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瑸廉政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2017-03-08李世江孙翰文

关键词:廉政思想

李世江,孙翰文

(广西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陈瑸廉政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李世江,孙翰文

(广西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陈瑸是清初著名的儒臣,在其一生为官清廉、政绩卓著的政治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廉政思想,主要表现为节欲修身,严于律己;以民为本,廉政爱民;明察善断,使贤任能;立规执纪,严刑重典。了解和挖掘陈瑸廉政思想所包含的合理内核,对弘扬传统廉政文化,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陈瑸;廉政思想;现代价值

陈瑸(1656—1718),字文焕,号眉川,广东海康人,康熙年间著名清官和治台能臣,其一生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死谥“清端”,追授礼部尚书,与海瑞、丘浚并称为明清岭南三大清官。陈瑸与康熙皇帝生活于同一历史时期,君臣二人几乎共始同终,陈瑸比康熙晚生两年,早逝四年。历任古田知县、台湾知县、四川提学道佥事、台厦兵备道、偏沅(湖南)巡抚、福建巡抚等职,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月因病卒于福建巡抚衙署,为官十九年清廉勤勉、治绩炳然。“公少贫,屡茹苦力学”[1]9,熟读《四书》、《五经》、《太极图》、《朱子纲目》等书。陈瑸积极钻研儒家经典及朱子理学著作,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而且还为之付诸实践。研究陈瑸廉政思想,对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陈瑸廉政思想的内容

(一)节欲修身,严于律己

在儒家传统理念中,为官者只有修身正己,才能率先垂范。陈瑸作为一名儒臣,秉承古代传统的为政之道,坚持正心修己以达人,主张官员要常怀勤政之心,常修廉政之德。为此,他从自身做起,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去影响他人,在众多的清官中以“廉能为最”著称。

陈瑸幼年“志不在温饱”,而是“志于道”,自谓“不学方知愧,无才信是贫。文章宁小技,报国最为真”[2]。其认为修身正己是修炼成有志之人的逻辑起点,为此,他发奋苦读,以先贤自励,志在治世济民。虽早年屡试不第,但不气馁,直至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考举进士,在此后待仕6年中,心怀慈悲,艰苦办学,“得束修羊稍嬴,辄分赡亲故,虽日不举火弗恤也”[3]9。入仕后,陈瑸以“贪不在多,一二非分钱,便如千百万”[4]23为从政准则,自警自律,防微杜渐。终其一生,陈瑸不以居官自利。例如,在台夏兵备道任上,年奉仅六十二两零四分四厘,按例却可得“官庄”银三万两,他却坚持“凡官庄收入,悉以归公,秋毫不染”[5]74,悉数捐于修建炮台等公事。官至巡抚,仍克勤克俭,“衣御布素,食无兼味”[6]390,“草具蔬粝,日啖老姜少许”[7]。在陈瑸看来,“大凡居官,苦乐存乎其人之胸次,非官能苦之、乐之也”[8],克己之私欲,则能正纲纪,为官要修身明理,身正为范,上行下效。

(二)以民为本,廉政爱民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民惟邦本、政得其民”是“民本”思想的基本命题,也是我国古代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的核心思想。民不聊生往往是王朝更迭的前兆。陈瑸和古代先贤一样,在政治实践中把以民为本、关爱苍生的政治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陈瑸出生在当时穷乡僻壤的雷州半岛东部海边,由于海堤常年失修,对深受灾难煎熬的百姓充满了同情。一次雷州府内发生火灾,一名刘姓知府“躬自拜祷”,他知道该知府对修建海堤漠不关心,于是便给知府去信,“瑸亦以为雷民之灾于火者十之一,而灾于水者不啻千百户也”[9]64。当时作为生员的他敢如此提醒知府,可见他的胆识来自于爱民。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陈瑸初抵福建古田,古田交通闭塞、贫穷落后,但他深知愈是落后的地方俞要重视教育。他到任后首先要做的是“开民智,正德行”,“查县城内某处有某房地颇偏静有便习读,为访本县庠诸生中之学问通明行谊端方者,敦请一人为之师长,聚群子弟之俊秀者而肆业焉”,并表示“其师生修脯及膏火之助,职愿捐薄俸量为周给”[10],之后还带头捐修古田学宫。在治理台湾期间,为振兴文教,陈瑸又多次捐资修建学宫、朱子祠和文庙等教育基础设施。在台湾知县任上陈瑸提出:“台仓积粟之宜以时敛散也,以济民急”、“每岁修仓之宜永禁派累,以惜民财”、“严禁科派以苏民困”、“弛铁禁以利农用”[11]1-11等惠民利民举措。在现实中他还“清操绝俗,慈惠利民;暇即引诸生考课,以立品敦伦为先;夜躬自巡行,询父老疾苦;闻读书纺绩,则予奖赏;有群饮高歌者,严戒谕之”[12]卷(3)1564-1565。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陈瑸任偏沅巡抚伊始遂即奏陈施政措施。康熙五十七年(1718)十月,逝世后,陈瑸没有留下任何家产,在遗疏中要求节俭办丧,并把福建巡抚任内所余公费银一万三千余两全部上交朝廷以作巩固西北边防之用,至死犹不忘国事。在陈瑸看来,为官就是要关心民生,体察民情,苏解民困,把百姓的疾苦记在心上,把民本思想付诸实际行动。

(三)明察善断,使贤任能

明察善断,即周密地了解情况、正确地判断是非,这是廉正为官的前提条件。使贤任能,即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陈瑸认识到人才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主张了解情况,甄选人才。

清初古田弊政重重,尤其是吏胥之害。吏即负责抄写的文秘,胥即捕快等跑腿办差者。当时的吏胥常常蒙蔽官员,上下其手,利用文案、官司、税收等事徇私舞弊中饱私囊。“差役下乡,分路搜索如捕大狱,宁不骚扰!况由乡至县、由县至省,铁炼成群,儿啼妇哭,保无因饥寒困窘而颠踣于道路者乎?此其大害在民财、兼在民命”[13],陈瑸到任后,亮明立场,明察善断,决心整顿吏胥。其主要通过考试来选拔高素质吏胥人才。“考验通晓文移及写字端楷者,留存七八十名,开造姓名年貌,都图住址,详请批夺存案,永绝后弊。余则尽数汰裁,令其归农当差”[14]。另外,陈瑸还重视对下级官员的管理,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罢免了“纵役累民”的湘潭知县王萲溱,对用人不当、管教不严的长沙知府薛琳声也进行严厉惩处。在陈瑸看来,“为生民立命”就要敢于与腐败利益集团作斗争,明察善断、使贤任能,杜绝贪污腐败。

(四)立规执纪,严刑重典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非重刑无以示威”。在惩治贪官污吏上,陈瑸重视制度建设,奉行严刑重典的理政思想,认为只有坚决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理才能够使官吏不能轻易犯法。

陈瑸为人正直清廉,秉公执法,赏罚分明。他每到一任,必整纲饬纪,严惩污吏。履台前,官府每年征粟时“各仓书斗级,周法成性,擅用大斗,淋尖高盖;正供外,又索耗粟、单钱”[15]62,陈瑸到任后,为杜绝官吏搜刮百姓、中饱私囊,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颁布《严禁淋尖踢解等弊示》,称“自示禁后,若有前弊,许即赴辕喊控,以凭立拿究办”[16]62。又如,清朝收复台湾后,在商船进出要道鹿耳门设置了稽查关卡,长期以往,把守官员多以稽查为名,对进出商贾进行敲诈勒索,为了杜绝这种现象,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颁布《禁鹿耳门把口员役需索陋规示》,称“如有藉端需索者,许商人指实,赴辕控告;官则飞报揭参,役则立毙杖下”[17]67。在陈瑸看来,“小贪不治,大患难医;小腐不除,大疾必至”,要对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贪”、“小腐”进行整治,以严刑重典彰显从严治吏的决心。

二、陈瑸廉政思想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影响

陈瑸出生在雷州府海康县县城以东的海边——东湖村,海堤常年失修,百姓深受灾难煎熬,陈瑸对此深有感受,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在古代的雷州,那还是廉政人物荟萃的地方,他们或从政雷州,或贬谪雷州,或贬琼过雷,他们为官清廉,造福一方,他们的思想和品行为当地民众广为传颂。有如被当地民众誉为“十贤”的清官寇准、苏轼、苏辙、秦观、李纲、李邕、赵鼎、胡铨、王岩叟、任伯雨,当地人为他们立碑立祠。有些清官的事迹还被编为雷歌广为传唱。陈瑸深受这些清廉榜样的熏染。入仕后,就社会教育而言要数师友的官德教化,特别是李光地、张百行的开导和面授。此外,清初国家整饬吏治,奖廉惩贪,社会风气显著改善,新的社会风气对陈瑸廉政思想的产生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个人道德使然

凡是有为的清官廉吏,都重视自身修养,陈瑸亦不除外。陈瑸十分重视读书修德,认为读书可以“正心诚意”,是修德的必由之路。陈瑸曾表示,读书是“人间至乐”,并坚持读书是为了“进德之事”,不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要把读书落实到德行的修炼上。“读书与做官,一理也。做官要埋头去做,实心实政,无一事敢自欺欺人,读书亦要埋头读去,无一书不求记得晓得,日积月累,义理充足于中,英华发见于外……”[18]352。陈瑸在读书修德中还坚持慎独修行,笃实践履,困知勉行,在逆境中迁善改过、自我升华,这不仅是他的修心法,更是他自觉自律的修行法。

(三)中国传统文化熏陶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陈瑸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康熙元年,6岁的陈瑸就跑到人家私塾蹭课,后被本邑名师黄瞿滟先生发现,遂对其进行一番考量,得知该孩童聪颖好学,决定免费教学。这时他们学习的是《三字经》、《弟子规》、《四书》、《五经》之类的启蒙教材。14岁时,父亲陈观宁为了让陈瑸接受良好教育,典了乡下房子,举家搬入城中,跟从吴马期先生修举子业,一直到其19岁补郡学生,在此期间主要接受“濂洛之学”。青年时期陈瑸曾执教白水塘书馆、兼山堂、陈其玮家、陈元起家和义馆,期间教学相长,精心研究《太极图》、《通书》、《西铭》、《正蒙》等作。 陈瑸对传统文化精神,心领神会、融会贯通,在实践中不断形成独特的廉政思想。首先,他极力推崇孔子的“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19]130,主张把“修身”作为立足点,旨在以德养廉。其次,主张“明天理”、“去人欲”,克己之欲才能正纲纪。再次,还强调“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仁者爱人”,反对“苛政”。最后,做人就要以“人极”作为标准,“圣人之道,至公而已矣”[20]22。陈瑸在传统文化中吸收了大量思想养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廉政思想体系。

三、陈瑸廉政思想的现代价值

反腐倡廉建设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陈瑸廉政思想是在继承了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发展起来的,是传统廉政文化的瑰宝。在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时期,陈瑸廉政思想仍然有诸多可借鉴之处,对今天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廉洁自律

贪污腐败产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究其根本还是内因。加强党性修养,是拒腐防变的根本途径。加强党性修养:首先要“慎微”。“生活情趣、个人爱好、人际交往看似小事,推杯换盏、小恩小惠、轻歌曼舞看似小节,但很多腐败分子都是因为小事小节不注意,最终滑向堕落深渊”[21]38。其次要“慎独”。所谓慎独,就是在任何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循规蹈矩,不做任何违反道德的事。慎独就要做到树立崇高理想信念,树立崇高理想信念是增强政治定力的基本途径。再次要“修德”。历史上的朝代灭亡,“无不与其当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践德有关”[22]258。因此,要塑造高尚的官德,就要不断提高思想境界,筑牢从政之基。最后要“笃行”。不管是坚定理想信念,还是加强道德修养,都必须付诸实践,否则就是空谈,只有在行动中才能真正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

(二)坚持群众路线,强化宗旨意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心的向背决定着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前途和命运。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执政为民。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牢固确立“民本位”思想,摆正位置,当好人民的公仆,纠正封建习气,自觉同特权思想作斗争,管好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为人民谋实事,反对欺上瞒下、“花拳绣腿”,反对只抓“显绩”不啃“硬骨头”,反对唯上为己,损害群众利益。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学会和群众打交道,放下官架子,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做好群众工作,向群众学习。

(三)注重干部选任,预防干部贪腐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23]109,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是预防贪污腐败的重要手段。注重干部选任,就是要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坚持选贤任能,不拘一格起用新人;要破除求全责备的观念,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破除“无过便是功”的思想,引进竞争机制,以实绩选用干部;要坚持民众参与的原则,创新选拔决策机制,提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要坚持“阳光选拔”的思想,完善代谢机制,实现人才资源优胜劣汰。归纳起来,就是“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24]。

(四)完善制度建设,严惩贪污腐败

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反腐的关键在于制约和监督权力的运行。而制度是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东西,因而没有健全的制度,不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很难得到有效的遏制。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腐败现象发生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制度制定、执行机制及监督体系上存在缺陷,从而暴露出腐败的机会。因此,“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25]136。此外,还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就要做到惩治的力度必须足够大,量刑就高不就低,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就要做到惩治的范围必须足够宽,“老虎”、“苍蝇”一起打,真正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1][3]顾镇.陈清端公家传[M]//台湾文献丛刊第116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4.

[2]邓碧泉.清廉如水,爱民若赤——清官陈瑸事略[J].岭南文史,2004,(4):18-23.

[4]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M].北京:中华书局,1984.

[5][17]丁宗洛.陈清端公年谱[M]//台湾文献丛刊第207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4.

[6]吴兰修.陈瑸传[M]//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4辑.台北:大通书局,1987.

[7][8]蒋素芝.记清代初期的清官陈瑸 [J].广西社会科学,2004(5):147-149.

[9]刘邦柄修,陈昌齐纂.海康县志(嘉庆)卷8[M].海康:雷阳印书馆,1929.

[10][13][14]龙鸣.志向、操守与勇气——论康熙朝儒臣陈瑸[J].社会科学论坛,2011,(8):191-196.

[11]陈瑸.陈清端公文选[M]//台湾文献丛刊第116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1961.

[12]范咸.重修台湾府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5][16]陈瑸,丁宗洛.陈清端公文选[M]//陈清端公年谱.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4.

[18]邓碧泉.陈瑸诗文集注[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

[19]朱熹.论语集注·颜渊第十二[M]//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

[20]周敦颐.周子通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1][22]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4]田培炎.管党治党的新要求——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J].求是,2013,(14):11-13.

[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李世江(1985- ),男,广东湛江人,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孙翰文(1985- ),男,山东临沂人,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

猜你喜欢

廉政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思想与“剑”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为新任村干部廉政课叫好
廉政之歌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