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用于急性阑尾炎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3-08王建峰
王建峰
(武强县医院,河北 衡水 053300)
腹腔镜用于急性阑尾炎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建峰
(武强县医院,河北 衡水 053300)
目的观察腹腔镜用于急性阑尾炎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急诊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进行开腹阑尾切除术,研究组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切口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疾病中常见病之一,其病情发展较快,发病率高,一旦发病需要及时治疗[1]。患者主要表现为呕吐、右下侧腹痛或压痛,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主要为手术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开腹手术,但是此法创伤较大,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更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针对开腹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进行对比,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急诊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其中研究组男33例,女24例;年龄25~68岁,中位年龄36岁。对照组男34例,女22例;年龄26~67岁,中位年龄35岁。两组患者均经检查无肿瘤疾病以及心肺功能异常等疾病。两组各项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法,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进行常规消毒。在腹部做切口,分离阑尾,双重结扎动脉,切断阑尾。用生理盐水冲洗后荷包缝合盲肠壁并且将阑尾残端包埋。彻底清除腹腔液,置引流管,碘伏消毒。研究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法,常规全麻后,患者平卧位,术者在脐上1 cm做约5 mm切口,插入穿刺针,置入腹腔镜,通过腹腔镜准确找到阑尾位置,吸出积液或者脓液。选用超声刀分离并切除阑尾,荷包缝合包埋残端。冲洗腹腔后,置引流管,切口缝合一针即可。碘伏消毒。所有患者术后均按常规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评定标准
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切口感染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组,疗效较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切口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急性阑尾炎作为一种常见多发的病,主要为不同程度的细菌感染引起。各种原因导致阑尾腔阻塞,内部压力升高,发生溃疡等[2]。患者多表现为右下腹部疼痛或持续性胀痛,会有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治疗主要为手术方法,应用开腹阑尾切除手术有较好的效果,但是手术创口大、不易回复和容易引发感染,影响了患者的病情恢复[3]。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应用到越来越广泛,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逐渐被医院和急性阑尾患者认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的开腹术相比具有一定的优点:应用置入腹腔镜手术切口小,所以可以实现在较小的创伤下观察到阑尾的位置,可以提高阑尾切除的准确性,减少伤口的感染率;机体可以得到快速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据袁甫军研究报道,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方式,可以提高准确率,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从而更好的将手术风险降低,患者病情恢复较好。本研究通过对开腹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应用腹腔镜法切除阑尾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感染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情况均优于开腹阑尾切除法。
综上所述,应用腹腔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1] 赵小刚.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4):133-134.
[2] 安 杰,董秀山,秦学良,等.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比较[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2012,5(2):99-102.
[3] 詹荣根.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19):93-94.
[4] 程 凯,孙发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5):705-706.
本文编辑:吴 卫
R574.61
B
ISSN.2095-8242.2017.02.2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