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脑疝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7-03-08申立波
申立波
(无极人和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2460)
外伤性脑疝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
申立波
(无极人和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2460)
目的研究外伤性脑疝的急救使用亚低温治疗的具体措施和临床实践意义,探究治疗外伤性脑疝有效科学的临床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外伤性脑疝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进行紧急手术处理,观察组使用亚低温治疗方法,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并观察两组的疗效和患者预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整体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伤性脑疝的救治过程中,使用亚低温治疗方式,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术后预后恢复情况良好,临床情况得到普遍的提升,最终使外伤性脑疝的死亡率得到显著下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外伤性脑疝;亚低温治疗;临床应用研究
临床上的脑疝是指正常人体的颅脑脑腔其中的某一小部分脑腔中出现占位性的疾病表现,此部分的颅脑脑腔压力要明显比周围的分腔高,脑组织向压力较低的区域转移,被转移到附近的生理通道,从而导致压迫的局部脑组织、神经和血管,从而引发的脑脊液循环系统受阻而造成具体对照的临床表现症群[1-2]。外伤性脑疝的病情甚为恶化,发展较为迅速,如果不进行及时马上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患者通常会出现较高的死亡率。根据这种外伤性脑疝的基本病变情况和临床具体表现,为了研究外伤性脑疝的急救使用亚低温治疗的具体措施和临床实践意义,探究具体治疗外伤性脑疝有效科学的临床方法。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脑疝患者120例进行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外伤性脑疝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5.41±2.47)岁,由于车祸损伤32例,击打损伤10例,坠落损伤8例,其它损伤10例,昏迷程度:轻度昏迷30例,中度昏迷20例,重度昏迷10例,硬膜外血肿30例,硬膜下血肿22例,脑部肿胀6例,其他2例;观察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43~60岁,平均年龄(55.71±2.19)岁,车祸损伤30例,击打损伤11例,坠落损伤9例,其它损伤10例,昏迷程度:轻度昏迷35例,中度昏迷15例,1深度昏迷0例,硬膜外血肿30例,硬膜下血肿18例,脑部肿胀10例,其他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进行紧急手术处理;观察组使用亚低温治疗方法。
对照组:将患者的头皮进行割开、钻颅、将颅骨锯开、打开硬脑膜组织、去除脑部血肿、止住血液,去除骨瓣进行降压、修补损伤的硬脑膜组织、进行引流操作、缝合患者的头皮。
观察组:亚低温治疗操作,对患者使用的制冷水箱和散热水箱进行加水,给患者带上降温帽,在帽中加上毛巾进行隔开,保护患者的耳部,给脑部安装上传感器,进行降温治疗,持续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对心电情况进行监护。使降温帽温度保持在5℃左右,患者体温维持34℃左右。温度较较为恒定,减少仪器温度的波动,从而高效准确的对患者出现的脑部损伤进行维护。另外治疗结束,对患者进行复温,使用常规恢复温度的方法,保证温度不会上升的太快,避免引起机体的正常水平维持。
1.3 观察项目
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并观察两组的疗效和患者预后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整体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颅脑损伤出现的可能性在创伤中仅比四肢骨折的发生率低。随着CT的普遍使用及临床治疗和急救手段的逐步完善,其治疗有效率大大增加。但是虽然是最密切的重症监护和最有效完善的治疗措施,重型颅脑损伤仍有35%~45%以上的致死率和16%~22%以上的致残率。出现外伤性的脑疝时,病情甚为恶劣,发展较为快速,预后恢复较为不良,如果没有及时就诊,就会出现危害性甚至影响到生命。对于外伤性脑疝的治疗,采取手术减压去除脑疝是抢救患者成功关键的因素[3]。
亚低温治疗方法对于脑部循环系统的血流具有调整的效果,降低脑部的氧代谢情况和缓解患者脑部的细胞能量消耗情况、降低兴奋性氨基酸的排解、缓解氧自由基的产生、降低细胞内钙承载能力,促进神经元基本成分的合成、避免患者脑部的神经元死亡和凋谢、保障细胞间信号传输功能的康复、减少脑梗死的损伤平面、缓解脑水肿的发生和降低颅内压等情况。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整体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外伤性脑疝的救治过程中,使用亚低温治疗方式,能够使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术后预后恢复情况良好,临床情况得到普遍提升,最终使外伤性脑疝的死亡率得到显著下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 徐有学,林秋全,王洪峰.外伤性脑疝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河北医药,2012.
[2] 王其瑞,谢松铭,邢长伟.大骨瓣开颅并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26例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
[3] 程 凤,王翠云.一例应用PICCO监测下行亚低温治疗的脑疝患者护理.大家健康(旬刊),2016.
本文编辑:张 钰
R651.1
B
ISSN.2095-8242.2017.001.61.02