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探讨
2017-03-08谢宗伟
谢宗伟
(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福建 福州 350101)
新形势下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探讨
谢宗伟
(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福建 福州 350101)
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闽侯桐口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9.3亿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7.5亿亩,森林面积6亿亩,森林蓄积量22亿m3,分别约占全国林业用地面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18%、23%和17%。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当中不可或缺的绿色屏障。新形势下,国有林场正面临着发展改革。人力资源是国有林场发展改革过程中的核心资源,也是保证国有林场未来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此,本文以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为例,对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管理开发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略,以供参考。
国有林场 人力资源 管理 开发
1 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现状概述
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建于1955年,经营面积24731亩,省级生态公益林15383亩。2012年经审批设立“闽侯北凤森林公园”,公园规划面积3561亩。生态林(含公园规划范围内属福州市生态保护红线区非生态林2220亩)占总面积的71.17%。闽侯桐口国有林场是目前福建省国有林场中油茶林面积保存最大,也是福建省油茶良种基地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林场。根据《福建省林业厅关于公布第二批省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通知》(闽林种〔2016〕2号),闽侯桐口国有林场油茶良种基地经过省有关专家现场考察、认定,已审批为省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其中,福州市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已建成,建有省级重点油茶良种采穗圃225亩、种质资源库90亩、试验测定林188.8亩。今后还将进一步申报国家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
从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来看,2016年初,福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重新核定事业编制数,由59个编制核减为48个编制(榕委编〔2015〕90号)。在设置的48个岗位当中包括管理岗位9个(以双岗制为主,部分与专业技术岗位重叠),专业技术岗位25个,工勤技能岗位14个,其中以专技岗位为主体岗位,主要用于聘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林业技能人员,坚持科学设岗、宏观调控的原则;坚持优化结构、精干高效的原则;坚持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实行定岗定责择优录用。内设机构包括综合办公室、森林保护科、生态规划建设科、计财科、油茶科研科、防火办、安全管理办公室、公园管理办公室等8职能部门以及森林管护片区(站)、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我林场着眼于吸引人才和林场发展需要,根据《关于国有林场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5〕54号)精神和“技术人员高端化,工勤人员专业化,劳务用工市场化”的要求,适时调整林场编制结构比例,补足缺编人员,并做到:
(1) 适当降低人员招聘准入门槛,允许大专及以上林业院校毕业生直接报考管理、专技岗位;
(2)具有林业及相关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以及符合紧缺急需人才目录条件的人员,可以直接考核聘用,新录用人员最低服务年限5年;
(3)加大在职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培训力度,支持在职人员参加学历、学位教育,提升人员业务水平。通过上述举措对林场人力资源结构进行优化,从而为林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动力。
2 人力资源开发主体、目的及对象分析
从宏观角度来看,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即为人力资源开发者,由政府、组织、团体、机关等所担当,当然也可以是企业雇主、个人及相关主管等。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目的在于提升人力资本服务质量、为组织和个人发展服务及为实现组织特定目标服务,其方式包括教育、就业、使用、学习及配置等[1]。
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是一项复杂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是以政府、组织、林场、个人等为开发主体,以有效的制度、政策为依据,通过职业培训、正规教育、医疗卫生等手段来发掘、培养、利用林场人力资源的综合过程。国有林场人力资源开发对象主要包括单位正式在岗职工、非正式职工、退休离职职工、与林场资源存在密切关联的个体以及林场相关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2]。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能够全面提升国有林场组织人力资源、工作效率,并能够实现组织结构、人员配置优化,有利于保护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生产关系,让国有林场的生态功能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为社会生态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3 目前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分析
新形势下,林业市场规模及开放程度变得愈来愈大,国有林场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变得愈来愈严峻,给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带来了一定挑战。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尽管国有林场对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愈来愈重视,但在部分环节还是暴露了一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意识有待完善。部分领导在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意识方面存在一定认识误区,尚未理清人力资源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对人力资源生产要素属性认知程度不够。与发达地区相比,福建地区国有林场单位在人力资源开发紧迫感及自觉性方面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缺失,人力资源存在随意性、表面化、形式化的情况,有待进一步完善;
(2)国有林场基础建设有待加强。新中国成立初期,林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林场作为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在我国社会发展及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替代的作用。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工业体系逐步完善,工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再加上森林资源的逐渐减少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林业产值占比大大下降。进入21世纪以后,林业经济效益变得愈来愈低,这使得林业部门无差异消费曲线逐渐向左偏移[3],也导致林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方面的投资日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国有林场基础建设资金投入受到了一定限制,相关人员薪酬福利、工作环境、基础设施保障等均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不利于调动林场职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积极性,会对人力资源建设产生一定程度阻碍;
(3)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有待健全。部分国有林场缺乏专项在职教育培训部门,并且对职工继续教育培训机制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国有林场在职教育培训效能较低,相关人才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水平无法进一步提升;
(4)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相关制度有待完善。一方面,国有林场薪酬机制有待完善。国有林场属于典型的企业化运营事业单位,薪酬分配方式主要以平均分配为主。当然,也存在部分岗位实施岗位工资配合效益工资的薪酬体系。但这种激励方式属于典型的短期激励方式,只能产生局部激励作用,可有效激励当期经营业绩,但无法达到长期激励要求。甚至可能存在部分职员为了获得短期激励效益而放弃长期综合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等,反而会产生负面效果[4]。另一方面,部分国有林场内部还是存在同工不同酬、薪酬福利不平衡的情况。与正式在岗职工相比,非正式职工薪酬福利待遇存在明显差距,其工作积极性会由于这种薪酬差异受到制约,不利于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综合建设。
4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相关策略
结合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实际情况及上述普遍性问题来看,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在部分环节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4.1 更新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意识
一方面,要树立端正的人力资源发展观念。国有林场管理者应该充分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要将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置于重要位置,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常态化,不断增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动性、责任感及紧迫感[5]。另一方面,单位内部要加强相关宣传教育,让林场在职人员意识到教育、培训是一种能够产生潜在效益的投资行为。通过这种投资,能够让人力资源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及报酬。单位可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会议、讲座等宣传人力资本投资理念,从而创建出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氛围,为相关工作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4.2 加强国有林场基础建设
良好的基础建设是实现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管理高效开发的有效保障。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为了进一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加大了相关资金投入,并建立了竞争择优、公平公开的人才队伍管理机制。为了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发展,闽侯桐口国有林场采取以下举措,妥善解决了改革资金保障、社会保障、人员安置等问题:
(1) 争取财政支持,解决改革成本。林场职工维持现行参保体制,继续由原社保机构经办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业务;
(2)按具体人员数和标准落实遗属人员经费,并与离休干部津补贴、退休人员高龄补贴、离退人员节日费等经费纳入财政事业费预算;
(3)由于上级主管部门长期严控人员招聘进入,加上近10年来人员陆续退休,造成本场工区护林人员严重缺少。因工作需要,经审核批准,本场目前聘用有9个编制外合同制临时人员在岗及两个退休返聘人员,以上人员安置遣散费用由改革资金开支;
(4)改革后,林场不可或缺的炊事员、保洁员、门卫这3个特殊岗位采取不入编、经费不定人的方式向社会购买服务予以解决,每年所需的经费约10.5万元财政事业费预算(人年均3.5万);
(5)保障职工民生,兑现职工住房补贴政策。足额兑现职工住房工龄补贴37.58万元。除此之外,我林场还加强了相关软、硬件设施投入,尽可能为在职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4.3 完善国有林场人力资源培训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升林场在职人员工作能力及专业素养,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加大了对单位内部在职教育培训的投入。单位定期组织在职人员参与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及工勤岗位继续教育,给予充足的学习时间,并报销相关费用,督促在职人员主动参与教育培训活动。同时,单位聘请了相关专家对场级领导进行了针对性培训,着重提升领导层复杂局面应急处理能力及战略层觉策能力,保证林场宏观战略目标处于正确方向上[6]。对于中层管理者,对其执行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进行重点强化,以发挥中层管理者在单位中的枢纽作用。基层人员着重于业务能力及岗位操作能力培养,以此来提升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
4.4 优化相关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升林场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效能,单位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 尽最大程度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目标。通过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调动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林业事业的发展。通过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让在职人员享有同等发展机会与晋升机会,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在单位内部打造出一条绿色人才流动通道。其中考核指标主要分为以下类别:
(1)态度:责任心、主动性、团队意识、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感;
(2)能力: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执行力、专业技能;
(3)行为:出勤率、其他组织纪律性、活动积极性;
(4)业绩:岗位关键绩效指标。通过量化指标将职工对组织的实际贡献程度反映出来,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绩效奖励,形成一个公平的薪酬环境。
5 结语
面对新形势与新环境,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必然要做出改变。一方面,单位内部要转变传统人力资源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对相关管理机制、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及基础建设等逐步完善,为人才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让人才队伍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效能,为国有林场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1]郭小鹏.加强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0(05):59-62.
[2]郭彦玲.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J].中国林业产业,2016(02):76.
[3]许忠民.浅析福建省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J].福建建材,2016(08):108-109.
[4]兰寿斌.新形势下改善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途径方法[J].中国职工教育,2013(24):138.
[5]刘佳,支玲.我国国有林场管理及改革文献研究综述[J].中国林业经济,2013(05):10-12.
[6]陈良芬.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5(01):86.
DiscussiononHumanResourceManagementDevelopmentofState-ownedForestFarmundertheNewSituation
XieZong-wei
(First-author′s address: Fujian Minhou Tongkou State-owned Forest Farm, Fuzhou 350101, Fujian, China)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are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ry in our country and are also the main for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Minhou Tongkou state-owned forest farm have a total area of 930 million mu, of which 750 million mu are for forestry, with a forest area of 600 million mu and a forest volume of 2.2 billion cubic meters, accounting for about 18%,23% and 17% of the national forestry land area, forest area and forest volume respectively.Minhou Tongkou state-owned forest farm is an indispensable green barrie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s ecological environment.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are facing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Human resources are the core resource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and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ensuring the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in the future.For this purpose, this paper takes Fujian Minhou Tongkou state-owned forest farm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for reference.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development
谢宗伟(1968-),男,经济师,办公室主任,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法律专业大专毕业。工作单位: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研究方向:制定岗位责任制和绩效管理方案、林场管理办法。邮箱:970149826@qq.com。
2017-11-22
徐永飞
校对王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