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美、俄三国生态教育浅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17-03-08

关键词:生态教育

张 瑜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德、美、俄三国生态教育浅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张 瑜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

随着生态问题的严峻,开展全民生态教育,用生态理念治理环境,改善国家整体生态系统现状,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大力宣扬和实施的国策之一。就其生态发展形势来看,德国,美国,俄国早已把生态理念注入各个阶层领域加以部署与实施,尤其在生态教育方面有着丰富而有成效的教育经验,对中国生态教育领域而言是价值不可估量的宝藏。

生态教育;生态教育模式;生态思想

一、生态教育及生态教育模式的内涵

俄罗斯学者 Г.Н.Карона把生态教育定义为“教育、培养和发展人的连续过程,为教学指明了方向,给教学目标和课外活动提供了标准,保证人对周围环境的责任意识”[1]。国内学者认为,教育生态化是指伴随着社会各领域的生态危机,现代教育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指导方针,逐步走向生态化,建立起符合生态规律的新型教育系统[2]。生态教育涵盖范围及其的广泛,有针对普通民众模式的社会教育,有针对中小学、高中、大学、中专、大专、夜校等模式的学校教育,有针对工人、农民、教师、军人、管理者、企业家、医生等模式的职业教育。通过学校课堂、媒体宣传、民众参与等形式来对大众普及一系列相关的生态知识。让人们建立统一的生态知识理论体系和生态价值观,来共创可持续发展而和谐的社会体系。

二、国外生态教育意识发展与实施浅析

(一)德国生态教育

18世纪初德国就将生态教育层面的可持续性概念引入了林业经济,国家林业与矿业管理部门的高级官员卡尔.冯.卡洛维茨通过发现萨克森州的山林被大面积砍伐导致林业经济及其附属经济产业都走进了死胡同,那时他便认识到树木的生长量一定要大于砍伐量才能保证林业产业链的稳定与发展,通过他的要求与实施才有如今德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森林的繁茂。德国在1970年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领域生态教育工作。最初,极力反对环境污染、力求改善自己居住环境状态而从事环境保护的公民计划小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德国生态教育运动的显著特点是和平性,此特点的基础并非立足于暴力而是立足于民众对事态的了解。德国自然环境保护运动的特点则是个人参与性,德国平常的公民都认识和熟知科学专业的书籍,掌握自然科学的术语,学会了分析鉴定,实际上这些都让平常的公民获得了第二专业,这一切也促成了德国环保主义组织“绿党”的形成。

1980—1990年的全球生态灾难——油轮失事、海洋动植物的死亡、黑洞、温室效应、森林的砍伐和土地的流失、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及其德国“绿党”的选举成功让德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转变。对周围自然环境的保护如今已经成为了德国人的首要任务。德国政府大力开展净化水资源和空气的计划活动、水库生态式复苏、实施土地规划措施和景观规划措施、严格要求生态农业、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各种药剂、动物饲养不使用抗生素、不使用转基因技术,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除此之外,德国的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生态教育,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的生态意识培养,力求让孩子、家长、老师在思想意识上都达到共识。在学校的生态教育活动中也摒弃了乏味的学校式说教,让孩子身体力行,从生活点滴培养生态意识。尊重孩子爱动物的天性,从小让孩子饲养动植物,在观察和照料动植物的过程中学会珍惜生命和爱护生命,并定期举行领养濒临灭绝动物或捐款等活动来培养孩子的爱心。在学校学生的日用品使用上,遵循可重复使用的材质,杜绝塑料或纸制品。政府为了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环保,节约能源,还设立了名为“50.50”的环保项目,让学生们通过节电、节水、节能、垃圾分类等活动来给学校节约资金,节约下来的资金则由政府发放给学校作为奖励资助。学校也引用类似方法,鼓励学生,把节约的资费当做奖励发放给个人。德国一年级的小学生入学时都会收到一本印有森林、田野、草原等大自然图片的“环保记事本”来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环保点滴。在校外,德国的大街小巷也涵盖着生态教育的信息,醒目的四色垃圾桶粘贴着简单易懂的垃圾分类提示,各类的废旧物品制定存放箱也遍布人们生活的视野中,时刻提醒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由于德国生态教育的大力的开展和积极的实施,现如今已经初见成效,一跃成为国际环境保护方面和生态教育领域的榜样。

(二)美国生态教育

20世纪中叶,西方的工业化所带来的生态破坏问题严峻至极。为了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西方开展了生态保护运动,来使人类与自然重新建立和谐的发展关系。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发表《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flg)一书,这部划时代的绿色经典著作成为人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觉醒、开始关注生态问题的重要标志[3]。美国是个发达的国家,教育的历史也源远流长。在全世界都面临生态危机的时代,美国政府更是注重构建和完善生态教育体系。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儿童电视法案,要求儿童收看的一切节目必须满足其教育和信息的要求,认真编排其节目内容。并在日常生活、媒体等方面都十分注重对儿童宣传生态教育理念,广播电视台更是筹办了众多具有生态教育意义的儿童节目。在提供给儿童阅读的书籍种类也丰富多样,最为有影响力的20世纪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图画书作家所著的《小房子》、美国作家朱迪稴.弗里德曼所著的《人类与自然的朋友Jelly Jam》等书籍都让孩子在书籍里感受到大自然与生命的美丽,帮助孩子明白什么是环境、植物、动物、物品的再加工和重复利用,并给向孩子建议如何观察分析、节能、保护环境等一系列生态知识。同时美国的大学也从单一的生态教育学授课模式改为以课堂授课为基础,课外其它生态教育网络、家长、学校等辅助来完成整体的生态教育学习,让学生在各种课外活动参与生态教育学习,让隐性的生态教育模式各大程度的辅助显性教育和发挥其自身的教育意义。美国教育的理念并不是单纯的暂时阶段性的教育模式,而是突出和强调教育在人生活中的可持续性,使之成为全民终身学习的课程,来培养更具有民族保护意识和责任感的公民。

(三)俄国生态教育

俄国的生态教育早在前苏联就已经开始实施并十分的重视,苏联教育部在中学等专业学校就开设了生态学的课程,苏联解体后学校继续延续了以往的教材并出版了多种关于生态学方面的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将生态学方面的知识渗透到各个学科,来丰富学生的生态学知识。21世纪,生态教育在俄罗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制定了中小学生态教育大纲,生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成为中小学必学的科目,生态学也成为高考科目之一。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大学都开设生态学科目,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学生也要学习相关专业的生态学知识,参加各种生态学方面的活动,将生态学理念逐步的渗透到生活中。俄罗斯图书馆在生态教育工作中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早在苏联时期图书管理员就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峻性,并呼吁图书馆应针生态教育实施相关的措施,成立了相关的图书馆生态文化部,在此基础上成立全俄图书馆生态文化科学研究中心,来研究生态教育工作;加强生态教育的对外交流;整理相关材料、制定发展规划、总结相关经验并加以实施。利用各种媒体方式宣传图书馆生态教育,举办生态教育竞赛来鼓励民众积极学习相关生态知识和参与活动。以鼓励的方式来调动俄罗斯民众对生态教育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俄国科技的发展,也促进了信息传递的延展性和普及性,相关的“生态文化”和“生态主页”的网站相继出现人们的视野中,通过相关网站俄罗斯民众能够快速的了解到国内外生态教育的会议活动、先进经验、前沿资讯、项目活动等信息,以最便利的方式拓展俄罗斯民众生态的视野和加强生态意识。除此之外,俄罗斯民众的生态理念也离不开生态立法的维护,1833年禁止在圣彼得堡市内设立对大气产生有害影响的企业。20世纪初期,颁布了“森林法”、“捕鱼法”等法令[4]。随后还相继颁布了土地、引用水等相关的生态法,还在刑法中制定了相关的生态犯罪,让法律更加的完善,保障了俄罗斯民众的生态民主权。

三、德、美、俄生态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文明社会,中国在历史的洪流中经历战争、政治的变革、经济的萧条与繁荣,同时中国的教育事业也不断地根据时代的变迁而进行改革。面临大自然给与人们敲响的警钟,中国需要借鉴德、美、俄三国成熟的生态教育理念和体系来整改中国生态教育现状。

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应在在社会各阶层,各个领域灌输生态意识思想,努力打造生态化的美丽中国,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一定意义上明确了生态文明导向。可是当政治、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不一致时,会出现先后顺序选择的问题,这种选择往往取决于政治因素。所以只有政府从根本上明确并注重生态教育的导向,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旧思想,才能有效的实施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

中国生态教育理念存在着年龄普及的断层性,老一辈人的生活经历使他们自身懂得朴实无华、节约、等生态教育基本理念的优良品质、而从改革开放后开始,人们丢弃了老一辈的思想传承、一味的为了经济利益蒙蔽了双眼,以牺牲生态平衡而获利,一切行动都趋于利益化,逐渐远离生态教育的宗旨,一代一代的进行着负面的示范与传承。从德、美、俄三国生态教育的思想统一性与普及性来看,生态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以家庭为单位,统一生态思想,形成个人-家庭-生活团体-国家递增式生态思想带动模式,来构建适应中国发展的统一教育体系。

中国是书籍需求量大国,如今图书出版出现“克隆书”、“内容跟风”现象,流行什么就一味的大量出版该方面的刊物,数量多,内容质量无法提升,读者出现概念错乱、对内容宗旨毫无头绪等众多问题,其次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虚假信息的误导让书籍的信任度也有所下降,导致阅读人群的严重分流,以及人群对书籍的总需求量的下降。书籍是生态教育最为重要的传播手段之一,全国书籍阅读量也同样影响着全国人民的整体民族素质,所以政府应对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态教育书籍管理进行一定的整改,摒弃内容华而不实、枯燥空洞、趋于经济利益的书籍出版,应该使大众所阅读的生态教育教材的内容多样化、层次化、平民化和高质量化,大力宣传书籍的可贵性,带动国内图书馆产业链的发展。

学校是各个年龄层阶段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是培养祖国未来需求人才的知识聚集地。教育因此传授,普及并得以发展,生态教育作为一项全世界都刻不容缓实施的项目之一,理应以学校为基点,大力开展生态教育计划和普及生态教育理念,结合各学科知识特点及知识结构修改并拟定与本学科生态理念相协调一致的教育大纲,院校授课应打破传统模式,使生态教育理论知识渗透到各个学科,利用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让生态教育更多元化、新颖化、灵活化。在生态教育模式上,让个体行为提升为群体行为;在生态教育决策上,让各个学校的办学特点集中起来,提升为整体教育发展战略的目标;在生态教育内容上,各学科教育层面的强化提升为整体素质教育的综合体,让学生达到学而感悟、学以致用,使生态教育真正的成为改善并优化人类意识的一种具有探索意义的教育。

国以民为本,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水平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中国为人口数量大国,每一个的行为都影响着周围民众的意识,在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加强个人素质及规范个人行为,以个人带动群体,群体带动国家的发展模式来看,在日常生活中加大民众生态教育活动的力度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提高中国民众对生态教育的认知水平和个人参与性,使生态教育普及到各个年龄阶层,各个职业领域及各个城、乡和镇,加强保护中国民众的生态权,构建节能型和可持续发展型的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

四、结语

我国在生态化的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都与德、美、俄三国,甚至是世界各个国家都有着类似的困境,都无时无刻的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改革等方面所带来的与生态教育理念之间存在的矛盾性。然而,德、美、俄三国的生态教育发展要早于并优于中国,无论经验或教训对我国生态教育发展来说都是宝藏,不断的用本国的生态教育发展成果督促和警醒着中国。

[1]于海红,姜君.俄罗斯生态教育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03.

[2]马歆静.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5):2.

[3]孟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观教育研究[C].西南大学,2012.13.

[4]朱秋月.美国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4,(28):102-103.

大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面向大庆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教育研究”(DSGB2015007),主持人:王刚

张瑜(1984- ),女,东北石油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俄语语言与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生态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