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网建设中智能化线损管理研究

2017-03-08

黑龙江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损率子系统配电

陆 新

(龙江县电业局,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100)



电网建设中智能化线损管理研究

陆 新

(龙江县电业局,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100)

电力企业在供电过程中会产生电能损耗,称为线损。线损已经成为评估我国电能耗损情况的重要指标,是对供电企业能力高低的有效考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想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就要降低线损率。通过分析线损管理问题,探讨基于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架构,提出解决线损管理问题的具体对策,从而降低线损率。

电网建设;智能化;线损管理

1 线损管理问题

1.1 缺乏规范的管理手段

从目前我国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情况来看,最为明显的问题是在安装、拆解和移动计量设备等方面没有做出统一规定,致使很多工作岗位责任不清晰,分工不明确,且工作过程中监督力度薄弱。在低压供电区域中,企业管理者对各配电变压器中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也不规范,对电能表的接线方式和计量结果的准确性等都没有有效核实和校核,部分电能表设备被烧坏后无人处理,导致供电企业线损点的计量结果不准确,造成线损管理有效性缺失。此外,供电企业对入户电表的管理也比较混乱,只是对部分电表采用了集中安装方式,在更换电表期间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对于部分电能表没有进行封装处理,导致电能表设备存在老化问题,致使其准确性降低。

1.2 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供电企业最初在建设配电网系统时,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其中很多配电设备在布置时缺乏合理性,部分配电线路存在供电半径较长和老化的问题。随着城市化发展,电力线路的运行负荷量在不断增长,线路接头数量较多,且部分线路存在过载和重载的情况。此外,部分供电企业变压力的利用率相对也比较低,高能耗的配电和变电设备占据较大比例。

2 基于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架构

2.1 智能化线损管理体系设计概述

电能作为清洁的二次能源,具有传输距离远、电源等级多、供电制式复杂、用户分布广等特点。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基于信息智能技术的智能电网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电网建设的重点。在此背景下,智能化线损管理体系需要具备完整性、实时性、互动性、自适应性、可拓展性、可视性等基本特征。

智能化线损管理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为:面向用户与市场,以供电运行网络为基础,构建集输电、变电、用电于一体的智能化供电网络。智能化线损管理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安全第一、可靠实用、功能集成、兼容扩展、效率与效益兼顾、便于维护等原则。

2.2 智能化线损管理体系架构

从现代管理理论视角出发,基于智能电网建设的智能化线损管理体系由“组织体系-技术体系-保障体系”构成,整体可分为“组织-技术、保障-技术、组织-保障”三个维度。基本技术体系架构包括决策层、判断层、计算层和基础层四个层次,决策层负责决策优化,判断层负责比较分析与方案诊断,计算层负责定位监测与计算计量,基础层则包括数据库与硬件设施。智能化线损管理体系为实现预定功能,由九个子系统模块构成,即变电线损智能化子系统、配电线损智能化子系统、输电线损智能化子系统、用电线损智能化子系统、线损智能化计量子系统、信息通信子系统、线损智能化分析子系统、基础数据库系统。在智能化线损管理体系中,运行保障体系由保障体系与组织体系构成,其中组织体系包括规划建设、评价考核与组织架构三个模块,以扁平智能化的架构模式体现结构与战略的一致性。保障体系由监督检查、人才使用、制度体制、激励机制四个模块组成,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激励与监督的正向激励作用。

3 解决线损管理问题的具体对策

3.1 强化电网系统建设

第一,电力企业的相关管理者要做好电网系统的整体规划工作,制定完整的规划方案及线损管理流程,建设布局合理、结构科学的电网系统,使电网系统实现安全性、稳定性和节能性,良好的电网系统,可以为后期减少线损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便对供电企业整个内部结构、供电范围、网络布局、电压等级组合、变压器等进行优化,从而确保电网稳定安全运行。第二,要进一步加强电网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相关管理者要在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对电网的输电、配电及变电设备等方面进行科学管理,还要加强对电能运行过程中调度运行的管理,尽可能降低线路和变压器在运行期间的无功和有功损耗,确保整个电网都可以维持在最佳运行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线损率。要合理做好无功补偿工作,提升电力线路的功率因素,减少线路损耗程度。对于一些负荷较为稳定的电能使用大户,管理者可以借助集中补偿的方法,将分支较多、密度较低的部分进行合理化管理。第三,电力企业的管理者要与时代发展接轨,勇于引进创新技术、先进设备及创新管理方法,尽可能满足当前电力市场对电量可靠性、平衡分析、可同性和准确性等方面的要求,从而提升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水平和质量。

3.2 定期开展线损问题分析活动

我国大部分供电企业对线损的处理方式是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将降低线损率的手段、先进的线损技术融合到线损管理中。在企业召开专题会议时,相关会议成员及工作小组要认真做好会议记录,领悟会议精神,准备好本月已经完成的工作,写好会议发言稿,在会议上同其他小组交流,共同商讨有关线损问题的解决方案。对一些产生线损问题较为频繁的线路进行排查,分析该线路出现线损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对策。对于线损率有所降低的线路,要总结线损率下降的原因,结合工作人员的经验,制定可行的线损管理方案,从而达到降低线损率的目的。在分析线损问题时,要同我国制定的线损管理指标和相关管理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从电网结构和布局合理性入手,分析电网系统中的部分线路是否处于轻负荷和运行状态或长期在高于定额电压的状态下运行,观察配电变压器设备是否处于低负荷率工作状态。此外,在会议召开期间,各工作小组的线损管理人员还应从自身出发,分析自己在工作期间是否消除了由于抄表时差、时间和负载变化造成的线损波动,电能计量装置运行情况的监督力度是否满足标准,找出确保电能运行平衡的方式,从而提出线损管理的解决措施,为日后的线损管理发展明确方向。

3.3 建立健全的线损管理奖惩制度

第一,要适当增加合理的奖励制度,以便满足不同阶层线损管理人员的基本需要,进一步激发线损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使线损管理人员积极主动研究和寻求更加科学的线损管理方法,降低线损率。第二,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线损管理人员工作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惩罚制度,从而对职工的工作行为进行制约和管理,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线损,提升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水平。

4 结语

线损管理工作是供电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输送与合理分配电力能源是供电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重要内容,企业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应不断减少电力能源运输过程中的损失,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电力企业稳步发展。

[1] 邢菲菲.智能电网技术中配网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的应用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1):115-116.

[2] 葛晓滨,章义刚.智能电网线损计算机管理控制系统的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12):124-125.

[3] 王恺,李昕,吴昊.基于智能电网技术的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的研究与应用[J].华东电力,2016,(07):89-90.

[4] 陆江.基于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研究[J].通讯世界,2016,(03):46-47.

[5] 林天霞.基于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10):110-111.

Research on intelligent line loss management in power grid construction

LU Xin

(Longjiang Electric Power Bureau, Qiqihar 161100, China)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in the power supply process will produce power loss, known as line loss. Line los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assessment of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which is the effect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power level of power supply enterpris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market competition has become more intense, we must reduce the line loss rat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 of line loss manage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low voltage line loss based on power grid, 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ine loss management, thus reducing the line loss rate.

Power grid construction; Intelligent; Line loss management

2017-04-02

TM73

A

1674-8646(2017)10-0114-02

猜你喜欢

损率子系统配电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我国水库淤损情势分析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配电自动化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维护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无功补偿极限线损率分析及降损措施探究
供电企业月度实际线损率定量计算方法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