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小城镇低碳建设路径研究
——以安徽省凤阳县为例
2017-03-08郭娜娜梁鑫斌
郭娜娜,梁鑫斌
(安徽科技学院 建筑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转型期小城镇低碳建设路径研究
——以安徽省凤阳县为例
郭娜娜,梁鑫斌
(安徽科技学院 建筑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在我国积极引导和鼓励低碳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指引下,从理论研究入手,以安徽省凤阳县为例,通过调研和资料收集,从低碳经济、低碳政策、低碳技术、低碳规划、低碳生活五方面对其低碳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以落实低碳政策、规划、技术为保障,全面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生活普及的具有可推广价值的低碳建设路径。
低碳;小城镇;路径
0 引言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特色城镇化进程,促进小城镇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2011年财政部、住建部与发改委联合启动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工作。为我国低碳小城镇建设拉开了政策上的帷幕。
在我国普遍存在一种小城镇类型,它们大多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粗放式资源开发和高碳的经济发展之后,正面临低碳转型、生态修复等重重压力。同时,它们自身也蕴藏着巨大的降碳潜力,是我国低碳发展之路的重要阵地。文章以其中的典型代表——安徽省凤阳县为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低碳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综合协同各个发展要素,因地制宜的选择发展和建设模式,就如何推动其低碳小城镇建设提供对策建议和理论指导。以期为转型期的小城镇低碳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1 小城镇低碳建设理论研究
综合分析目前小城镇低碳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小城镇的低碳建设与发展主要从低碳经济、低碳政策、低碳技术、低碳规划、低碳生活等层面展开。
1.1 低碳经济是重点
低碳经济的发展为小城镇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是小城镇低碳建设过程中始终要围绕的中心[1]。面对如何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多数研究将产业升级与转型作为其突破点,着重研究在低碳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如何体现产业的带动、辐射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整体低碳发展。
1.2 低碳政策是保障
与低碳小城镇建设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制度支持是实现小城镇低碳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低碳小城镇发展的制度一旦发挥其效果,就可以平衡各方面利益、有效地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2]。科学合理的相关政策在小城镇低碳建设的过程中起到指引方向、约束行为、提供支撑的重要作用。
1.3 低碳技术是基础
一切低碳措施的实现都将以低碳技术为依托,低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直接影响到小城镇低碳建设的成效。低碳建筑推广、绿色能源开发与应用、清洁生产等也都是小城镇降碳过程中的重要技术应用领域。
1.4 低碳规划是手段
低碳城市规划则是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3]。对小城镇而言,低碳规划也是将低碳发展目标空间化的直接技术手段和关键所在,是对其低碳发展从战略层面到建设落实的直接引导和控制,小城镇进行低碳建设的第一步,对小城镇低碳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5 低碳生活是补充
低碳生活的概念不仅仅关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是居民低碳意识的展现和反映。是小城镇低碳建设的中公众参与的重要领域[4]。低碳生活要求既要保证高标准的生活,同时又要尽量减少高能耗产品的使用。落实低碳制度与推行低碳消费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 低碳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探索小城镇低碳建设路径时,要对具体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接下来就以安徽省凤阳县为例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2.1 低碳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和发展问题显著
玻璃产业发展迅猛造成资源浪费、碳排放严重等问题,亟待全面低碳修复与转型;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资源结构单一、开发不足,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低碳旅游产业难成系统;农业发展基础良好,但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低碳环保意识不强,城镇低碳建设的推动力不足。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相对薄弱,潜力较大。
2.2 相关低碳政策系统性、针对性不足,保障不到位
在相关低碳配套政策和措施方面,已开展的工作主要围绕矿产资源优化布局、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节能减排、园区发展、企业创新等展开,均为凤阳县低碳建设起到了一定的辅助、引导作用,但就低碳建设而言,缺乏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专项政策体系。
2.3 低碳技术应用范围有限,普及度不高
凤阳县低碳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涉及到改进生产线、提高能源利用、控制污染物排放、工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等方面。为数不多的低碳排放企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但是要做到大面积的推广还需要更多的配套支持和时间。
2.4 低碳规划处起步阶段,亟须填补空白
凤阳县在编和已公示的规划项目基本属于传统城乡规划的内容,在这些规划中几乎都没有提到低碳建设的目标,更没有较为具体的安排。所以,凤阳县在低碳规划方面的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2.5 已逐步开展低碳生活理念宣传,但持续性不够
凤阳县有关部门已组织多次有关低碳生活的宣传活动,并在一部分党政机关积极推行低碳办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广作用。但是宣传力度仍然不足,公众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不够。同时,仅仅停留在宣传上是远远不够的,后续配套的公众参与活动严重缺乏。
3 小城镇低碳建设路径选择
低碳小城镇的建设必定是一个协调各方利益、动员各种力量,协同发展、互相配合的过程。凤阳县若想进一步地推进其低碳建设和发展,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低碳之路,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低碳发展体系。在前期基础理论和现状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落实低碳政策、规划、技术为保障,全面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生活普及的全面低碳建设路径。
3.1 全面实现低碳经济转型升级
对凤阳县低碳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重点研究如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使城市的产业体系向低碳模式转型;二、着重分析其核心和支柱产业未来如何实现低碳,分析这些产业未来控制和减少碳排放的空间和潜力;三、结合凤阳县本身的特征,挖掘具有其特色的低碳产业,识别能够促进低碳的重点领域和工程,探讨适合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3.1.1 低碳玻璃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整合现有玻璃企业,合理分配其位置和规模,实现玻璃产业的聚集、升级,提升在减排上的规模效应。二、实现与低碳技术应用创新之间的无缝衔接,提升其低碳发展质量;三、提升现有玻璃企业的规模和等级,完善玻璃产业链体系;四、构建玻璃产业内部或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循环体系,有效利用能源,减少整个循环系统的碳排放量;五、全面估算石英石资源存量,合理分配其利用范围,提高资源利用率,保证玻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六、加大已开采矿山的修复、力度,通过土地回填、绿化等方式增加固碳面积;七、建议引入“绿色经济核算体系”,将碳的存量消耗纳人到玻璃产业的经济考核指标体系之中。只有将低碳发展目标落实到产业发展目标中,才能保证其实现真正的低碳发展之路;
3.1.2 低碳旅游系统的构建
低碳旅游发展模式应在协作博弈基础上,以政府、旅游地、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四大主体为核心,形成各主体相互协同的发展模式[5]:政府部门在低碳旅游系统形成初期可以为低碳旅游发展提供必要支持,并负责制定相关执行方案和调控措施;旅游地与旅游企业要相互配合,对旅游产品和资源从规划、建设到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都要有低碳发展的意识和理念,并将有关低碳旅游的政策、制度落到实处;旅游者应提高自己的低碳意识,响应政府号召、配合旅游地的相关管理要求、学习低碳旅游知识,尽量减少个人的碳足迹。
3.1.3 低碳生态农业的推广深化
凤阳县低碳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在低碳生态农业建设上要增强农业废弃物循环、清洁利用,促进农业低碳发展。同时,加强推广低碳农业科技的力度;建立和实施低碳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利用植树造林等生态修复的方式恢复因矿产开发与加工生产而产生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快部分地区的退耕还林进度,提高整体碳汇能力。同时,可以积极尝试在某些区域利用先进的富碳农业技术,将二氧化碳有机使用和储存,将过量二氧化碳捕集后,作为气肥释放在相对密闭的人造气候的小区域中,培养种植作物。为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长足的动力。
凤阳县在进行三大产业低碳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其相互之间的促进作用:玻璃产业的低碳发展为凤阳县整体环境的提升会带来质的变化,从而提升整个城镇的形象,为农业和旅游业的低碳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和环境;低碳农业及玻璃产业的发展也可以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做好低碳旅游,打好凤阳的形象牌,有利于其知名度的提升,可以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3.2 完善低碳政策配套体系
针对目前凤阳县在低碳政策方面的缺失,建议首先确定其低碳建设目标和途径,制定一份全面的纲领性的文件,明确凤阳县低碳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用于指导和控制后续工作的展开;之后,结合低碳建设和规划的相关内容,颁布配套政策和法规,提升低碳建设和规划的法律地位,保障其实施。
3.3 加快低碳技术筛选、推广与创新
一方面,从技术引进角度出发,积极筛选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低碳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同时,要做注意低碳技术不应只局限于产业领域,还应延伸到居民的生活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低碳技术在凤阳县低碳建设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优先利用安徽科技学院和其他科研机构资源,鼓励低碳技术研发创新,打造产学研结合的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平台,为凤阳县低碳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
3.4 构建低碳规划体系
目前,凤阳县在低碳规划方面仍处于空白状态,建议以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体系为基础组织低碳规划体系:首先制定低碳发展战略层面的总体规划,确定低碳发展总体目标和方向;在此基础上,将目标分解到进一步的详细规划层面。同时,建议一方面针对在规划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或低碳规划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做出相应的专项规划和研究,如绿色建筑、低碳基础设施、低碳交通等。另一方面,可以在低碳规划过程中构建低碳规划指标体系,用以保障规划、决策和实施整个过程的科学性[6]。
3.5 持续加强低碳生活理念的宣传和应用
一方面,在宣传低碳理念、提高居民低碳意识的同时,要引导居民学习如何低碳生活,教授低碳生活的知识和技巧;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配套的活动,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宣传效果。同时,充分利用并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的途径和手段,努力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风气。
4 结论
小城镇低碳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建设初期的路径选择属于战略层面的把控,对整个实施过程起到了指导的作用。就安徽省凤阳县所做的低碳建设路径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即使针对不同的建设对象,也可以从低碳建设的五大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考量,深入挖掘其降碳、转型的问题和对策。
[1] 刘嗣明,周飞. 关于小城镇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小城镇建设,2012( 12): 73-75.
[2] 唐相龙. 低碳小城镇建设策略[J]. 小城镇建设,2011(1): 37-39.
[3] 顾朝林,谭纵波,刘宛,等.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9(3): 38-45.
[4] 付蓉. 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2009.
[5] 唐承财,钟林生,成升魁. 我国低碳旅游的内涵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地理,2011(5):862-867.
[6] 俞今. 低碳生态小城镇建设的关键问题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孙文彬)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Low Carbon Construction in Small Towns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A Case Study of Fengyang County, Anhui Province
GUO Na-na, LIANG Xin-bin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Chuzhou Anhui 233100, China)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low carbon small towns construction policy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took Fengyang County of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starting from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llected data. It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ow-carbon construction in five aspects, the low carbon economy, low carbon policy, low-carbon technology, low-carbon planning, and low-carbon life. Finally, it also put forward a scalable low-carbon construction path. It took low-carbon policy, planning, technology as the guarantee achiev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 and low carbon life.
low carbon; small town; path
2016-11-10
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2015zy044);安徽科技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ZRC2014466)
郭娜娜(1986-),女,山东东营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城乡规划与设计研究。
TU984
A
1009-7961(2017)01-00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