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汪灏及其《披云阁词》研究

2017-03-08

关键词:汪氏词人

魏 娟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汪灏及其《披云阁词》研究

魏 娟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汪灏是清代初年的皖籍词人,著有《披云阁词》,词中所抒发的闺阁深情、离别愁绪、哀思家国、伤春悲秋均是其主观情感意蕴的表露。《披云阁词》不仅体现出词人的真挚情感,同时反映了清词的繁荣,对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汪灏;《披云阁词》;清词

汪灏(约1661-1722),字紫沧。休宁(今安徽黄山市休宁县)人。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近代戎毓明《安徽人物大辞典》、永瑢《四库全书总目》、郑庆笃《杜集书目提要》中对他均有记述。《披云阁词》共收词72调,共132首。

清代有着“中兴”之誉,词人之众多,但大部分不被重视,有关《披云阁词》的研究目前处于空白阶段。其词作的情感单纯蕴藉,回味绵长。毛际可在《披云阁词序》中有云:“读紫沧所作,或如深闺之言情,或如青楼之写怨,或如壮夫鸣笳之曲,或如羁臣逐客催弦断柱之音。使人心旷,色飞魄动,已兼欧、苏之长而有之。 ”[1]211

一、吟唱闺音

自晚唐的“花间词”以来,闺情词就成为词学史上的传统题材,也成为词人作品中常见之作。这类词大多写的男欢女爱,故称为“闺帏之音”。闺情词在《披云阁词》中占了很大比重,据笔者统计约有28首,其中以小令居多。而直接以“闺”字为题的就有 《菩萨蛮·夏闺》、《醉春风·闺怨》、《臧字木兰花·闺情》、《凤头钗·闺怨》等。汪氏用女性的角度来叙述女性情思,用较为鲜明的女性口吻,叙写相思与孤独。如《荷叶杯·仿顾夐九首》:

双奉一巵春酒。纤手。花扑郁金黄。喁喁私祝味偏长。香摩香。香摩香。(其一)

染柳妆花铺草。春好。才共罢秋千。一樽又醉碧桃边。仙摩仙。仙摩仙。(其二)

寄我新词盈箧。呜咽。抵得见君么。泪珠翻较墨痕多。歌摩歌。歌摩歌。(其三)

数辙五更钟鼓。情苦。红日下珠帘。还将鸳被压香肩。眠摩眠。眠摩眠。(其四)

偏是惹愁杨柳。门首。还学送郎时。红桥细雨一枝枝。思摩思。思摩思。(其五)

羞杀凤衾鸾枕。孤寝。昨夜梦归轮。流苏帐暖度浓春。真摩真。真摩真。(其六)

归约那年春暮。无据。此后又三秋。为郎日日上江楼。游摩游。游摩游。(其七)

又是牡丹时节。规啼。一样恼人心。当时怎不似而今。深摩深。深摩深。(其八)

柳上是谁双闹。莺笑。笑我远山眉。为郎长斗怕郎知。痴摩痴。 痴摩痴。 (其九)[2]9868

此组小词是仿照五代词人顾夐《荷叶杯》所作,用口语化的方式叙述了女子相思过程,刻画出女子漫漫等待的画面。第一、二两首写出了在如画的春景中,女子无意于景色,独自一人醉酒,以此释放出内心相思的愁闷。第三首写的是在长时间不能相见的情思,只能通过看所寄之词来舒缓。仍时常落泪,纸上的墨已被泪晕开一圈。第四首是彻夜未眠的愁苦。第五首,等待无聊时,通过回忆离别的场景来支撑。第六首,以“梦”为题,写出昨夜梦中与情郎相见,以及梦醒后惆怅。第七八两首写出了等待的痴情,“此后又三秋”“又是牡丹时节”“为郎长斗怕郎知”写出了女子的痴情,让人感其深情厚意。全词中刻画了女子心理细微的变化,将闺中之情表达的细腻真实。

汪氏善于通过对女性日常生活的刻画表现其心理状态,使得女性形象真实。再如:《菩萨蛮·夏闺》:

流苏低压金钩曲。轻烟六幅笼寒玉。湘簟欲生漪。香魂水国飞。鹦哥惊午睡。忽报檀郎至。忙起索冰纱。羞堆枕印霞。(其一)

这首词上片写闺中之景,下片写情,“忙起索冰纱。羞堆枕印霞。”表现出情郎至时,激动愉悦的心情。

绿筠绕槛金筛屑。绣床午倦金针歇。歇绣觅围棋。寻郎赌荔枝。脸花红晕酒。暗愧郎先手。佯笑抹残枰。难分若箇赢。(其二)[2]9867

这首词写的是女子与情郎下围棋的趣事,尽显生活的真实。“脸花红晕酒。暗愧郎先手。佯笑抹残枰。”则表现出女子温婉的性格。汪灏的闺情词虽未脱艳情词的倚丽,但胜在情感之真切自然。

二、离愁别绪

汪氏的这一类词,数量不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告别亲人,二是别友人。汪灏为人孝亲友弟,父患疾,与弟晨割股和药以疗,孝亲之事海内颂扬,时称 “一门四孝友”[3]175。《披云阁词》中就有别父、别弟、别内之作,如《沁园春》:

严命如何,千里虽遥,儿焉敢辞。但莱子衣斑,拟将学舞,药王术短,或者当医。底事扁舟,摧人远客,明月秋江古钓矶。真难说,有呕胸热血,不许人知。白头顷刻难离。况扑面红尘岂惯之。恐畴昔文章,空嗟画虎,而今投谒,未必探骊魍魉人情,烽烟宇宙,甚日男儿得意归。牵襟泪,怕高堂易戚,还展双眉[2]9865。

这是词人赴任严州,离家时所作。所谓“父母在,不远游”,词开篇“严命如何,千里虽遥,儿焉敢辞。”一句便包含孝意。然自己壮志未酬,“甚日男儿得意归”句还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盼。

同样是别词,也有超逸旷达之作,如《沁园春》:

屈指年来,十易春秋,尔我相师。记菉竹窗前,擘笺邀月,碧桃树下,刻烛成诗。我拍君吟,我歌君和,除却雷陈更有谁。今休间,任天南地北,浪打花飞。人生聚散休悲。便长揖、诸侯且一为。纵狼火未消,任人争斗,羊肠虽窄,试我奔驰。傲骨无伤,新词可诵,遂破君家落月思。何须虑,这烟篷雨驿,儿女沾衣[2]9865。

这也是汪氏将赴严州,告别友人时所作,上片回忆十年来与好友相处的乐事,在窗前树下吟咏诗歌的潇洒。下片笔锋一转,“人生聚散休悲”句表现出对友人的劝慰。“何须虑,这烟篷雨驿,儿女沾衣。”不仅仅是离别时的不舍,还有一种超逸旷达。

还有离家后,孤单、寂寞的异乡飘零之感。如《更漏子》:

柳潇潇,风细细。放顿愁肠无地。衾影独,臂香遥。离家第一宵。敲篷雨,摧更鼓。不许梦儿回去。今帐冷,玉屏空。无眠应忆侬[2]9883。

这是词人离家第一晚所作。上片讲述自己夜泊的孤寂,所见均是凄凉之景。下片听着敲篷雨声,更是无眠,“不许梦儿回去”一句让人感受到种种心酸,浓浓的思家之情表露无遗。

三、哀思家国

1644年朱明王朝覆灭,从此开启了由满族统治的封建王朝。在明清易代、家国破败的社会背景下,汉族世子内心不禁凄怆迷茫。如谢桃坊的《中国词学史》中所说的:“清初词体观念的转变,在其深层的意义上是反映了当时汉族士人的隐密而特殊的政治意图。他们试图以词这种含蕴的文学样式来曲折而巧妙地表达了清朝统治下的复杂的思想情感,发现唯有词体是最理想的形式,于是在新的文化条件下改造并利用了它[4]209。

汪氏亦是一个宗国沦亡,乡梦己断的天涯漂泊者,置身其中,悲苦不已。因此在词中无不透露兴亡之感,含蓄悲凉.如《金缕曲》:

并力将秋织。冷嘈嘈、乱嘶阶缝,欲听还急。做弄西风双翅巧,奏动一庭弦笛。要闹破、晚凉消息。月黑灯昏星露下,为听伊、立得双鸳湿。金井畔,春山窄。催残节莎鸡迹。笑区区、不平因甚,相逢冤敌。鼓臂挣牙真个猛,斗却江南半壁。可还记、那时军国。雨歇荒村乡梦断,一声声、搀着寒砧泣。莫诉向,天涯客[2]9869。

这是一首歌咏蟋蟀的词篇,自古以来,蟋蟀就是我国诗词的传统题材。上片,从蟋蟀声切入,写出了蟋蟀在深秋凄凉的环境里,悦耳和悲切的叫声。下片,“鼓臂挣牙真个猛,斗却江南半壁”一句,暗指斗蟋蟀而荒淫误国的当权者,表明词人对明王朝的伤悼和失国后的漂泊。这本是一首咏物词,但因揉进了家国情怀,大大提升了这一传统词篇的格调。

再如:《忆江南》:

江南月,一片照离愁。官舍脱巾休浪饮,青春王粲愧依刘。何故到荆州。(其一)

江南月,今夜照严矶。桐水万家无犬吠,兵戈还似太平时。端的却亏谁。 (其二)[2]9883

这两首词是汪氏在睦州月夜时所作。第一首以景抒情,因离愁,夜不能寐,故国之思油然而生。词中“青春王粲愧依刘。何故到荆州。”两句所用王粲典故,王粲先依靠刘表,后又力劝刘琮(刘表之子)归附曹操。“愧”字实则是指自己愧疚之意。以遒劲之笔,借古伤今,用典贴切自然。第二首所写月夜景象,但满含作者的感情,“桐水万家无犬吠,兵戈还似太平时。端的却亏谁。”二句中不免流露亏欠之感。

词人约1661年左右出生,离明清易代约20年时间,没有亲身经历过烽火硝烟的战争,只能听人叙述战乱场面。如《春云怨》:

雷喧电打。报将军天上,平空而下。谁把孤城椎碎,十万铮铮金甲也。龙帜飞沙,马蹄震地,五鼓之初达深夜。丛棘潜踪,空崖匿影,各地暗悲咜。残生生死需臾假。恨江山如此,赤眉铜马。十五终军气难写。地缺天崩,不料吾生,竟亲遭者。野壘残燐,战场新鬼,说到其间更怕[2]9875。

对于汪灏来说,他虽然没有过清军入关时惨烈的亲身经历,词是通过听闻客人讲述而书写,上片描写战争的场面,战鼓声声,马蹄震震,天崩地裂,各地暗悲。下片写战争过后,客人亲眼所见的景象,残燐荒野,新鬼遍地,现在说来,亦有后怕之感。词人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如此悲壮场面。

四、悲叹春秋

汪氏笔下有许多伤春、送春、惜春的词篇,如《鬓云松 伤春》、《望江南 送春》《卜算子 惜春》《如梦令 春晚》等,虽为“送春”,实为留春,在留春不得情况下,只能饯之、送之。如《望江南》:

春去也,没个计儿留。柳遣离魂团乱絮,鹃裁骊曲放歌喉。劝杀不回头。人抱怅,和泪上红楼。漫道送春愁也送,春归原不带春愁。愁到几时休[2]9881。

上片写春将离去时,自然界的两个景物,柳絮乱飞、杜鹃啼唱,想要留春,奈何也留之不住,呈现了一片伤心别离的景象。下片写人亦留不住春,不得不送,无限春愁。

伤春悲秋已成为中国古典诗词歌咏的传统,春花秋气总能引发词人情绪。自古士子易悲秋,以秋景来抒发自己的羁旅之感,汪氏作为一个漂泊者,也有此感慨,如《蝶恋花》:

幕外凉添花梦异。社鼓摧秋,又是归期至。塞北江南天万里。双飞犹带辞巢泪。旧壘从今闲暂闭。等待春泥,再砌桃和李。只怕重来惊隔岁。帘钩细踏频频记[2]9863。

开篇由“凉”字可知己是深秋,一对燕子含泪辞巢即将南飞,这给全词奠定了伤感的基调。下片转而抒情,“只怕重来惊隔岁。帘钩细踏频频记”句,不仅是写燕子不忘旧巢,同时也引发词人愁怅孤寂、落落无依的漂泊之感。全词由送燕引起,抒发词人羁旅漂泊的感情。

[1]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清文海[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2010.

[2]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纂研究室.全清词·顺康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2.

[3]邱瑰华.《随銮纪恩》作者考——兼论清代康乾间四汪灏[J].文献,2016,(4).

[4]谢桃坊.中国词学史[M].四川:巴蜀书社,2002.

魏娟(1994- ),女,安徽宿州人,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汪氏词人
词人的职业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孤馆寒窗夜无寐
元代珍稀家谱《汪氏渊源录》简论
汪氏蜂蜜产品包装设计
理学、商业与宗族——祁门韩楚二溪汪氏研究
元代巩昌汪氏家族研究综述
林逋梅妻鹤子
词人的风骨
《天净沙.秋思》的审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