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激荡生命意识

2017-03-08江苏省句容市华阳中学李学军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5期
关键词:文本生命语文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中学 李学军

毋容置疑,历年来入选各地教材的文本应当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但为何学生在阅读时,总感觉不少课文失却了血色?

原因大略有四:其一,意义的迷惘。例如,文言文是中医武术等国粹的最佳载体,但我们在学习时,从未见到这些生命力依然旺盛的文本,令我们对文言学习的意义疑窦丛生;其二,话题的错位。每个时代都有处于社会兴奋中心的人文话题,但现今教材探讨的常是与时代脱节的话题,缺乏与学生对话的真诚姿态;其三,活体的肢解。有些作品应当慎用节选。如《红楼梦》呈网状式结构,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没有认真的前期准备,阅读时必然一片茫然。教材中曾入选《林黛玉进贾府》一段,为了讲解清楚,教师必须花很多时间交待其中盘根错节的人物关系,等到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理清头绪时,原有的阅读兴趣早被消磨殆尽了;其四,兴趣的扼杀。我们的教学常常拔苗助长,不少教学内容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学生在学习鲁迅的一些杂文之后,只会鹦鹉学舌般地背诵一些现成的答案,根本难以理解鲁迅那些沉痛的深刻,造成了对鲁迅的严重误读。因而,让我们努力使学生捧起鲜活的文本吧,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酣畅淋漓地养一养书卷文气和浩然正气。要唤醒激活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一)调整生存的策略,重构自我的底蕴

我们语文教师的学识修养中,既缺乏西方学者那种深沉的哲理思辨,续密的逻辑推理和完整的资料积累,又丧失了传统固有的那些含蓄的丰富意蕴、诗意的轻松笔调和俏皮的灵活机智。通过反思我们领悟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追求双赢式的发展。明确了语文教师的自我定位,我们应重构一个合理的人文底蕴。首先,我们要热爱阅读,自觉超越粗陋的快餐文化,沉潜浸润于语言出色的文本,无限地扩展自我的精神地平线。其次,我们要考虑到时代背景、文本解读、学生兴趣等的动态变化,不断融会贯通地对文本所体现出的生命的意义作出质朴的体认,要用一生的智能和经验储备激活每一次课堂教学。

(二)唤醒超越的本能,播撒神奇的种子

高扬生命的尊严,增强审美的能力,是人类超越自我的内在需要。 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重视这些复杂深刻的人类情感,让我们的课堂在多向对话中成为唤醒生命、激扬生命、指导生命的精神圣殿。

有效的对话,需要对话的双方处于相等的精神高度。而由于知识层次、人生经验的差异,在对话的起始阶段,学生相对处于弱势地位。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地阅读一流名著,跟大师对话,使自己的心灵逐渐地高贵、强悍起来。

(三)破译文化的基因,欣赏不同的风格

对于博大的语文教学,语言可以由低到高地展开言语活动、语言规则、范畴语言、意象语言等四个层面,表现为不断社会化的进程。这里的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文化生命的一种表达方式。由此入手解读文本,可谓度人金针,授人以渔,能使学生去理解和体验生命存在的伟大、深奥、瑰奇和神秘。

(四)贯通对话的路径,激励思想的碰撞

多元智能理论,充分地承认了学生智能结构的个体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可待开发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样的一篇课文,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而不同解读的交流能使我们的理解更趋深入,随着文本坐标的位移,我们可以不断地开发出作品丰富的意蕴。让我们唤醒学生的潜能,用有效的激励追求和谐的交响。

对话的路径是多样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不能囿于偏见,只是抱定一种方法。仅以读者与作品的交流而言,我国宋代就至少有“悬解”“活参”“亲证”三种欣赏理论。西方当代文论史上,以读者为中心系统立论的也有阅读现象学、文艺阐释学、接受美学等三家,这些理论可使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更加灵动,更加富有成效。

(五)设置最佳的情境,点燃创造的激情

剑手对决宜在高山之巅,情人对谈宜在花前月下,同样,一个能够激活学生思辨与想象的情境,可将对话引向更高的层次。而教学情境的设置,应当因文而异,充分体现出师生双方的才华。可用类似的事件或场景引发对话。如我们曾将罗丹的雕塑《加莱义民》的多幅像片引入张溥《五人墓碑记》的教学中。事件的背景与结果与《五人墓碑记》极为相似,而作为艺术形象,张溥文中的五人是作为一个群体介绍的,而罗丹的雕塑则生动地再现了六位义民的不同的性格气质和行为特征,在视觉效果上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可用相同的写作技法引发对话,例如,悬念可以作为小说《滑台轶事》的教学突破口,在导入课文时,我一口气讲了《蝴蝶梦》《第39级台阶》《深闺疑云》《爱德华大夫》等四部悬念影片的悬念设置技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又为悬念手段的比较作好了铺垫。还可用不同的文学流派引发对话。总之,只有创设好能够触动学生兴奋点的情境,才能有效地点燃富有创造性的对话激情。

(六)预留反思的空间,创造生命的新高

对话永远无止境,课堂教学的结束,决不应当意味着对文本感悟与思考的结束。培养学生的质疑、批判精神,是语文教育当仁不让的任务。要让课后作业作为对话活动的有效延伸。如在上完《左忠毅公逸事》后,我布置了一个开放性的写作题,要求学生就学习中最有感悟的一点展开议论,或以课文为基础进行文艺再创作。结果同学们的创造力令人惊喜。长诗有《长恨歌(赴难)》,小说有《左公蒙难记》《一名狱卒的内心独白》等,独幕剧中有《夜吊亡夫》《可法探监》等,更有学生将老师、同学都搬进了剧本,颇有现代派的意味,议论文则有《从左光斗慧眼‘识’英才”说开去》《“面署第一”是否公平》等,同学们或立论新颖独到,或运用反讽手法,读来令人拍案称奇。总之,这些颇具个性的文字,是同学们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有效解读文本之后的独到表白,是生命与生命碰撞交流之后的思想火花。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本身的生命将更趋丰富博大,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对话,要实现对日常语言的升华和突破,要从尘封的经典名著中发现其原真的表达方式和精神魅力,要以新奇的眼光不断揭示文本的独特性,让对话双方不断地走入崭新的精神天地,感悟不同的艺术风格。让我们在对话的过程中唤醒崇高的理想,点燃生命的热源,让昂扬的生命之歌激荡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过程之中。

猜你喜欢

文本生命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