(白酒)、醙(白酒,两次酿的酒)、醠(浊酒)、醨(味不浓烈的酒)、醪(浊酒)、醥(清酒)、醴(甜酒)、醲(浓烈的酒)、醳(醇酒)、醾(酒名)、醽(美酒名)、醿(同醾)、釄(同“醾”);有不同种类的酒:醝(白酒)、醥(清酒)、醪(浊酒)、醑(美酒)、醁(美酒)、酠(苦酒)、醴(甜酒)、醀(肉酒)及醨(味不浓烈的酒)等;不同制作过程的酒:酤(一夜酿成的美酒)、酎(醇酒、经两次或多次重酿的酒)、醙(白酒,两次酿的酒)及醅(没滤过的酒)等。体现古代酒业兴盛的同时,其词汇褒贬性也体现出当时民众对酒的态度,其中不乏对酒品的称赞之字,如“醑”、“醁”、“醴”、“酤”、“醳”、“醽”等。即使是字义偏中性,如“醠”和“醴”,也有诸多褒义性用法:

清醠之美,始于耒耜。――《淮南子·说林训》

甘雨时降,万物以嘉,谓之醴泉。——《尔雅》

还可以从中大致得出古代民众酒品判定的主要标准,如醇度(酎、醳)、味道(醴、酠)、浓烈与否(醲;醨)等,此外清浊与否和制作工艺也是体现酒品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外,丰富的制酒类词汇(13个)反映了我国先进的制酒水平,其义以“酿①”为主,辅以亚槽、搅拌、发酵等工艺。酒礼仪类词汇(8个)体现出中华文明悠久的礼仪传统,也说明了酒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核心地位。中国自古就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利益传统,与客饮酒,主人应当主动邀请客人饮酒以示热情,如我国重要的礼仪典籍《礼仪》中便有如下记录:

主人酬宾。——《礼仪·士冠礼》

表示主人邀请客人饮酒,那么客人也应当以酒回敬主人,曰“酢”,与“酬”同现时表主客相互敬酒,引申为友人间的交往应酬:

觞酌俎豆酬酢之礼,所以效善也。——《淮南子·主术训》

至此非唯欲为功名,实是贪结姻援,若能酬酢,自今不复相犯秋毫。——《宋书·索虏传》

在这一过程中,饮酒被看作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方式,并逐渐引申至现代汉语中表示“以饮酒方式回报对方”的含义,更体现了我国文化中知恩图报的民族特点。此外,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祭祀也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尚书大传》说:“祭之为言察也。察者,至也。言人事至于神也。”也就是将人间之事拜托于天神。如同人间“酬酢”,对天神我国古代民众也讲究知恩图报,常将酒洒在地上以示谢神,从而有了“酹”、“醊”和“醮”三个字。上述酒礼仪类词深刻刻画了我国礼仪之邦的文化特点。

丰富的饮酒类动词(9个)、饮酒类形容词(11个)及酒味形容词(9个)为后世各类酒类文学作品提供了生动的表达空间,如:

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

周礼其犹醵与——《礼记·礼器》。

饮酒可以“酌”(斟酒、饮酒),可以“酑”(饮),可以醵(凑钱喝酒),可以“釂”(饮酒干杯,喝尽)也可以“酺”(欢聚饮酒)。古人到底多爱酒?他们“酖”(嗜酒,沉溺),他们“酗”(沉迷于酒,撒酒疯),他们“醟”(酗酒),他们甚至“醵”(凑钱喝酒)。这体现了饮酒给予的丰富情感,但也揭示了饮酒过度所带来的负面效果。酒虽好,莫贪杯,数量众多的负面饮酒类词汇表明了古代先民对饮酒失态的厌恶之情,揭示了酒文化中的糟粕。

此外,随着酒文化发展,酒的应用价值不再限于饮用转而衍生出诸多酒相关的衍生词,例如酒精可用作有机溶液的特点衍生出诸多以“酉”为偏旁的化学类名词。酒类衍生词的语义范畴情况也比较丰富,见下图3:

图3 酒类衍生词统计

据图3可见,“酉”还有众多酒类衍生词(32个),囊括了化学类(14个)、醋类(6个)、酱类(6个)、酪类(1个)、医类(1个)、腌类(3个)、祭祀类(1个)。在酒类衍生词中很多词的词义已经不能直接联系到“酒”义,如“醭”(醋或酱油表面的白色霉)、“醢”(剁成肉酱)、“酪”(动物乳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醫”(同“医”)、“醂”(一种浸渍储藏柿子,使之速熟的方法)等,这些词通过隐喻和借代两种认知路径与“酉”产生联系,以“醫”为例,《说文》讲:“醫”②会意兼形声,从“殹”(治病时的叩击声)从“酉”(酒),而这里的酒指的是我国最早的兴奋剂和麻醉剂,更能“通血脉”、“行药势”,还可用作溶剂[10]。“醫”字中,“酒”和“医”构成了局部和整体的借代关系。其他词,如“醋”、“酱”、“酪”、“醃”,由于存在和制酒相似的过程特点,又属于隐喻式的词汇发展路径。“酉”能够衍生出上述已经离“酒”义较远的词,更是体现了酒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形成了一个以“酒”为核心,辐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酒”字网络,体现了酒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四、“酒”词文化义项蝉变

(一)单音节“酒”词的实在

在古汉语中,“酒”常被用作单音节词,如: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夙夜在公,在公饮酒。

人生处世,如白驹过隙耳。一壶之酒,足以养性;一箪之食,足以怡形。

摘自北大古代汉语语料库:“酒”

笔者随机抽取了北大古代汉语语料库中“酒”字检索结果(第21页,该页显示30个酒字检索结果),统计发现“酒”字用法大致如下:

V+~:售~、饮~、酿作~、为~、以~、盛~;

Adj.+~:醇~、苦~、椒~、春~、东~、温~、好~、清~;

~+N.:~血、~肴、~势、~客、~食、~饭;

~+Q:~一升;

仅有地名“酒泉”(张掖有白柰,酒泉有赤柰)是双音节词的形式出现。换言之,古代汉语中“酒”字具有完全的单音节词的语法地位。但是在现代汉语中,“酒”字用法却稍有不同,一方面保留了部分单音节词的用法:

在春秋社祭日,行饮酒乡射之礼,尊敬长老,表彰有德。

给灌了一碗酒。

但是更多的却是以多音节词的形式出现:

酿酒老工人具有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

纯中国式的,茶余酒后的聊天方式。

1919年参加纳粹党,参与啤酒店暴动。

如果他们联络的地点是在一个小酒官,那么则用酒杯。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独立运用指或单独成句或单独作句法成分。判断词可以有如下标准:能够独立使用,如“酒!”中“酒”能够单独成句、“给灌了一碗酒”中“酒”作为名词短语“一碗酒”的中心语;结构是完整的,中间不能再插入字如“醒酒”、“酒吏”、“酒店”、“寿酒”等。从而“酒”字的使用再次发生了重大改变,由能够独立使用的单音节词演变为多音节词的组成成分,即语素;单音节词到多音节词语素的变化再次体现了“酒”字用法虚化的演变过程。

(二)多音节“酒”词的虚化

笔者通过在线汉语字典(xh.5156edu.com)[11]检索到910个③带“酒”的多音节词,其中“酒”字在前有:双音节(313个)、三音节(46个)+四音节(44个)+五音节(2个)+六音节(2)+八音节(3个),共410个;“酒”字在后有双音节(327个)、三音节(145个)、四音节(28个),共500个。为了调查“酒”词的语义范畴和情感态度,笔者随机抽取了x个词条,包含双音节词60个(“酒”字在前/后各30个)、三音节词30个(各15个)、四音节词20个(各10个)、五音节词2个、六音节词2个、八音节词3个,一共117个带“酒”词,所涵盖的语义范畴如下:

图4 “酒”词抽样统计

其中,“酒”字打头和“酒”字结尾的酒词抽样统计情况分别为图5和图6:

图5 “酒”字打头的词语抽样统计

图6 “酒”字结尾的词语抽样统计

相较于“酒”字的语义网络,“酒”词的语义网络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是在数量上的激增,总体数量由125个“酉”旁字发展到910个“酒”词,酒品类名词占比由25/125扩大40/117,考虑到117/910的样本比例,酒品类名词数量更是由25个扩展至约311个,出现了诸多新的酒品种类,如:

酒湩、酒荈、内酒、泥酒、糱酒、渌酒、芦酒、露酒、虏酒、緑酒、蛮酒、卯酒、麦酒、令酒、酃酒、醽酒、消胀酒、消肠酒、宜春酒、宜城酒、乡饮酒、雄黄酒、无灰酒、窝心酒、贤人酒、千日醉酒

其中,“酒”字结尾的词语由于顺应了汉字左分支的构词原则,在酒品词的构造上占了绝对多数(37/40)。

另一方面,在语义范畴方面也有新的变化,在酒词本体语义域中出现了人文和商业气息;在衍生词方面,典故成为了酒词衍生的重要方式。酒词的本体语义域中,出现了诸多描写与饮酒相关的各类人的词:

“酒”词:酒豪、酒人保、酒太公、酒仙翁、酒游花、酒虎诗龙

而在“酉”旁字中仅有少量此类词语:

“酉”旁字:酋(造酒的女奴)、醔(酒官)

尤其是“酒仙翁”更直接指代唐代诗人李白。此外,更是首次出现了“酒”类交易的词汇:

酒品买卖:酒酤

酒店招牌:酒榜、酒牓、酒斾子、酒旆

说明“酒”品不仅仅只是居家饮用更是进入了社会商业流通当中。此外,“酒”词的产生中大量运用了典故的构成方式,如:

酒次青衣、酒池肉林、酒中蛇、金钗换酒、栾巴噀酒、留犁挠酒

如“栾巴噀酒”就源自《后汉书》卷五十七〈杜栾刘李刘谢列传·栾巴〉。相传栾巴是古代成都人,一次在宫廷酒宴上,他把皇帝赐与的酒向西南洒去,正当朝廷要治他大不敬罪之时,他说,这并非对皇上大不敬,而是他算准成都方向有火灾,于是将酒化作雨水去救火。皇上遂派人打探,果然如此(百度百科“栾巴噀酒”)。后来这一故事便被引用为“救火”的意思。

“酒”词除了语义范畴上的变化外,人们对酒的情感态度也逐渐多样,在酒类形容词中出现了不少描写醉酒后状态的贬义词:

酒颠、酒祸、酒病、酒恶、酒后失言、酒病花愁、酒地花天

提醒着饮酒时仍要适度,不宜贪杯。当然,也存在不少描写畅快饮酒的词语:

酒中趣、酒酣耳热、酒后之勇、酒酣耳熟、酒后吐真言、寄情诗酒、谢亲酒、通路酒、无彝酒

并且人们逐渐在酒中融入了诸如“友谊”、“哀愁”之类的情感色彩,如:

友谊:酒逢知己千钟少、酒逢知己千杯少;

哀愁:酒在口头,事在心头、酒在肚里,事在心头、酒在心头,事在肚里、酒浇块垒

简言之,“酒”词的出现进一步体现了语言虚化的趋势,拓展了酒类意象的表达范围,深刻体现了人们对酒的复杂情感。

五、结 语

本文通过“酒”字词源变化来探究酒文化的文化内涵,将“酒”字视作重要的文化模因,在其文化传承及演变历程中书写了一部中华民族自发的民族志,记录并凸显中华文化中的酒文化精髓。“酒”字词源演化揭示了中华“酒”文明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便已成字,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明发展,酒继续深入社会领域各个领域,使得“酒/酉”字从象形描绘进入语法虚化,从而其抽象义的语法作用进一步丰富“酒”字的表意功能。

关于“酒”字语义范畴,“酒”从单一的“申篓取酒”义发展到现今的各种酒类单音节字,再进一步虚化为无法独立使用的多音节词汇组件,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与社会生活交融,衍生出诸多乍看已经与酒不相关却实则藕断丝连的字及词语,如酱、醋、酒次青衣、栾巴噀酒等。可见酒文化已深植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既展示了酒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丰富的酒品种类、多样的制作工艺等之上。

“酒”字网络的情感色彩行,上述演变过程凸显了华夏儿女对酒文化的深厚情谊,体现在众多的褒义性酒品名和褒义性酒品名用法;但从“饮酒类动词和形容词”中可窥见,饮酒过度往往导致酒后失态,这也是酒文化被诟病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应当倡导“饮酒适度、且莫贪杯”的饮酒文化。此外,饮酒礼仪也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古便讲究“酬酢之礼”,进而引申进入宗教祭祀当中,这都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谦卑、礼让和知恩图报等诸多优良品质。

因此,中华传统酒文化的内涵可总结为“久”、“博”、“爱”和“礼”,旨在表明中华酒文化:(1)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2)文化领域博大精深;(3)深受民众喜爱;(4)拥有丰富礼仪文化传统。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酒文化亟待进一步科学、系统地进行研究,更好地保存、传承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致谢词:吴春容教授对本文写作给予了指导性帮助,匿名审稿专家及编辑部也对本文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注释:

①“酿”有近十个同义字,说明了“酿”制工艺在我国酒业的悠久传统和重要地位。遗憾的是,限于能力和材料,目前无法查知这些字的相互关系和变化。如果能够实现,则更能体现我国酒业制造的技艺水平。

②进一步拆字后由四部构成:匸(xi)、矢(shi)、殳(shu)、酉(you),“匚”,表“按跷”,“按”指抑按皮肉,“跷”谓捷举手足,是中国古代一种疗疾祛病的方法;“矢”,表“砭石”,是一种锐利的石块,《说文解字》注:“砭,以石刺病也”,主要用来破开痈肿,排脓放血,是一种我国最早的治疗工具;“殳”,表“针灸”,是中国古代治疗的一大创举;“酉”,表“酒”,是最早的兴奋剂和麻醉剂,更能“通血脉”、“行药势”,还可用作溶剂,《汉书》称之为“百药之长”。从最初的单纯用酒治病,发展到后来的制造药酒,足以证实酒在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10]。

③百度汉字搜索结果为1034个,包含“啤酒厂”、“诗酒社”等少数“酒”字位于词中间的情况。

[1]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2]吴春容,丰雪,彭柳.语用翻译视角下自贡盐帮菜的跨文化传播[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3):89-98.

[3]吴春容.“盐”类歇后语语用生成机制的社会语用学探究[J].外国语文,2014(5):88-93.

[4]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Edward Arnold,1999.

[5]Cichocki P&Kilarski M.On “eskimo words for snow”the life cycle of a linguistic m isconception[J]. Historiographia Linguistica,2010(3):341-377.

[6]熊猫.爱斯基摩人的 50种雪 [EB/OL].(2011-05-07)[2016-12-18].http://blog.sina.com.cn/s/ blog_4cd032b70100rdg9.htm l

[7]李昌宪.从《水浒传》谈宋代社会[J].新世纪图书馆,2013(2):3-7.

[8]象形字典“酒”字词条[DB/OL].(2015-04-12)[2016-12-15].http://www.vividict.com/wordinfo.aspx? id=1908.

[9]百度百科“酒”字词条[DB/OL].(2016-11-05)[2016-12-20].http://baike.baidu.com/item/%E9%85%92/ 64410?fr=aladin.

[10]百度百科“医”字词条[DB/OL].(2016-01-24)[2017-01-02].http://baike.baidu.com/item/%E5%8C% BB/6416176.

[11]在线汉语字典“酒”字词条[DB/OL].(2014-06-12)[2016-12-11].http://xh.5156.com/htm l/721.htm l.

责任编校:梁 雁

The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Ideographic Networks of“Wine”

ZHONG Liumao,YUN H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Engineering,Zigong 643000,China)

With the purpose of trac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ideographic origin of“wine”in Chinese,125 characterswith the componentof“酉”and 127 lexeswith the character“酒”a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o explore the following three research questions:firstly,themorphing process of“酒”;secondly,the semantic category of“酒”;thirdly,the affective propensity in“酒”.It is found that“酒”undergoes two changes in the formation of character networks:firstly,a semantic blurring from pictographic reference to abstract delexicalization and secondly,a functional grammaticalization from a unit of expression to a component for lexical composition.In this process,“酒”yields a rich scope of semantic categorization,which can not only help express the wine-related imagery through its rich and multitudinal lingual resource,but also extend to other culturally and ritually related aspectswith a huge network of“酒”thus formed.This ideographic network of“酒”profiles the profound enthusiasm forwinewith“酒豪”,“酒仙翁”fully expounding the grandeur of the Chinesewine culture;however,there are also lexes like“酒祸”in the network indicating side effectof excess drinking,and as a result,good as thewine is,do not dwell on it.The network analysis of“酒”demonstrates profoundly the memetic function above and spontaneously composes a ethnographic masterpiece of Chinese wine culture.It also extracts and precipitates the wine culture,which enjoys thousands years of history,as an ideographic network with the character component“酉”,single character“酒”and lexes composed of“酒”. Such character analysis ofwine can help protect and transmit the historically profound Chinese wine culture, and,when applied in cultural publicity and commercial domains,will necessarily become a distinguished subject.

酉;wine;meme;ideographicnetwork;etymology investigation;grammaticalization

G112;H122

:A

:1672-8580(2017)01-0037-10

10.11965/xbew20170104

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外语专项课题(SC16WY019)

钟柳茂(E-mail:zhongmaomao@aliyun.com)

云虹,教授(E-mail:710816603@qq.com)

猜你喜欢

饮酒语义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语言与语义
谁远谁近?
《陶渊明 饮酒》
与猫狗共饮酒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